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皇位的继承问题永远都是朝代的大事件,对于皇帝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关乎着家天下的国之寿命,选对了明治君主,则有希望千秋万代,选错了便会让江山戛然而止,从此社稷易主天下改姓。但是对于立储一事却是全凭皇帝个人好恶,每个朝代的规矩都不同,除了最为常见的嫡庶有别,长幼存序以外。当属清朝自己发明的立储方法最为奇葩,在一块匾额后面藏一个盒子,未来的君主和国家的命运就全部藏在这个盒子里。
等到皇帝一晏驾,这边就有专门负责的官员从匾后将盒子拿出来,当众宣读里面的遗诏,这天下的新君由此揭晓。在此之前就像皇帝和天下人在猜一个谜一样,任凭所有的皇子都惴惴不安,可是也只能等到最后一刻的宣召,谁是大赢家才能真正见分晓。
可能很多人已经猜到了,这就是清宫剧里面的重头戏,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秘密立储。其实清朝与其他朝代最大的不同就是,从开朝以来就不倡导立太子的汉人皇族规矩。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更被满清政权嗤之以鼻,常年生活在环境恶劣的草原上,他们坚守的信念是谁有本事得到更多的资源,谁就有资格称王。
所以在入关之前,他们对首领的选择实行的是民主选举制,但是这却不是全民投票的行为,而是由部落联盟的世家贵族共同选拔出一位可以带领大家走向繁荣的首领。努尔哈赤,皇太极,包括年幼登基的顺治,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皇位。
但是顺治帝时期,却大力的架空世家贵族的权利,最后他率先启用了遗诏制的继承体制。就是在未立太子的前提下,皇帝在临终之前留下遗言,将江山社稷委托给皇子中的一位,康熙爷就是通过这个方式上位的。
但是有人认为,顺治帝之所以既没有实行贵族推公制,又没有沿袭前朝的太子继位制,是因为他既痛恨推公制给他和母亲一生带来的伤害,又因为与董鄂妃的情谊,本想将皇位留给他们的孩子,根本不想沿袭前朝的嫡子继承制。
然而突发的变故,爱人的猝然离世使他没有时间想接班人的事就急匆匆的离去了,最后只有临终的一句遗言草草的将江山托付出去。可是事实证明他是幸运的,将皇位传给的康熙,才保住了大清的基业稳固。可是康熙一生文治武功政治手段高于其他君王不知多少倍,但是却因为崇拜明太祖,而改用了明朝的立储制度。
所以才出现了九子夺嫡的惨剧,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失误,可是雍正一上台却马上吸取了先皇的教训,他废止了明立太子的规矩,改为秘密立储,将他心仪之人写在诏书里做好防伪措施,置于正大光明匾后,藏于在这个匾额后也是一片苦心,想警醒各位皇子,当产生了觊觎皇位的念头时,想寻找诏书真相的时候,抬头看到的是心中一定要牢记的这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