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世民纳了弟妹杨氏,而没有纳嫂子郑观音吗?为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9-02 16:34:24
0

李世民在男女之事上很随便,他敢娶仇人妻子、至亲弟媳、前朝皇后,但就是不敢纳嫂子郑观音,不是他不想,也不是寡嫂长得其貌不扬,而是娶寡嫂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先不说皇位不保,可能也小命都没了。

杨氏和郑观音,一个是齐王李元吉的王妃、李世民的弟妹,一个是太子李建成的太子妃、李世民的嫂子,为什么李世民要打她们的主意呢?

这就得从唐初一件改变历史命运的政变——玄武门之变说起了。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一,秦王李世民为了自保,率领100多名家丁和战将,埋伏在玄武门外,准备对将要上朝的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进行伏击。

等李建成走近,李世民迅速张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李建成当场被射落马下,李元吉见状,赶紧拨马回逃,李世民紧追不舍,不料,此时李世民的马突然受惊,趁着李世民从马上跌落的功夫,李元吉箭步上前,用弓弦死死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

幸而尉迟敬德及时赶到,将李元吉射杀,李世民才侥幸活命。

干掉两个亲兄弟兼最大的政治对手后,李世民还不解恨,他又将屠刀伸向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们。

据《旧唐书》记载,李建成的5个儿子、李元吉的5个儿子,皆在同一天被杀,最小的还不满3岁!

建成死年三十八。长子承宗为太原王,早卒;承道安陆王,承德河东王,承训武安王,承明汝南王,承义巨鹿王,皆坐诛。

元吉死时年二十四。有五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并坐诛。

也许是女子对皇权的威胁不大,也许是李世民突然心生怜悯,也许是为了减轻舆论压力,作为玄武门之变的胜利者,李世民总算高抬贵手,放过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妻妾和女儿们。

但对李元吉的王妃杨氏,李世民不仅将她纳入后宫,俩人还生了一个儿子——曹王李明。

一、李世民为什么要纳弟妹杨氏?

1、唐朝的婚嫁习俗,有少数民族遗风

有人认为李世民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代,是汉人,其实,李世民身上有一半的胡人血统,他的奶奶独孤氏、母亲窦氏,都是鲜卑人,就连他的皇后长孙氏,也是鲜卑拓跋人。

鲜卑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在婚嫁上盛行“收继婚制”。

就是说,部落里父亲死后,即位的儿子可以继承除生母外的其他庶母,如果即位的是死者的兄弟,那么他可以继承哥哥的所有老婆。

像西汉和亲到匈奴的王昭君,老单于一死,她也要按照习俗,继续嫁给新单于为妻。这种习俗在我们中原或许很难理解,却是古代游牧民族发展壮大的方式之一。

李世民收继婚娶自己的弟妹,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

再加上唐初社会风气非常开放,男女婚恋相对自由,特别是皇家的包容度很高,

这从之后唐高宗李治能娶庶母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能娶儿媳杨玉环,也能看出来。

2、杨氏相貌出众

关于杨氏的美貌,史书曾用“

玉貌雪肤,眉目如画,身材婀娜

”这三个词来形容。

《控鹤监秘记》也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其从子昌宗,年近弱冠,玉貌雪肤,眉目如画,其风采绝类巢刺王妃。”

巢刺王妃,就是杨氏,这里虽然是描写的是凤阁侍郎张九成之子张昌宗的相貌,但从最后一句话,也能看出来,杨氏长得是风华绝代、是当时难得一见的大美人。

在野史的记载中,秦王李世民在弟弟家第一次见到杨氏的时候,就被迷得神魂颠倒了。

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李元吉死后,李世民正好能得偿所愿、抱得美人归了。

3、杨氏愿意投靠李世民

杨氏一向与秦王妃长孙氏交好,所以,李元吉死后,杨氏便常来找长孙氏说话,一来二去,碰上李世民的机会就多了。

民国学者蔡东藩在所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中,曾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一日,正当娣姒坐谈,忽见世民趋入,杨氏即起座相迎,经世民坐定,她忽屈膝下跪,对着世民,竟自请死,反弄得世民语默两难,无从摆布。长孙氏在测,慌忙劝解,偏杨氏娇啼婉转,楚楚可怜,这是杨氏献媚处,并非记念齐王。”

面对杨氏的楚楚可怜,李世民不禁起了怜香惜玉之心,慌忙安慰道:

“王妃休得过悲!齐王谋乱,应该伏法,与王妃无关。我在一日,总当保护王妃一日,休戚与共,忧乐同尝,幸勿过虑!”

这之后,杨氏受李世民的照顾,主动搬到太子东宫,郎有情妾有意,二人的结合也就顺理成章了。

636年,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有意将杨氏立为皇后,但魏征说了一句话,李世民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

《资治通鉴》载:

明母杨氏,巢刺王之妃也,有宠于上;文德皇后之崩也,欲立为皇后。魏徵谏曰:“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乃止。

魏征将杨氏比作辰嬴,辰嬴是谁呢?

