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战国时全程打酱油的韩国,根本不算强国,为何能够并列战国七雄?
迪丽瓦拉
2025-09-01 16:04:20
0

论战国七雄的实力,各有各的辉煌,各有各的锋芒,只有韩国时时被打的喊娘!

自赵魏韩三家分晋开始,掀开战国的序幕,魏文侯变法使得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超级大国,所向无敌,还曾经吊打秦国。

魏国衰弱之后,逐渐形成秦、齐、楚三国横强的局面,在秦昭襄王十九年的时候,秦齐还并称“东西二帝”。

主要的争霸对手也是秦、齐之间,齐闵王联合韩国和魏国攻打秦国,迫使秦国割让河东之地,随后又差点灭掉燕国,这个时候齐闵王有点飘,先是篡夺各国合纵抗秦,结果背后把宋国给吞并了,遭来其他诸侯国的不满。

不久燕国又联合各国来一个五国伐齐,彻底把齐国打熄火了,秦齐争霸局面结束。

战国中后期能够抗其反秦重任的只有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两者最终在长平之战火拼,秦国一举击垮赵国,为最终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在整个风云变幻的战国时期,魏国初期最强,随后秦齐楚三国横强,最后一个新秀是赵国。

很多同学都在问,为啥排战国七雄的时候,会把燕国和韩国算里面?

其实燕国也是有着高光时刻的,燕昭王即位后,整合燕国的国力,筑黄金台召天下名士,最终倡导了五国伐齐之举,使得强大的齐国只剩下两城就灰飞烟灭了。

唯一让人有疑问的就是韩国,这个经常被打的掉渣的国家,为什么也能称得上战国七雄。

一部战国七雄韩国史,一部血雨腥风血汗泪。

魏国崛起初期还能带着韩国一块玩,毕竟对外号称三晋,一块闯荡出来的小伙伴,但是随着魏国崛起,开始对身边的小赵、小韩垂涎三尺,想要把小赵和小韩吞并了。

桂陵之战有一个成语叫“围魏救赵”,讲魏国打赵国,齐国来帮赵国,而真正标志魏国衰弱的其实是马陵之战,这一战则是因为魏国打韩国,齐国再来捣乱。

魏国本来是韩国的老大哥,还经常性的欺负韩国,那就更别提其他国家了,尤其是西面的强敌秦国,那真是不管天下哪里有事,我都要出兵打韩国一下。

比较伤感的是,韩国对外战争,几乎是败多胜少,不堪一击。

比如公元前391年:秦国攻打韩国宜阳,夺取六邑;

公元前366年:秦国在洛阳击败韩魏联军。

公元前362年:魏国击败赵韩联军。

公元前317年:秦国在脩鱼击败韩国于脩鱼,斩首八万级,虏其将麿、申差于观泽。

公元前316年:韩国入侵秦国,结果再次败北。

公元前314年:韩国被秦国打败于岸门,韩太子仓入质于秦以和。

公元前308年-307年:秦国大将甘茂攻破韩国宜阳,斩首六万。

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一块伐秦。结果被秦国大将白起击败,斩首二十四万级,拔五城。

公元前291年:秦国再次攻打韩国,拔宛。

公元前275年:秦国相国穰侯魏冉伐魏,韩暴鸢救魏,穰侯大破之,斩首四万。

公元前264年:秦国攻打韩国,拔九城,斩首五万。

公元前263年:秦武安君伐韩国,取南阳;攻太行道,绝之。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攻下野王,将韩国都城与上党路断绝,韩献上党与赵。

公元前256年:秦国伐韩国,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

公元前254年:韩王入朝于秦。

公元前249年:秦伐韩,取成皋、荥阳,成为秦国的三川郡。

公元前244年:蒙骜伐韩,取十二城。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颖川郡。韩亡。

这一串一串的数据,那都是韩国人鲜活的生命。

很多同学可能会疑惑,就这样一个国家,怎么还会被列入战国七雄呢?韩国的存在,是否拉低了战国七雄的整体水平呢?

