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晋阳起兵时,
除了裴寂和刘文静是参与谋划者外,太原守军的一个校尉也参与了此事。为什么一个校尉能参与此事呢?
张平高,隋末绥州肤施人,现今绥德县人。他在隋朝末年任鹰扬府校尉,驻守太原。要说一个校尉能和李渊起兵产生交集,有点不可思议,地位不对等!那是怎么回事呢?
李渊被杨广调离京师,任太原留守,其中姜宝谊就跟着李渊来的,而太原也有守军,还有监视李渊的高俊雅,而张平高本来就和刘文静认识,李渊到了太原后,那不得认识太原军中的将校啊,所以说一来二去,既没有深交,也没有远离,算是比较友善。
隋末,刘文静和裴寂素来和李渊友好密切,密谋推翻隋朝的大计,张平高作为军中的校尉,能稳定军心,也参与了此事。
大业十三年,617年六月,李渊准备就绪,在晋阳聚义旗,任命张平高为军头,就是军队前锋,张平高在大军一路南下过程中,经历大小战不少,具体军功不知到是什么,但是进入长安后,张平高因参与晋阳起兵有功,又有军功傍身,累功为骠骑将军,后来又改为左领将军,封为萧国公,从官职以及爵位来看,功劳是不小的,因为他是前锋军,所以没有死或没有受伤的情况下,很容易得道军功的!
武德初年,因为李渊想要给太原起兵的功勋们奖赏,所以在评定功劳的时候,张平高也得到了一次免死机会。
张平高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估计是没有参与政变,626年李世民又重新按照实际的功劳,重新评定,封张平高食邑300户,食邑的减少,说明他没有在李世民这边有功劳,既然没有功劳,被调离京师那就无可厚非了,位置得给李世民的人让路,所以张平高出任丹州刺史。
他做刺史不久,就出事了,做罪免职,因妖言而获罪,那是在古代,谣言和妖言都属于谶言类,相当于谋反罪,因为张平高有一次座罪免死的机会,所以被免除职务,让他以光禄大夫职位回乡养老,也算是体面了!不久,张平高就病死于家中,唐太宗又追封他为罗国公,李治永徽年间,追赠潭州都督。
李世民对张平高相当优渥了,不仅没有处死,而且还是体面的回乡,再看看别人,李君羡,张亮,罗艺等,按小编看来,李世民不光是因为免死特权的原因,应该是张平高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谶言乱国的地步,估计也就是发达牢骚而已,要不然以李世民的性格,估计张平高也就不会活着了!您认为是不是这样呢?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