她是秦穆公的女儿,先嫁晋怀公、后嫁晋文公,在古人看来,辰嬴是“既淫且贱之人”,魏征将二者相比,可见,杨氏的名声在当时并不好,或许就与她表现得过于积极主动有关。

4、为了拉拢杨家势力

杨氏是隋朝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唐初宰相杨恭仁、杨师道的从侄女,出身高贵。

《旧唐书》中有详细的介绍:

“杨恭仁,本名纶,弘农华阴人,隋司空、观王雄之长子也……恭仁弟师道,尚桂阳公主,从侄女为巢剌王妃,弟子思敬,尚安平公主,连姻帝室,益见崇重。”

弘农杨氏世居高官,家族根基雄厚,像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权臣杨素都是出自弘农杨氏一脉。这些世家大族维护家族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联姻,玄武门事变之后,杨氏家族首次投资失败,在李世民的大屠杀面前,人人自危。

为了安抚人心,李世民纳杨氏入后宫,也是向她背后的杨氏家族示好的信号。

俩人的结合,不仅是一次感情上的冲动,也是一场利益上的交换。

也有人说,李世民纳杨氏,是为了羞辱齐王李元吉。毕竟李元吉在谋害李世民时,表现得比太子还要积极,要不是李世民运气好、早有防备,恐怕早就死在李元吉的刀下了。

所以,相比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对李元吉的憎恨,更明显。

贞观二年(628年),李建成被追封为息王,李元吉被追封为海陵王,谥号为“刺”;

贞观十六年(642年),李建成被追封为隐太子,谥号为“隐”,李元吉被追封为巢王,谥号不变。

《说文解字》说:“杀戮无辜曰刺,愎很遂过曰刺,不思忘爱曰刺。”

相比“隐”来说,李世民给亲弟弟李元吉的这个谥号,带有很明显的贬义。

总的来说,李世民对李元吉的感情很复杂,随着他对杨氏的激情褪去,我想李世民的心中,偶尔也会泛起悔意吧!

宋代有位诗人曾为此专门写过一首诗:

唐世闺门少谨严,三纲浊乱有由然。

晋阳挟父私宫妾,巢刺王妃不可言。

玄武门之后,李世民既然敢娶弟妹杨氏,为什么他不敢娶嫂子郑观音呢?

二、李世民为什么不敢娶嫂子郑观音?

1、郑观音的身份特殊,且品行刚烈

郑观音16岁嫁给唐国公世子李建成,大唐建立后,李建成被封为太子,郑观音顺理成章成了大唐的太子妃。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郑观音会是大唐下一个女主人。

但玄武门之变,让郑观音从云端直接跌落谷底,此时郑观音只有28岁。根据《郑观音墓志铭》,我们大致能判断,郑观音的样貌虽赶不上杨氏,但也算摇曳生姿、顾盼生辉。

“妃程云荐彩,喻日摛华。淑韵娉婷,明月晈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郑观音墓志铭》”

对寡嫂,李世民想必是动过心思的,不过性格刚烈的郑观音没有答应。

“昔有陶婴,恤孤资於纺绩;缅惟梁寡,励节在於衡泌”---《郑观音墓志铭》”

陶婴,原是鲁国陶门的女儿,她出嫁后不久,丈夫去世,只留下她和孩子相依为命。有人觊觎陶婴的美貌,想求娶她为妻,陶婴宁愿日夜织布养活女儿,也不肯再嫁。

而梁寡面对类似的情况,一刀砍掉了自己的鼻子,表示坚决要为丈夫守节的决心。

郑观音的墓志铭刻意提到这两个例子,是不是有所指呢?

2、荥阳郑氏家族惹不起

郑观音出身荥阳郑氏,这个家族到底有多厉害呢?

唐玄宗时,一位公主看上了出身荥阳郑氏的新科状元郑灏,而郑家已与范阳卢氏结亲,公主想让唐玄宗出面摆平婚事,谁知,郑灏竟看不上公主,比起当皇亲国戚,荥阳郑氏与范阳卢氏同为“五姓七望”,这样的结亲才更有面子!

唐文宗时,天子主动求娶荥阳郑氏家的女子为太子妃,谁知却惨遭拒绝,气的唐文宗感慨道:

“民间脩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两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意思就是说:我家当了200年天子,还不如崔氏、卢氏这些门阀世家呀!

“五姓七望”这些门阀大族,之所以不愿意与皇室结亲,除了自身的门第高贵、家族渊源比较深厚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认同李唐王室的文化。

直白点说,就是他们认为陇西李氏只有武力、没有文化。像李世民娶弟媳、唐玄宗娶儿媳这样的事,这些门阀大族,根本就接受不了。

所以,关陇集团虽获得了至高的政治地位,但仍进不了门阀士族的圈子。

由此我们可知,李渊当初为太子李建成求娶郑观音做太子妃,肯定是花了不少心思、费了不少功夫!

