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物会说话,良渚讲述了什么样的“先进生产力”
迪丽瓦拉
2025-09-02 06:32:55
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燕维 杨初亮

戴上AR眼镜后,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学术项目主管安瓦尔的手心,萦绕着飞腾的玉鸟;坐上无人驾驶观光车,5000年前良渚的水利系统解析和车外的实景相互交织……4月23日-25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全球的一百多位博物馆馆长、文化项目策划人和国际组织代表走进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

参会的专家参观良渚博物院 组委会供图

科技赋能,良渚文化大走廊已经成为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活态博物馆。在这片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土地上,其实早在5000年多前,先民们就已经拥有了在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

石犁和犁耕时代

如果文物会说话,从良渚遗址留存的宝贝中,谁最有发言权?有人说是良渚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琮、璧、玉钺这些精美玉器,而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执行院长马东峰则对记者说,他可能会优先选择碳化稻米。这一粒粒小小的稻谷背后,是5000多年前当时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力。

距离良渚古城20多公里的茅山遗址,是目前已发掘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良渚文化水稻田遗址。

茅山遗址表明,当时的稻作农业已经有了水渠、古河道、池塘、小河沟、水井等完善的灌溉设施;也使用成套工具,石犁、石镰、石锛、破土器等多种农用工具,种类繁多、打磨精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良渚博物院复原的石犁 视觉中国

“犁耕农业,是良渚文明稻作技术比较典型的标志。” 在犁耕出现前,中国原始社会已经进入了相当发达的耜耕农业阶段。《淮南子·缪称训》有“耕者日以却”之说,高诱注解:“却,谓耕者却引。”意思是人拉犁退行。耜耕作业是间歇性的,每翻一耜,人就得后退一步。而犁耕时人随犁的破土连续前行。“石犁的出现,实现了土地深翻,可以连续快速播种,极大地提高了耕作效率。”马东峰对此深有感触:“犁耕农业,是农具的重大创举,是耕作技术发达的标志,更是农业高度发展的里程碑。良渚的石犁为中国的犁具奠定了基本模式,欧洲直到17世纪才进入犁耕时代。”

据考古测算,良渚时期的稻田平均亩产量约为141千克,与河姆渡文化晚期亩产量约63千克相比,增加了一倍多,几乎相当于20世纪初我国水稻亩产量的2/3。

稻作文明和良渚古国

良渚博物院常设展的第二展厅,名字就叫“文明圣地”。步入这个展厅,恢弘的古城沙盘在光影交错间铺展开来——它是当时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的权力和信仰中心,以其严谨的空间秩序与惊人的工程规模,向我们展示了5000年前的中华文明高度。

参会的专家参观良渚博物院 组委会供图

5000多年前,发达农耕提供了充裕粮食,充裕粮食使闲暇劳动成为可能,这也为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和礼制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考古发现,良渚遗址中,年代最久远的是瑶山遗址,之后是莫角山宫殿区,在之后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先民们又建立起庞大的外围水利系统和良渚古城。在“疯狂基建”的同时,良渚先民以精美的玉礼器、庞大的宫殿祭台、复杂的祭祀活动为社会秩序的物化形式,形成了宗教信仰和王权体系,强化了社会认同和协作水平。

马东峰介绍,良渚先民通过营造规模庞大的水坝系统使水患之地变为沃土,同时大规模营造的水利设施,又为稻作生产高度发达提供了基础,使众多人口参与制作礼器、玉器、漆器及宏大的宗庙建设、频繁的宗教活动成为可能,从而奠定了良渚文明的高度繁荣。

江南水乡的千年回响

良渚文明持续了1000年。1000年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个文明演进的过程。良渚先民种稻米以养民、筑宫殿以立威、兴水利以安民、制玉器以通神——这些现代人眼中当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播下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文明种子。

