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末官员上色老照片:载洵访日本,广州将军长善,载涛出国考察团
迪丽瓦拉
2025-09-01 10:36:59
0

当褪色的玻璃底片遇上现代颜料,清末高官的面容在百年后再次鲜活。这些被历史漂白的身影,正透过数码调色板,向世人展开帝国黄昏的另一幅面孔。

1911年6月22日,英国驻北京公使馆举行乔治五世国王加冕典礼庆祝活动,清廷官员与各国驻京公使齐聚东交民巷,这场华丽的外交盛宴成为晚清中外关系的最后“定格”。

这场庆典后仅三个月,武昌起义枪响,各省纷纷独立。1912年2月,清廷在列强“中立”压力下宣布退位,英国公使朱迩典成为南北和谈的重要调停人——从庆典上的“宾主尽欢”到共和时代的“政治推手”,列强始终以自身利益为导向塑造中国命运。而乔治五世的加冕典礼,最终成为清廷“洋务外交”的谢幕式。

1860-1861年,美国摄影师弥尔顿·米勒在广东官邸拍摄的广州将军长善及其随从合影,照片中,长善端坐中央,目光威严而沉静;其身后和旁边的随从等级分明,展现清代官制的森严秩序。

长善身为旗人高官,却表现出罕见的开放意识,1862年(照片拍摄后次年),他在广州创设“同文馆”,招收满汉子弟学习外语与西学,比北京同文馆仅晚一年,是地方官主导的早期近代教育尝试。

1901年,任民政大臣的肃亲王善耆,既是中国现代警察制度奠基人(仿日警政建京师工巡局)、立宪运动支持者,也曾赦免刺杀摄政王的汪精卫。辛亥革命后却两度发起满蒙独立运动,将幼女(川岛芳子)送予日本浪人收养,最终于1922年病死于旅顺。

1900年,周自齐(中间坐立者)以驻美国纽约领事身份留下的照片。

1900年正值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的动荡时刻,清政府面临空前外交危机。周自齐于1898年出任纽约领事,此时美国排华浪潮高涨,《排华法案》(1882年)持续激化种族矛盾。他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在美华人权益,同时处理中美贸易纠纷。据记载,他曾为粤汉铁路赎回运动代拟奏章,联合华侨与国内绅商施压,最终促成清政府以670万美元赎回路权。

1910年代的胶州湾(德占时期称“胶澳租借地”),在德国殖民总督府(今青岛迎宾馆),德国胶澳总督阿尔弗莱德·迈尔·瓦德克与清朝胶州知州赵佃元、翻译官陈宗藩等人合影。

1911年,瓦德克总督与赵佃元知州的会面记录显示,双方在胶济铁路货运税率问题上陷入僵局:德方坚持以马克结算,中方要求用银元,翻译陈宗藩不得不在“金本位”与“银本位”之间反复解释。

在德国海军部档案中,一份1913年的《胶澳行政效率报告》抱怨:“华人雇员的官话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土地丈量、关税统计等工作频发误差。”为此,殖民政府强制推行“德语初级考试”,要求所有华人公务员必须掌握基础数字、方位词汇,否则不予发放薪饷。

1909年,刚升任筹办海军大臣的载洵率团出访欧洲,在德国柏林街头留下了乘坐马车考察的珍贵影像。

载洵此行是1909年清廷“重建海军计划”的关键环节。甲午战后,清朝海军仅存少量老旧舰船,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去世,摄政王载沣(载洵之兄)掌权后,急于通过军事改革稳固统治。载洵的欧洲之行肩负两大使命:一是考察西方海军制度与舰船技术,二是向列强订购新型军舰。德国作为新兴海军强国,其严谨的军工体系与先进的造舰技术(如克虏伯火炮、穹甲巡洋舰设计)成为重点德国以马车作为交通工具,既符合当地习惯,也暗含对清朝使团的礼遇(当时汽车已普及,但马车仍是官方接待的“礼仪标配”)。德国政府希望通过高规格接待,推动军舰订单落地(此前清朝已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购“海容”“海筹”“海琛”三艘巡洋舰,1898年完工)。

德国对清朝的海军订单极为重视,除提供技术参数外,还通过优惠贷款、附赠训练课程等方式竞争订单。载洵在德期间,初步敲定“肇和”“应瑞”号巡洋舰的建造合同(后因预算问题转至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而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则继续承接后续小型舰艇订单。这些军舰成为清末海军的主力,其中“海容”级巡洋舰在辛亥革命中易帜加入民国海军,抗战时自沉长江阻敌。

