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和舜都是我国早期贤德的君主。尤其是他们仁德治国、礼让贤能等被后世广为传颂!
尧帝在万国争雄的乱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并且在其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大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
晚年,唐尧辟位,开创了“禅让制”,由具有贤德的虞舜继天子位。
上面的这些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因为这都是我们从小学到大,而且还是史料所记载的。
有史料记载的就是真的吗?也不尽然。毕竟这仅仅只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传说,而且这些事迹直到春秋时期才有的文字记载。
最起码关于尧舜的“禅让制”,关于他们之间的权利交接还是有着很大的争议的!
传说中,舜帝早年丧母,父亲是个瞎子,然后父亲又娶了个后妈,后妈又生了个弟弟象。
舜的后母心胸狭隘、蛇蝎心肠。象好吃懒惰、飞扬跋扈。
父亲在后妈和弟弟的挑拨下,多次想杀死舜。但都被舜化解了。并且舜以德报怨。还是一如既往的孝敬父亲和后母,对他的弟弟也很好。这使得舜在群众中有了很大的威望!
尧帝听了舜的所作所为,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舜,还把王位“禅让”给了他。
那为什么会说舜帝可能是“谋权篡位”呢?
据《史记》记载:舜在取得了行政管理大权后,曾经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例如:舜启用了被尧长期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八恺”、“八元”,历史上称之为“举十六相”。这表明了舜在扶植自己亲信。
而对尧帝的亲信混沌、穷奇等,舜把他们排出了权力中心,这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去四凶”,这显然是排除异己。
历经这次人事变动之后,尧的大势已去,他的悲惨命运也就开始了。《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表,为舜所回也。”又说:“舜国尧,……使不与父相见。”意思大概是,舜先把尧软禁起来,后来也不准他同儿子、亲友见面,以此来逼迫他让位。就连尧的儿子丹朱也被放逐到了丹水。
对于尧舜之间的权利交接,是“退位让贤”还是“谋权篡位”,我们也不好做判断,毕竟年代太久远了。
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就算我们处于那个年代,你能确定你所听到的、看到的就是真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