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早期,军阀割据,政治混乱,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仁人志士们纷纷寻找救国道路,
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和提倡“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文化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中,陈独秀和陈望道是两个关键的历史人物。
在短暂合作之后,两人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反目,陈望道愤而退党。而34年后陈望道重新申请入党,毛主席作了特别批示。
这背后的故事让人深思。
一、翻译高手
为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陈独秀四处寻找人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在日本留学期间系统地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并且国文功底也很好,于是陈独秀托人找到了他来翻译。
陈望道接到委托后广泛收集资料,认真对照英日两种版本,反复推敲,历时100多天终于完成了《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一次他聚精会神地思考合适表达方法时,顺手将妈妈送来的粽子蘸着墨汁吃,留下了“真理的味道很甜”的典故。
1949年,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在会上说过“我们这些党员都是陈望道先生教育出来的”。
他随后解释这么说的原因是大批青年包括他本人都是读了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后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然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二、退党事件
1920年7月,陈望道响应陈独秀的热情邀请,到上海做《新青年》杂志的编辑,成为陈独秀的同事和助手。不久,陈望道加入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
这时他和陈独秀既是同事又是战友,配合默契。
可是,一个意外事件的发生破坏了两人的关系。
原来,1921年中共“一大”的筹备过程中,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李汉俊曾经写信给陈独秀,希望《新青年》杂志垫付一些筹备活动经费,可陈独秀却回信没有答应,两人因此激烈争执。
争执过程中,陈独秀专断作风比较重,引发了大量内部矛盾。
陈望道知道后非常生气,要求陈独秀澄清事实并公开向他道歉,但陈独秀却不肯这样做。
这样一来,陈望道很难再和陈独秀合作共事,他当选了一大代表却为避开陈独秀而没有参加会议。虽然和陈独秀反目,他起初仍然保持共产党员的身份。
1922年5月,陈望道终于因对陈独秀独断专行的强烈不满提出退党。
关于退党原因,陈望道的解释是因为陈独秀的专断作风造成两人无法相处。
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初创时期的共产党缺乏严格的组织纪律,大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淡薄,而且陈望道本人喜欢搞研究工作,不愿积极参加组织生活。
1923年,陈望道对前来劝说的茅盾表白了心迹:“我无法接受陈独秀的独断作风,所以我不会撤消退党决定。虽然我退党了,但
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会改变。我在党外可以比在党内更方便地为马克思主义出力。”
三、献身教育
就这样,陈望道重新投入教育文化事业,搞起了学术研究。
1923年秋,陈望道就任新成立的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和教务长。在他的影响下,当时的上海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共产党的优秀干部。1927年,上海大学被国民党政府查封。
1928年,陈望道在复旦大学做中文系主任,后来他因不愿配合校长打压进步学生被迫离开复旦。
他参与“左联”,并重办了进步刊物《太白》,继续大张旗鼓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他的学术研究也做得有声有色。
他是中国修辞学的奠基人,建立了科学而完整的修辞学体系。
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是该领域的里程碑,其中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影响深远,至今仍是经典。
抗日战争时期,陈望道在上海团结一大批民主进步人士,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成为汪伪政权的眼中钉。
他屡次遭遇生命危险,都被共产党巧妙安排,化险为夷。
1940年陈望道出任迁到重庆的复旦大学训导长,他募资筹建的新闻馆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的教授和学生。
他还去看望过在四川养病的陈独秀,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抗战胜利后,陈望道继续秉持“宣传真理,改革社会”的思想,主持迁回上海的复旦大学新闻系。
1949
年
上海解放前夕,他被列入了暗杀的黑名单。幸亏地下党及时得到消息并作出妥善安排,他才得以脱险。
四、晚年回归
1952年,民主人士身份的陈望道由毛泽东亲自点名担任复旦大学校长,直到1977年他去世,前后25年,堪称复旦“终身校长”。
全国院系调整过程中,陈望道亲自去北京找教育部和周总理,在他的极力争取下,毛主席同意复旦新闻系继续保留。
1956年元旦,毛主席在上海会见了他,他们谈起中共建党早期往事,感慨万千。
1957年初,脱党已经有34年的陈望道重新向上海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
有关部门依然不敢怠慢,最后陈望道的申递到了毛主席的面前。
毛主席做出了这样的特别批示:
“陈望道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一不用写检讨,二不用写自传,三可以不公开身份加入。”
就这样,陈望道于1957年6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这一消息没有公开。
当时,入党的审查是很严格的,陈望道怎么能享受这么特殊的待遇呢?这是因为毛主席既了解他当年退党的真实原因,又了解他的性格和为人。另外,
陈望道二十多年来对党的忠诚和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也不容置疑。
动荡年代中,周总理只是对陈望道进行特别保护,他得以免遭批斗和羞辱,平安度过那段黑暗时期。
他历经磨难后潜心学术研究,与世无争,平静地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光。
五、总结
陈望道当年退党的原因一方面是不满陈独秀的专断作风,另一方面是不适应党的组织生活。
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党的原则,为中国革命做出特殊贡献,他在学术研究上也同样出色
。
他34年之后经毛主席特别批示又重新入党,完成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