英国作为传统海上霸主,对德国在华军售充满警惕。载洵访问柏林时,英国驻德大使曾暗中施压,试图引导清朝使团优先选择英国军舰。这种列强间的博弈贯穿载洵整个欧洲之行,最终形成“英制巡洋舰+德制驱逐舰”的混合采购模式,反映出清朝在列强夹缝中的无奈权衡。

1910年9月,清朝海军大臣载洵率团访问日本,照片前排左起有东乡平八郎、长崎省吾、山本权兵卫、伊东祐亨、载洵等人。

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几乎全军覆没。1909年摄政王载沣任命其弟载洵与海军耆宿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启动海军复兴计划。载洵在1909-1910年间两度率团出访欧美日,核心目标是通过技术考察、订购军舰与制度引进,快速提升海军实力。此次访日是其第二次海外考察的重要环节。

1910年日本刚完成对朝鲜的吞并,正试图巩固东亚霸权。对清朝的海军重建,日本既希望通过技术输出扩大影响力,又警惕其潜在竞争。因此,日本政府安排宫内大臣秘书官长崎省吾主持接待,并动员海军元老东乡平八郎、现役将领山本权兵卫等参与,展现"友好"姿态的同时,也暗含威慑。

载洵在日本三菱造船厂订购了两艘炮舰"永丰"(后改名中山舰)与"永翔",排水量800吨,装备105毫米主炮与速射炮,是当时东亚最先进的浅水炮舰之一。这两艘军舰成为清末海军的核心力量,并在民国时期参与护法运动、抗日战争等重大事件。

载洵虽积极推动海军现代化,但受制于财政困境(订购军舰的68万日元余款由北洋政府打白条支付)与政治腐败,最终未能挽救清朝海军的命运。此次访问成为清末"洋务运动"最后阶段的缩影。

这张合影在日本媒体广泛刊载,被塑造为"中日亲善"的证据,却掩盖了日本对清朝的技术垄断与政治渗透。

1911年1月,北京练兵处,七位身着笔挺军装的清廷大员,留下了这帧被《东方杂志》称为《海陆军中之重要人物》的合影。左起依次为:陆军大臣荫昌(汉族,唯一非皇族成员)、贝子载振(庆亲王奕劻之子)、海军大臣载洵(光绪帝胞弟)、贵胄陆军学堂总理载润(康熙帝六世孙)、禁卫军统领载涛(光绪帝胞弟)、蒙古亲王那彦图、海军副大臣谭学衡(广东新会人)。这张照片既是清末新政军事改革的“全家福”,也是清王朝在覆灭前对军权的最后一次象征性整合。

载洵、载涛、载润均为宗室近支,分别掌控海军、禁卫军和贵胄军校,体现清廷“以皇室亲贵统御新军”的策略——1908年溥仪继位后,摄政王载沣(载洵、载涛胞兄)推行“排汉固本”,将原属袁世凯的北洋军权收归皇族,设立军咨府、海军部等机构,妄图通过血缘纽带重建军事权威。

合影拍摄于载洵等人校阅新建陆军期间,名义上是“检验新政成果”,实则为皇族亲贵的政治表演。据《荫昌日记》记载,他们在保定北洋陆军学堂看到的“精良炮队”,实为临时抽调的标兵,真正的新军因欠饷数月,“枪械多生铁锈,士兵面有菜色”。载涛在视察禁卫军时发现,半数官兵仍沿用“弓马骑射”训练法,所谓“现代战术”不过是照本宣科。

更致命的是,这些皇族将领大多缺乏实战经验:载洵19岁即任海军大臣,从未上过军舰;载润长期担任宫廷侍卫,对现代战争一窍不通。当谭学衡提出“海军建设需十年以上周期”时,载洵拍案道:“三年必成北洋舰队,否则提头来见!”这种盲目自信,与甲午海战前的清廷如出一辙。

照片见报仅九个月后,武昌起义爆发,湖北新军打响反清第一枪——这支被载洵校阅过的“精锐”,竟成为革命主力。荫昌奉命率军镇压,却因北洋将领(段祺瑞、冯国璋等)暗中抗命,滞留孝感不前;载涛的禁卫军在袁世凯“优待清室条件”利诱下,放弃拱卫紫禁城,成为清帝退位的直接推手;载洵则在天津租界目睹海军舰艇悬挂民国旗,哀叹“吾负先帝重托”。