荥阳郑氏属于正宗的中原望族,从小学的是儒家思想,君君臣臣那一套,是接受不了胡人那些习俗的,

李世民可以用联姻的手段拉拢弘农杨氏,却不敢以同样的手段,拉拢荥阳郑氏。

3、郑观音与李世民不仅有杀夫之仇、还有杀子之仇

郑观音嫁给李建成12年,夫妻和睦,感情甚笃,按照正常的情况推断,二人应该育有孩子。只是史书没有记载,李建成的6个儿子中,哪一个是郑观音生的,但从名义上说,这些都是郑观音的儿子。

可惜除了一子早夭外,其余全被李世民杀了,郑观音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心中焉能不恨?

如果李世民要强娶郑观音,满腔怒火的郑氏会不会挟私报复?李世民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应该能意识到和郑氏结合的风险。

4、玄武门之变后,郑观音已怀有身孕

“虽掌碎骊珠,而庭开虹玉,已绝倚闾之望,旋闻解瑱之欢。“——郑观音墓志铭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观音对儿子们的离去,非常悲痛,于是不再佩戴任何首饰、不再打扮自己,可不久有了好消息,日子才有了盼头。

这个好消息,大概就是郑观音发现自己已怀有身孕,后来便生下了幼女归德县主。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怎么会强娶郑观音呢?

总结:

李世民纳了杨氏,对杨氏来说未必是好事,没纳郑观音,对郑观音而言未必是坏事。

李世民虽然将杨氏纳入后宫,却从来没给过她任何名分,杨氏对外的身份一直是巢刺王妃,以至于,在朝臣眼里,杨氏就是和“辰嬴”一样的女人。

更过分的是,李世民还把两人的儿子李明过继给了巢刺王李元吉,所谓杀人诛心,也不过如此吧!

而郑观音一直在长乐门一处深宫内,静静抚养女儿们长大,直到孩子们出嫁、李世民驾崩、唐高宗李治即位,她才重获自由,和幼女生活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郑观音一直活到78岁,这在古代来说,也算是高寿了!

你觉得杨氏和郑观音的结局,哪个更好呢?欢迎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窥镜和手术台:古罗马的外科手术 罗马外科手术器械。/ 由 Wellcome Collection 提供,Wikimedia Comm...
原创 春... 周朝的许国,地位极低、名气极小、实力极弱,但这么个小诸侯国,在列国纷争时期,竟然也硬是打了七百年的酱...
原创 索... 鳌拜是清朝早期的一代功臣,也是元老级的辅政大臣,不仅出身名门,本人精通作战策略,在各大势力之间斡旋,...
原创 清... 综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世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短时间被制造出大量工业产品,而过剩的工业产品迫...
原创 宝... 1642年, 荷兰 驱走西班牙后独自占领台湾北部。 公元1661年。 郑成功 率领部队从金门出发,后...
原创 母... 齐国向鲁国发起战争,鲁元公决定派吴起迎战。谁知,吴起却问妻子:“你的母国要攻打鲁国,你可愿助为夫一臂...
原创 抗... 飞夺泸定桥 发生在1935年5月29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泸定桥战役;又叫“飞夺泸定...
原创 李...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一统天下,坐上了皇位。俗话说“多个儿子多把刀”,李渊共有四个儿子,...
原创 他...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岁月的变迁换来了多少朝代的更迭,一代王朝的兴衰,只是这历史长河中一条...
原创 秦... 上回讲到晋文公称霸,这次我们来了解另一个大国---秦国争霸的故事。 秦穆公上位后,任命 蹇叔为右庶...
原创 雍... 随着清宫剧的播出,人们对贝勒爷这个称呼肯定不会陌生,在清朝初期,贝勒爷是非常厉害的存在。可是到了清末...
原创 秦...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周举鼎而亡。由于武王没有子嗣,秦国大位无人继承。惠文后与丞相樗里疾、将军魏冉...
原创 三... 如果三国岁月的开始被标定为黄巾叛乱,很容易看见,战争的界限也是叹为观止的。取自《三国志》的一些数据—...
原创 辛... 首先,曾国藩是没有时间参加的。大清朝廷内爆发辛酉政变的时候,曾国藩正远在江南指挥湘军与太平军死磕,如...
原创 被... 公元前225年,李信率二十万大军伐楚,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一战李信大败而回,损失了七个都尉。 明...
原创 为... 唐玄宗时期的募兵制和节度使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二者的结合又形成了藩镇体制。从根本而言,藩镇体制是安史...
原创 康... 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在整个封建历史上,康熙皇帝的在位时间...
原创 韩... 我们都知道,韩国人一直认为中国的传统都是他们的,比如端午节,孔子什么的。这次韩国人发大招,居然说孙悟...
展品翻倍 互动升级!北京焦庄户... 顺义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坐落着一个小村庄——焦庄户。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村人民利用地道,以...
原创 清... 楷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化而来的一种字体,《辞海》中对其的描述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楷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