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邻居抢谷子
1903年,教员10岁。这年秋天的一个下午,韶山冲里家家户户都在收割稻子,金黄的谷子晒得满坪都是。突然,一场瓢泼大雨骤然而至,各家各户纷纷跑向自己的晒谷场抢收稻谷。教员也急忙往自家谷场跑,忽然发现邻居毛四阿婆正在手忙脚乱地收谷子。他顾不上自家谷子,拿起工具帮四阿婆迅速收好谷子。可是,自家谷子来不及收,谷子沿着坪边的小沟流走了不少。
父亲很气愤,大骂教员。教员据理力争地说:“四阿婆家里穷,是佃户,要交租,一年到头吃不饱,做的谷子损失了不得了。我们家种自己的田,谷子都是自己的,冲走一点不要紧!”这种发自内心的善良,都是出于教员情感的自然流露。教员终生都保持了关爱人民的本色。
二、反对趁火打劫
1904年,教员11岁。话说在这一年秋天,他转学到了关公桥私塾。他有一个名叫黑皮伢子的小同学,因家里很穷,常常不带中午饭,只好饿着肚子,一直到下午放学了,回到家里才再吃上一餐晚饭。教员很同情这位同学,就常常把自己带的午饭分一半给他吃。
这一年,毛贻昌要买进堂弟毛菊生赖以活命的七亩田产。教员和母亲都反对,认为这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觉得应该帮毛菊生渡过难关,而不是乘机买他的田产。毛菊生卖田后,没有赖以为生的田地了,只能租种别人的田地,当个佃农,生活朝不保夕。到了年关时节,教员在母亲支持下,给毛菊生家送去了白米、猪肉,缓解一下他家的困境。
这件事给教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建国后,他多次对毛菊生的儿子毛泽连说:“旧社会那种私有制,使兄弟间也不顾情义,我父亲和二叔是堂兄弟,到买二叔那七亩田时,就只顾自己发财,什么劝说都听不进去。”教员早就立志、发誓,要改变这种旧社会人吃人的剥削制度,用一生来践行社会主义的理念。
三、厌恶讨账
1909年,教员16岁。这年腊月,快过年的时候,富裕人家忙着结算、收帐,操办年货,穷苦人家却东躲西藏,忙着躲债,总想拖过年关。毛贻昌要毛泽东、毛泽民兄弟俩去收一笔卖猪的帐,并吩咐:没有钱,就把猪赶回来。
兄弟俩到了那户欠债人家,只见床上躺着一个老太太,得病多日,饮食不进,无人照料,才知道她儿子带着妻儿讨饭去了。教员打量这户人家,到处破旧不堪,连饭都吃不上,哪还有钱还帐?于是,他们不要帐了,也没有赶猪,回来后自然招来父亲一顿痛骂。
四、为佃农主持正义
1910年,教员17岁。这一年,长沙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年春,因长江洞庭湖段两次决口,洪水泛滥,淹没了湖南北部与湖北的大片稻田。人民流离失所、粮食颗粒无收。老百姓到了吃树皮、卖儿救穷的地步,甚至路有饿殍、同类相食。
4月11日,住在长沙城南门的一个送水人与他的妻子自杀身亡。这个人整天挑水,他的妻子与孩子乞讨。由于灾荒,官绅地主乘机囤积谷米,粮价飞涨,他们再难坚持了。一天,那个女人与孩子整日乞讨后回到家,没有粮食给孩子们做晚饭。她生起火,弄来一些泥,做了泥饼,并且告诉孩子,把这些饼烧熟了可以充做晚饭。然后她就自杀了。当那个挑水的丈夫回家时,发现他的妻子已经死去,他的孩子们正在烧当做晚餐的泥饼,这让他更觉凄惨,于是他也自杀了。
现代人不可想象会发生这种人间惨剧。但是,这种饿死人的现象,在旧中国、旧社会,是很普遍的。读过史书的,经常会在里面发现一句话:人相食。简简单单的3个字,却是沉重得不能再沉重。
且说饥民们涌到巡抚衙门请愿,要求按平价粜米,结果反遭抢击,当场打死14人,打伤的更多。饥民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放火烧了巡抚衙门,捣毁了外国洋行、轮船公司、税关。清政府派兵进行残酷镇压。结果饥民暴动惨遭失败。被捕饥民不计其数,很多人被砍头示众。
教员始终忘不掉这件饥荒、动乱事件。他觉得造反的人也是像他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深感不平。大家都是穷苦的老百姓,他们抢米是官府逼出来的,只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起来造反。结果无辜被杀,实在令人痛心。后来,他曾经感叹地说:这件事影响了我的一生。
再说长沙抢米风潮很快也波及到了发生粮荒的韶山地区。不久,教员的家也成了造反的对象。韶山的饥民们一双双饥饿的眼睛都盯着商人和富人们的粮仓,他们喊出了“吃大户”的口号。就在这种情况下,毛贻昌居然还往长沙贩卖粮食,愤怒的饥民们拦截了他的货船,把粮食抢个了精光。可教员并不同情他的父亲。
在韶山这次闹粮荒中,教员更是站到了群众斗争的第一线。这也是在1910年农历三月间,韶山冲里,外号叫“花脸”的穷苦农民毛承文,带领百来号没有饭吃的农民,成群结队到地主富农家,打开粮仓,倒出谷米煮饭吃,吃了这家吃那家。这年端午节前后,正当贫苦农民缺吃少穿的时候,毛氏族长毛鸿宾却准备把族上一百多担用于平粜族中贫苦子孙的积谷私下高价卖给米商。
族人发现后纷纷找到毛鸿宾,要求开仓平粜。毛鸿宾倚仗族长的权势,把领头的佃农毛承文捆了起来,扬言要在祠堂里按照族规惩罚他。正在东茅塘私塾读书的毛泽东闻讯非常气愤,立即赶到祠堂,质问族长为什么要打毛承文。他大义凛然地对大家说:“违犯族规的不是要求平粜的毛承文,而是私自出卖族上积谷的族长,大家说说,应该予以严惩的到底是谁呢?”愤怒的群众纷纷站到毛教员一边,呐喊助威。毛鸿宾见势不妙,气急败坏地走了。
这种事情在电影《1942》中也有体现。佃农们无饭可吃,活不下去了,就只能造反了。他们吃地主、吃大户。反正饿死也是死,造反也是死。还不如抢地主,拼出一条活路。旧社会地主盘剥的太狠了,逼得穷人们不得不反。
教员少年时期帮助别人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这里仅摘录几件事情,也能见微知著,体察教员对人民群众的关爱。他“为人民服务”这种发自内心的理念,贯穿一生,既是受善良母亲的影响,也是受不断阅读的影响,更是受丰富实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