1910年仲夏,日本横滨中华街的蝉鸣声中,大清国驻横滨领事馆内,这是清末禁卫军高级将领出国考察团在日本留下的珍贵影像,也是清王朝在军事现代化道路上的最后一次集体亮相。

此次考察团由载涛亲自率领,成员包括禁卫军协统良弼、标统田献章等20余名满族与汉族军官,目标是“研求外军编制、训练及兵器制造之法”。

考察团在日本停留47天,重点观摩了东京近卫师团的“秋季大演习”和大阪炮兵工厂的生产流程。据载涛日记记载,他们对日军“士兵皆能识文断字,且熟稔战术图册”的现象惊叹不已,而反观清朝禁卫军,“目不识丁者仍占四成,遑论现代军事理论”。载涛在给摄政王载沣的密折中直言:“禁卫军若成精锐,可保皇室万年;若仍如旧制,恐成革命党口中之‘朽木’。”

1910年横滨领事馆内的这帧合影,是清王朝在军事改革道路上的最后一次“亮相”。当载涛使团带着满箱的军事图册和改革方案回到北京时,等待他们的不是焕然一新的禁卫军,而是愈演愈烈的革命风暴。那些试图用军事现代化挽救封建统治的皇族亲贵,终究没能看懂:真正的变革,从来不是更换几套军装、聘请几个顾问就能实现的。

老照片会褪色,但历史的温度,永远定格在这些被重新唤醒的眉眼之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侠客君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黄飞虎怎么能成为东岳大帝的原因,这里其实还有一个人更加离谱。黄飞虎成为五岳...
小白商业观丨董明珠的“间谍论”... 作者 陈白 “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原创 杨... 1947年3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第7纵队合并,原7纵司令员杨勇担任了合并后的1纵司令员,政委是苏...
原创 战...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最后败坏在最信任的宦官赵高手里。 对于赵高的身份,史学家一直...
原创 秦... 秦国之所以能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众多诸侯国中脱颖而出,除了历代君王的韬光养晦和秦国人特有的精神外,还有一...
原创 战... 战国时期,燕国实力很弱,在七雄中属于垫底的位置。国君或国人外出时,怎样才能彰显自己独特的身份呢?论强...
西部国际短视频基地落户陕西西咸... 国内首个系统性秦简数据库建成 本报长沙4月23日电 (记者杨迅、通讯员刘笑雪)湖南吉首大学4月20日...
原创 1... 引言 杨慎曾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感叹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无论什么奇人怪事最终也都...
原创 如... 自古英雄出少年,而大智者却常常背负世人难以理解的重担。诸葛亮,这位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丞相,其北伐的...
原创 6... 名将无“名”:清廉朴素的将军风范 “生活简朴,不搞特殊化,要做工作中的急先锋,荣誉前的大逃兵。” 苏...
原创 战... 据历史来看,都城的位置选定对国家在经济发展,军事力量积蓄,领土扩张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说皇帝是权力...
原创 战... 论战国七雄的实力,各有各的辉煌,各有各的锋芒,只有韩国时时被打的喊娘! 自赵魏韩三家分晋开始,掀开战...
原创 清... 引言:满人入关,推翻了汉人的朝廷,建立了清朝。虽然清朝时期,国土面积有所扩张,但是它却把国家引到了祸...
原创 一... 大家好,我是与君共鸣,一个正恶补人类文明历史的理工女。希望我的作品能将我的所学、所感、所悟分享于你,...
原创 秦... 单于姓挛鞮氏,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
原创 一... 一 第一次东征之后,商纣王的统治虽已被推翻,可商人却未能真心归顺周人。 局势如此,周武王也深感无奈。...
原创 陈... 中华民国早期,军阀割据,政治混乱,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仁人志士们纷纷寻找救国道路, 提倡“民...
原创 历... 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美丽的事物,不管人们对美的定义是什么,人们总是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唐朝人...
原创 李... 在我国历来的封建王朝中,唐朝是最为耀眼的一个朝代,他出现了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向世界展示了其文化的繁...
原创 秦... 说到“秦始皇陵”,大家都知道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过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园。虽然秦始皇一直在追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