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追随刘备的忠臣、良臣、贤臣数不胜数。在蜀国诸多人才里,赵云与刘备的关系却有些微妙。论功绩,赵云在长坂坡单骑救阿斗,那可是足以傲视群雄的壮举,可刘备却似乎一直没对他格外重视。直到临终前,刘备的一番话,才让我们看到背后隐藏的深意。
说起来,赵云在刘备心中的亲近程度,或许仅次于关羽和张飞。赵云与关、张二人还是老乡呢。早在赵云为公孙瓒效力时,便与刘备相识,短暂交往中,两人就结下了深厚情谊。讨伐袁绍时,刘备身为指挥官,赵云担任其麾下骑兵团长,那时他们的关系,与其说是君臣,倒更像朋友与合作伙伴。后来赵云因兄长去世辞官回乡,最难过的反而是刘备。当时刘备一心想要重振汉室,正准备大展宏图,赵云可是他看中的得力助手,赵云这一走,刘备还真有些不适应,被迫学会了独立应对各种事务。几年后,赵云处理完家中私事,在邺城与刘备重逢,二人激动得同床共枕,可见时间并未冲淡他们之间的感情。自那之后,赵云便全心全意追随刘备。当时刘备在袁绍手下做事,他让赵云秘密组建了一支忠于自己的部队,完成这一任务后,刘备带着赵云又投奔了刘表。
建安十三年,曹操攻打荆州,荆州迅速陷落。刘备当时守卫樊城,兵力有限,根本无力抵抗曹操,还得负责转移襄阳城的十多万百姓。曹操的骑兵在后面紧追不舍,万分危急之下,刘备只能丢下老婆孩子逃命,结果赵云却不见了踪影。有人向刘备打小报告,说赵云投降曹操了,刘备一听,气得直接抽出手边武器砸向那人,斩钉截铁地说:“子龙绝对不会弃我而去!” 后面的事大家都很清楚,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不仅救出了刘禅,还将甘夫人平安带回刘备身边。有些人秉持《三国演义》的阴谋论观点,认为赵云能七进七出是曹操故意放水。但了解了刘备与赵云的交情后,就知道赵云是真把刘备的妻子当嫂子,把刘备的孩子当亲侄子,他是以亲人的身份拼命去救他们,而非仅仅作为普通臣子。除了长坂坡之战,在赤壁之战中,赵云再次救下刘禅,可以说,没有赵云,刘禅日后的皇位恐怕就没了。要是刘禅早早落入敌人之手,刘备在白帝城去世后,蜀国可能都难以存续。在汉水之战中,赵云更是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以少胜多,还救出了黄忠。在刘备攻打益州和汉中的战役中,几乎只有赵云率领的部队让刘备完全信任。如此看来,赵云的功绩丝毫不亚于关羽和张飞,可他在升迁之路上却总是受挫。
长坂坡一战后,刘备封赵云为牙门将军,这头衔听起来似乎不太起眼。赵云本就是将军,能独立带兵打仗,若论升迁,起码也该是大将军之类的职位,可刘备给的这个职位,本质上并未让赵云手中权力扩大,更像是一种安抚。建安十四年,刘备入主益州,赵云又被任命为留营司马,主要负责管理日常军务,相当于军营里的管家。从军事指挥角度看,赵云不但没升官,反而权力有所下降。虽说这个职位重要,整个军营或许只有赵云担任,刘备才放心,但对赵云这样的猛将而言,如此安排难免有些让人寒心。刘备进攻汉中与曹操大军交锋时,赵云巧用谋略,大开营门引曹军,曹军反而心生畏惧。随后赵云下令战鼓齐鸣,这一紧一松,把曹军吓得肝胆俱裂,不少人受惊掉入水中淹死。立下这般大功,刘备也只是封赵云为虎威将军,同样是个荣誉性质的称号。
赵云与刘备相识已久,感情深厚,还屡立大功,职位却一直得不到晋升,难道刘备只是利用赵云的能力,不想给他权力?实则不然。刘备在白帝城病重时,赵云赶到他面前,刘备这才向赵云袒露心声,道出自己如此安排的原因。当初平定益州后,刘备打算把城内房屋和田地分给各位将军,赵云却站出来反对,他质疑道:“现在才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分封,这样做合适吗?” 刘备无奈,只能采纳赵云的建议,可赵云此举却让其他将领颇为不满,毕竟他直接侵犯了众人的利益。带兵打仗需要严格要求,但长久治理手下武将,更好的办法是恩威并施,而赵云始终紧绷着弦的做法,容易让手下人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刘备一直压制赵云,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充当保护自己的警备团长。赵云听完刘备这番话,不禁掩面而泣。
刘备不愧是一代枭雄,他对赵云的安排,并非简单的不重用,而是有着深远的考量。他既要平衡各方利益,又要确保赵云能发挥其忠诚勇猛的特质,守护自己及家人。这背后的帝王心术,实在令人感慨。各位看官,要是觉得这故事有意思,就动动您那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一波,愿您往后日子财运亨通,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