如今所说的民国,其实是广义上的民国,是指从满清灭亡一直到新中国建立的这段时间。
在此期间,留辫子的人不少,但著名的就只有两个:一个是辜鸿铭,另一个就是王国维。
只是,这两人留辫子的理由天差地别。
如果说,辜鸿铭留辫子,是为了时时刻刻警醒自己的话,那么,王国维则是对满清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王国维的身份非常不同,在封建时代,他是能够称得上是国师的,未来封侯拜相,也尚未可知。
一、溥仪尊师重教,静安惶恐不安
王国维当过溥仪的老师,但那个时候,溥仪已经退位了,所以严格来算,王国维不是太师。当然,若溥仪复辟,那王国维的地位也就变得超然了。
王国维虽说向往新派的学术,但更多的,还是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心中对于皇室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巅峰。
正是因为这样,在参选溥仪老师的人中,其他人可能是看中了高昂的薪酬,但王国维却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虽然溥仪已经退位了,但他一直有一个皇帝梦。当然,因为退位的时候,溥仪年纪太小,他的记忆中也没有什么皇威浩荡之类的场景。再加上当时的社会,就是以自由为主,所以,溥仪其实和普通大户人家的孩子相差不多,非常尊师重教。
王国维在教书的时候,一般都是和溥仪一起吃饭的。
对于王国维来说,这可是一件大事。
吃饭的时候,王国维坐不敢好好坐,只有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吃饭更是如此,每一次,王国维都低着头,只吃自己面前的菜。
有人说,这是因为王国维近视,但其实这是王国维对皇室的一种尊重。
溥仪也知道王国维的心思,认为自己应该让王国维自在些,就给王国维夹了些菜。
当时的溥仪年岁不大,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夹菜的动作,让字静安的王国维开始惶恐不安起来了,毕竟,皇帝给夹菜,在封建时期可是天大的恩宠。
二、死因成谜?其实呼之欲出
都说王国维自尽是个迷,其实原因非常简单,说白了,他就是为了满清殉国。
王国维自尽的同时期,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北伐军大捷。
如今人们可能认为,北伐军只是单纯的针对北洋政府和众军阀,这没有错,但是忽视了北洋政府和满清朝廷的关系。
袁世凯对待满清朝廷,其实是非常有待的,虽说逼迫溥仪退位,却也一直将满清皇室赡养在皇宫中。
虽说这是一种软禁,但皇帝在皇宫中呆着,满清遗老心中就有一个复国的念头和希望。
后来,冯玉祥将溥仪赶出了皇宫,但也算是优待。赶尽杀绝是一条最佳道路,但北洋的一众军阀认为,这件事没有什么必要。
可是北伐军不一样。
由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在袁世凯的心里是一群反贼,就更不用说满清朝廷了。
所以,北伐军进京影响的,绝不只是北洋政府,同时也沉重打击了满清朝廷。
如果说,北洋政府还能让满清皇室一息尚存的话,那么,北伐军就是压死满清朝廷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击碎复国的可能。
所以,在当时很多满清遗老心中,这个时候,满清才算是彻底被消灭了。
王国维对于满清的感情实在是太深厚了,最终选择了殉国。
三、情感至上,也有利益
王国维的殉国,其实非常好理解。
他和满清皇室的纠葛,实在太深了,一直被绑在满清皇室的战车上。
王国维是溥仪的老师,若是溥仪成功复辟的话,那么王国维就是当之无愧的宰相人选,这样一个人物,在其他政权里,是根本不可能获得重用的。
最有可能的,就是被边缘化,打入官场的冷宫中。
王国维是骄傲的,面对不了这种局面,所以干脆选择了自尽。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王国维的自尽,对他自己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
如今,人们对王国维很喜爱,一直将他和罗振玉等人划清界限,但其实两者的区别不大。
不过,王国维和罗振玉终究不是一种人。
王国维的骄傲,不仅体现在他自己的骄傲,更多的还体现在为满清而骄傲。
若是王国维活到了伪满洲国时期,对于他来说,满清就不再是自己的骄傲,甚至是耻辱,是不可原谅的羞辱。
这个世界上,亲眼看着曾经信仰的东西崩塌,或许才是最残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