整体来说,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存在感虽然低一点,大致与燕国差不多,其实也有其高光时刻。

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答复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跻身于诸侯之列,这在先秦时期,是逆天改命之举。

先秦时期最注重礼法,注重登基秩序,诸侯就是诸侯,大夫就是大夫,赵魏韩三家本身就是晋国的大夫,却造反瓜分了晋国,这在当时是敢都不敢想的事情。

要知道楚国之前已经是诸侯国,只不过等级较低,随着自身实力的强大,想要提升一下等级,却遭到周王室长期以来的蔑视,不给答复。

正因为赵魏韩三国的行为是逆天改命之举,很多人将三家分晋作为划分春秋和战国的界线,这个时候韩国还算是强大的。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也使得韩国越升为战国初期的小强,很多同学对郑国也算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我们曾经学过一个成语叫“郑人买履”,这个“郑人”就是郑国人。

郑国作为春秋时期姬姓诸侯国,在春秋时期是很有影响力的,郑国也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要称霸诸侯的国家,当时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的说法,郑国也被称为春秋小霸。

尽管经历而三百年已经衰弱,但也是强国,结果却被韩国给兼并了,这在战国初期也算一件大事。

当然,真正意义上能够决定一个诸侯国能否成为战国七雄,还要看这个诸侯国有没有进行变法。

比如魏国率先进行魏文侯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齐国齐威王变法,赵国胡服骑射改革,燕国燕昭王变法,韩国也有名重一时的申不害变法。

当然,变法只是过程,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只有经过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国家才能号召老百姓出来打仗。

在变法后,韩国身处列强环绕中,其抗挫折能力之强,不得不让人佩服,尤其是面对强秦的攻击,韩国承受的攻击最多,如果是一般诸侯国,也许早就亡国了,偏偏韩国坚持到最后,这并非偶然。

以长平之战来说,本来是秦昭襄王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开始全力攻打身边的韩国,在占领野王之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秦国要求韩国献出上党以罢兵。

结果上党郡守冯亭却谋划利用赵国的力量对抗秦国,直接把上党郡献给赵国,从而引发长平之战,到邯郸之战后,赵国基本被打废,秦国也好不到哪去,反而韩国没有投入多少,却是获益最大的国家。

申不害变法虽然也是法家变法思想,但是与秦国重“法”,赵国重“势”不同的是,韩国变法思想是法家的“术”,其实说白了就是诡诈。

身处强国环绕期间,想要生存下来已经很困难了,只有采取特殊手段才能勉强支撑,就冲韩国这种打不死的小强精神,也证明韩国完全可以跨入战国七雄之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蜀... 用一个词形容后期的蜀汉那就是"凋零",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机智多谋就不...
原创 什... 隋文帝杨坚竟是周文王姬昌的五十二世孙!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63岁)...
原创 明... 明朝禁宫一向讳莫如深,根《明史》记载,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公元一四七七年),京城、禁宫相继出现“妖狐夜...
原创 诸... 大家好,本期来讲一下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为什么未能统一天下?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
“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十四讲... 4月24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主办的“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十四讲在镇...
南海沉船考古:青花瓷如何打捞出... Exploring the Sunken Treasures of the South China ...
文物普查丨一文读懂第四次全国文...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物资源。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要开...
原创 历... 世界无奇不有,并且有很多奇怪现象,这些事情让人疑惑,但有些现象至今都无法解释,并且都是真实发生的,本...
原创 中...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纷争时有发生。中国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也曾历经沧桑,深受一些国...
原创 糊...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能帮皇帝办事,这意味着无上的权力与恩典,同时也意味着行事得万无一失,如履薄冰。 ...
原创 举... 最近有读者发来私信说清代时祖上出过一位举人,在期墓碑上写有“登仕郎”,具体做过几品官不清楚。回答这个...
原创 为... 1991年对于世界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就在这一年宣布解体,从此就...
原创 民... 悠悠岁月,浩渺的中华大地,屹立于东方的民族,承载了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光中,我们见证了...
原创 韩...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中国的国内战场及朝鲜战场上,我军接连取得胜利。而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队和抗美援朝...
原创 韩... 本篇只做野史轶事,没有正史考证,仅供茶余饭后的笑谈,请大家谅解。话说韩信是刘邦手下功劳最大的将领,他...
原创 古... 在历史的长河中,字义的演变往往折射出深邃的人性与权力的微妙。比如,今天要谈的“流”字,最初可以追溯到...
原创 他...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人跟清朝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他挖断了清朝的龙脉,溥仪曾经在清朝列祖列宗面前发誓:不...
微史记 | 狄仁杰到底埋在哪 本周“微史记”周刊,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卢亚辉,为我们详细解读狄仁杰归葬何处。 狄仁...
原创 南... 怪只怪丘迟的劝降书鼓动性太强,使得陈伯之连儿子也不顾,领着八千人从梁城冲出来重新投入了南朝的怀抱,这...
考古专家如何确认青岛琅琊台真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杜春娜 于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