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公元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luò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曾佩带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相印。倡导合纵抗秦,被后世誉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苏秦早年与张仪、孙膑、庞涓等人拜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在外游历多年。苏秦曾到秦国游说,秦惠文王对他虽有耳闻,但见他衣衫褴褛,又黑又瘦,脚上还是一双破烂草鞋,就没有搭理他。苏秦贫困潦倒,狼狈而归。回到家里,见妻子忙着织布,嫂子也不给做饭,父母拿着工具正准备出去干活,根本就没有工夫搭理他。邻里嘲笑他不务正业,专靠耍嘴皮子吃饭。苏秦羞愧难当,但没有意志消沉,他觉得自己的学识还不够,心想如果努力坚持学习,就一定能够成功的。他当然知道,读书是个苦差事,时间一长就会犯困,苏秦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便将妻子干针线的锥子放在身边,一犯困,就在自己大腿上锥一下,疼痛让他忘记了发困。典故“锥刺股”由此而来。一次,他从书箱中翻出了姜太公的《阴符》一书,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经过反复研读,觉得纵横捭阖之术很有作用,颇有茅塞顿开之感。
苏秦刻苦学习一年后,又出门游说去了。这一次他汲取上次的教训,先从较弱小的诸侯国入手。当时诸侯争霸达到了白热化,诸侯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彼此尔虞我诈,相互攻击。公元前334年,苏秦到了赵国,当时赵国赵肃侯新即位不久,其弟安平君赵成担任相邦(赵相)。安平君不喜欢苏秦,撵走了他。苏秦来到燕国,燕文公忙着与秦国拉关系、套近乎,将他安排在客舍里不予相见。
一年后(前333年),苏秦偶然的机会见到了燕文公。苏秦问:“燕国土地肥沃,百姓富庶,远离战火,您想知道什么原因吗”?燕文公答:“愿闻其详”!“土地肥沃,是上天的恩赐眷顾;百姓的富庶是人们的勤劳;远离战火却是南面有赵国这道屏障啊!秦、赵连年厮杀,双方筋疲力尽,无暇顾及燕国罢了!秦国虽然强大,但燕国没有去必要害怕它,因为中间隔着一个不认输的赵国啊!今大王您不惜得罪近邻赵国,结交不相干的秦国,这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呀!一旦赵国腾出手来,燕国的祸患马上就要来临了!就算燕与秦联合,赵国必败,秦国占领赵国后,紧挨着燕国,那时候秦国随便一个理由,您觉得燕国是秦国的对手吗”?燕文公倒吸了一口凉气:“那怎么办”?“也很好办,若大王让我做您的使者出使赵国,劝说与赵国合纵共同抗击秦国,秦国听说燕赵合兵,也就不敢轻易攻打赵国了,赵国自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当然也就不会为难燕国了”!燕文公认为是这个理,就任命苏秦为相,带着车马金帛出使赵国。
苏秦来到赵国,此时安平君赵成已死。苏秦便去游说赵肃侯。赵肃侯正在为燕秦交好发愁呢,听说苏秦到来,就很客气地接待了苏秦。苏秦说:“秦国如果联合燕国对付赵国,大王您觉得赵国还能坚持多久呢”?“很快就败”!“燕赵唇齿关系,燕若灭赵必亡。然燕赵毕竟弱小,单凭两国仍难抵挡秦国攻势,魏韩国力较强,警觉性很高,秦国比较忌惮。这就是秦国为什么不敢全力攻打赵国的原因”!“是的”!“如果赵国能让我去游说魏韩,相信魏韩会接受合纵的,那时秦国不论打哪个国家,赵魏韩燕之间相互救援,就不会受秦国的气了”!赵肃侯很高兴,就任命苏秦为武安君,授予相印,给了很多盘缠,作为使者出使魏韩。
苏秦到了魏国,提出六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的主张。他对魏惠王说:“秦国所不喜欢的,是赵魏韩三国,但尤痛恨的却是魏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三国挡住了秦国东扩的道路啊。此前,魏国占西河、据殽山、靠黄河,这是秦与中原联系的通道啊!魏国逼得秦国无路可走,所以此前才引发秦魏两国的‘西河之战’。今秦因‘商鞅变法’成了虎狼之师,魏却西河丢失,没了屏障。大王您觉得仅凭魏国实力是秦国的对手吗”?“不行”!“魏若能与近邻赵韩燕联合,远交齐楚共同对付齐秦国,那又会如何呢”?“当然可胜”!“我私下为您谋划,结交六国,您觉得怎样”?“那就太好了”!苏秦就这样又说服了韩国、楚国和齐国。并得到了韩宣王、齐宣王、楚威王的赞许!
苏秦自公元前334年开始游说,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合纵。不久,六国在赵国的洹(huán)水会盟,组建合纵联盟,决定共同对付秦国。推举苏秦为“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洹上之盟”的地点就在今河南安阳西北洹河南岸柴库村一带。秦国听说六国合纵,此后15年果然没有敢再东扩一步!
苏秦身披六国相印回到故乡洛阳,他的车马随从长达十多里。父母听说后,高兴得亲自打扫房屋。他的妻子、嫂嫂、弟弟出门几十里相迎,就连以前不愿见他的东周天子,忙命人净街泼道,乡亲百姓更是争相出来围观。苏秦还像少时顽皮,对嫂嫂笑道:“这一回可给我做饭吃了吧”?苏秦当年到燕国去,曾向人借了一百钱做路费,这次回来专门找到他,偿还了一百金。苏秦感叹道:“同样的一个人,贫贱时,亲戚乡邻都很轻视;富贵了,连朋友家人都敬畏。唉!假使我当初还在洛阳有二顷良田,现在又怎会佩带六国相印呢”?于是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了亲戚、乡邻和朋友。
后来,秦国采纳张仪之计,派使臣贿赂犀首(公孙衍,曾任魏国犀首官)欺骗齐国、魏国,让他们联合攻打赵国,借此破坏合纵联盟。齐、魏联合攻打赵国。赵王就责备苏秦,苏秦觉得很没面子,便请求出使燕国,并发誓一定要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后,六国合纵盟约便失效、瓦解了。
有人向燕王毁谤进谗:说苏秦反复无常,将来一定会作乱、出卖国家的!苏秦对燕王说:“有一个小故事说:妻子与人私通,打算毒死丈夫,侍妾假装摔倒打翻了毒酒。丈夫很生气,惩罚了侍妾。侍妾打翻毒酒,保全了丈夫和妻子的名声,却招来了自己的挨板子受罚。我的罪名就跟那位侍妾的遭遇一样啊”!苏秦后来得罪了燕易王,逃到齐国,齐宣王任命他为客卿。
前284年,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齐国大夫为争宠派人刺伤了苏秦,苏秦受重伤却未死。齐湣王派人捉拿凶手,没有抓到。苏秦临死前对齐湣王献计:要求齐王以“苏秦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自己车裂于市场,并悬赏给予行刺之人的功名和爵位,那时候贼人一定会出现的。齐王依计行事,果真捉住并诛杀了那个凶手,其幕后主使也得到了相应的惩罚!
苏秦著有《苏子》31篇,收于《汉书·艺文志》,惜已亡佚。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他的游说说辞、以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所幸的是西汉末刘向编订的《战国策》有苏秦的记载。
太史公司马迁说:“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西汉刘向说:“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西汉政论家桑弘羊说:“苏秦、张仪,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张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而以(张)仪、(苏)秦、(公孙)衍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