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叫作“颜值即正义”,意思无非就是,你长得好看,干啥都是对的。当然,这么说有点绝对,但是不可否认,颜值在当下的社会中确实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想想你周围的男男女女,是不是漂亮的女孩,帅气的男孩更受欢迎?
事实上,不仅是现代社会,在古代也是看脸,拼颜值,甚至有人靠着颜值位极人臣。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谈一谈,古代历史上靠颜值上宰相。
放猪娃苦读诗书
我们要说的第一位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宰相公孙弘。
公孙弘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当过一段时间的小吏,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家里没了经济来源,便去给人给人放猪,以此为生。
公孙弘其实胸中也不是没有墨水,想着总不能一辈子放猪吧。于是乎,在他四十余岁时,又拿起了书本开始学习《春秋》等杂说,并最终选择了《公羊传》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
读书终有回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公孙弘的学习也没白费。汉武帝建元元年,武帝要求各地官员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公孙弘因为“贤良”之名被菑川国推介给长安朝堂,此时的他已经六十岁了。
接着,武帝派遣公孙弘出使匈奴。公孙弘出使完匈奴后,给汉武帝写了奏书,无奈奏书写得没啥水平,汉武帝看了之后非常不满意,认为公孙弘没有才能。
公孙弘听说皇帝对自己不满意,吓得不行,直接没有敢面见汉武帝,称病在家,后来直接辞官回老家了。
公孙弘在老家无所事事了好几年后,又迎来了机会,汉武帝又要各地举荐人才,此时公孙弘因为研究《公羊》已经小有名气,于是又被举荐给了汉武帝。
公孙弘对上次的辞官还心有余悸呢,就在拒绝,可是当地除了他,确实也选不出其他人了,公孙弘只能硬着头皮硬上。
公孙弘来到长安后,在太常官所待命。他提出了一些没有什么新意,老生常谈的对策,最后只被列为了下等贤才。
始于颜值
汉武帝看了之后,认为他的对策还能看得过去,便召见了他,这一见可了不得,汉武帝认为公孙弘虽然年迈,但是一表人才,认为他有将相之貌,便把他提为贤才第一。
俗话说,你要看一个人顺眼了,他干什么事你都觉得漂亮。
公孙弘也因为这,深得皇帝喜欢。恰逢汉武帝兴建功业,屡举贤良,公孙弘也因此受益,数年之后便升为了宰相
公孙弘在历史上,可以说评价并不高,也没有做出什么丰功伟绩,可以说宰相一职有很大成分来源于汉武帝对他的喜欢。
所以说,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颜值都有一定的积极催化作用,但是光有颜值也是万万不能的,公孙弘也是经历了数十载的苦学,在文化研究上有了一定的造诣,颜值只是他的敲门砖。
当然,此文不是鼓励大家去整容,只是历史趣闻,也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情况,要想出人头地,最重要的还是充实自己,没有实力的颜值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