良渚博物院 碳化稻谷 视觉中国

良渚文明虽然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随着人群迁徙、文化交融,稻作农业向良渚古国之外的区域持续传播发展,奠定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鱼米之乡的文化格局和地理版图。良渚人择河而居的生活习性,影响到现世。“细看每个江南古镇,都有一条主要的河流贯穿”,马东峰这样介绍。“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摇橹船划开的水纹,恰似五千年前良渚人驾驭独木舟在古城水系中穿行的倒影……

2024年7月27日,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事实上,“择中”这个词,很早就被中国人所践行。“良渚古城的选址,就是在区域中心,先堆高台建宫殿区,体现了中国人以中为尊,以高为崇,择中立国的思想。” 如今,从良渚古城遗址向南而望,一条联通古今的“古今千年发展轴”,正带着五千年文明走向现代。这条发展轴的北端象征古老,拥有杭州国家版本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良渚)、良渚博物院等文化地标;南端勾勒未来,多个地标项目,将在不远的将来拔地而起。

参会专家参观良渚博物院 组委会供图

时间带走很多东西,但这世上总有东西不会改变,经过岁月的沉淀历久弥新。五千年的光阴里,江南人始终保持着与水和谐共处的智慧,延续着精致优雅的生活美学。江南文明的密码,始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永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赵匡胤当年黄袍加身,代周立宋以后,国势兴盛,南唐后主李煜觉得弄不过人家,无奈向大宋称臣。 李煜诗名...
原创 郭... 郭靖死后,杨过没有一统江湖的野心。即使他有一统江湖的野心,也没有能力一统江湖。金庸小说里也没有哪一个...
原创 封... 封神大劫的开始,是在纣王去女娲宫进香,结果亵渎了人族圣母女娲娘娘。女娲愤怒之下,企图直接消灭商朝,但...
原创 都... 提起中国诗词界的才女,宋朝的李清照一定是绕不过去的一个标杆人物。她的许多作品都非常优秀,留下了许多千...
原创 1... 二战当中,日本虽不是最早发动战争的轴心国,但却一路“疯”到了最后,直到吃了两颗原子弹后,才“不情不愿...
原创 商... 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子姓,名受(一作受德),世称“纣”、“商纣王”等。 在儒家思想主导的古代史学中,商...
原创 这... 蜀国人才济济,上到蜀国君主,下到蜀国将领能力都很出色。论大局把控能力有刘备制定发展规划,论制定谋略有...
原创 苏... 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二战...
原创 智...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魏末年,有位猛人横空出世,...
原创 美...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众多的故事往往被无声地书写着,或许正是因为这些故事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梦想与变迁...
原创 贵... 贵州的简称是 “黔” 或 “贵”。“黔” 作为贵州简称,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今贵州沿河到榕江一...
原创 越... 昔日,越国之王勾践,悲愤屈辱,终成一代雄主,但在那之前,他曾为吴国奴隶,忍辱负重,心如死灰。即使如狼...
原创 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老百姓永远是生存在最底层的人民,饱受各种剥削和压迫。天下太平,统治者就要大兴...
原创 苏... 从综合国力的角度来看,苏联解体的15个国家里面,目前综合国力最强的仍然是俄罗斯。俄罗斯本来就是苏联的...
原创 日...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后,侵略了我国的东北地区,同时还成立了所谓的伪满洲国,而造成这一...
原创 为... 中华上下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中国也是唯一一个没有断掉传承的国家。那么在我们的土地上,就留下了有横跨上下...
原创 南...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河北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因“守土抗战,御敌救亡”人人有责,川...
原创 庄... 清朝顺治年间,来自湖州府南浔镇的民间富家学子庄廷鑨(long)因主持编撰《明史辑略》,而被朝廷定义为...
原创 苏... 苏联军队,是苏联国家的武装力量,曾取得过多次战争的胜利,在世界舞台上威名远扬。冷战高峰时期,苏联军队...
原创 都... 最近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在全世界都引起轰动。一些看到新闻的人会忍不住对身边信耶稣的朋友提醒:“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