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鸿勋楷书八字联
曹鸿勋楷书七字联
曹鸿勋行书
曹鸿勋楷书《重修玉清宫碑》局部
曹鸿勋楷书《重修玉清宫碑》局部
曹鸿勋楷书《重修玉清宫碑》局部
曹鸿勋楷书《重修玉清宫碑》局部
曹鸿勋楷书《重修玉清宫碑》局部
曹鸿勋楷书《重修玉清宫碑》局部
曹鸿勋楷书《重修玉清宫碑》局部
曹鸿勋楷书《重修玉清宫碑》局部
晚清(1840年——1912年),是清朝统治的晚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曹鸿勋(1846年2月3日——1910年9月9日),字仲铭,又字竹铭,号兰生,另号铭帛,室名益坚斋。山东莱州府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西南关新巷子人。出身贫寒,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经常饿着肚子到私塾读书,得到启蒙教师丁象庭的接济。勤奋好学,刻苦读书,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拔贡,朝考一等一名,派往刑部任七品京官。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状元,成为大清王朝的第一百零二名状元。后历任翰林院修撰、湖南学政提督、云南永昌知府,调云南府,授迤东道,官至陕西巡抚。后回京协助开办资政院。宣统二年庚戌(1910年)九月初九病逝,时年六十四岁。
曹鸿勋为官清廉,政绩卓越。他还以书法闻名于世,幼习唐人楷书,对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大书法家学得出神入化。楷书习欧、虞,行草宗董其昌、赵孟頫等,隶书学习汉碑,得神髓。老益浑朴,并工汉隶。著名书法家王垿是其入室弟子。其书法用笔运锋速捷,潇洒爽畅,结体流美,错落有致,行草如天骥行空一日千里,超蕰度险,用笔更是飞动,又时出连笔,具雄奇狂纵之韵,反应出其书法的典型风格。他亦喜画竹、兰、石,其画竹多寓苍劲豪迈,虚心向上,倔强不训之气。其书与画同臻佳境,精妙绝伦。北京故宫、颐和园、东华门、西华门、大栅栏等处都有他的墨迹,在家乡潍坊留有《重修玉清宫碑》《十笏园记》等石刻传世。
其《重修玉清宫碑》,完美诠释了欧阳询的寓险峻于平正,融丰腴于瘦硬之内,含韵致于法度之外,南派书风“秀骨清相”的和雅与北派书风“戈戟森然”的雄劲的融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