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纪录片《河西走廊》看完丝路这集后对隋炀帝的认识更立体了,他这应该是历史上被黑得最惨的皇帝吧,以前被历史书写宣传最多的是他的好色和暴政,而他的卓越功业确被一笔带过,又对“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这一说法加深理解。
怎么看秦隋两个朝代都有颇多相似之处
建朝背景——秦朝结束六国战乱一统中原。隋朝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朝代年限——秦朝短短15年,隋朝39年
秦隋功业——秦始皇对文化的统一,修长城的理念。隋文帝创科举制度,"开皇之治"
隋炀帝的修“大运河”“恢复丝绸之路”以及对少数民族征伐确保边疆的稳定,给予经济发展稳定的基础。都是“弊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功
秦汉隋唐——历史上总是把“秦汉”“隋唐”一起说,秦隋短暂,汉汉405年,唐289年,且这两个朝代都是令后世之人骄傲的朝代。
朝代终结——暴政下的分裂和农民起义
然而在历史的画笔中,隋的名声和功绩和秦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而隋朝因为隋炀帝杨广在历史的打扮中更是功过不客观,导致他本人被黑的也是很惨。包括我自己以前也只是简单知道他是一个功过皆有的皇帝,未做深究,这段时间通过这个纪录片,通过河西走廊丝绸之路这个点去了解到更多隋炀帝当年的文韬武略和丰功伟业,是一个有眼光有思想有魄力的皇帝。历史给他做皇帝的使命,而他不负使命去做了“弊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修建大运河,恢复丝绸之路为中原的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之后的朝代奠定了强盛的基础。
回到为何结束乱世的朝代一般都不长命?这个问题我的胡言乱语如下:
乱世多年国家统一后,会重视两点:领土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相比而言领土稳定更为重要。
每个朝代刚开始打基础的事(军事,经济)对那个年代的人而言肯定是艰苦的,是需要牺牲的,结果就是老百姓就水深火热了,而当时水深火热的老百姓哪还管你什么功在千秋的事,先能吃饱饭再说吧。站各自角度都没错,皇帝有皇帝要考虑的事,老百姓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也不可能理解体谅你皇帝做的事。世事难两全,皇帝要把事做成,高度集权,力排众议魄力也很重要
再来回答这个问题——隋炀帝杨广真的那么不堪吗?
领土的完整和扩张,军事的强大保证国家的稳定,恢复发展经济,隋炀帝刚好这几点都兼顾了。隋炀帝在位短短十四年,国号“大业”修大运河,恢复丝绸之路的各种举措,足见其卓越见识,不光有超期的思维有策略还很有魄力,并且都做的很成功。其实如果再给隋炀帝多点时间,相信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会好起来的,毕竟心系国家经济发展并且能想出很多行之有效策略来实施的皇帝你说他没有爱民之心也不可信,只是要看国家所处于的阶段。历史的存在一个很大作用就是成为后世之师,而后世有借鉴改进得很好的人。而历史(正史)又是胜利者书写,难免功过失了客观。
对了,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
又想到汉朝的霍去病,也是使命一般的战神,几次征战击败匈奴,将河西走廊纳入中国版图。
他这短短的一生功绩却极其璀璨,为历史所铭记。
个人觉得杨广是可以和霍去病放在一起说的。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