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巴结美国、主动放弃500万领土,叶利钦被骂“窃国者”冤不冤?
迪丽瓦拉
2025-09-03 03:33:05
0

1991年苏联解体,昔日红色巨人轰然倒下,留下一个混乱无序的“烂摊子”。本就是被强迫加入的波罗的海三国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国家也纷纷自立山头,分起了“家产”。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国,俄罗斯的境遇格外引人注目。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成为俄罗斯首任总统,当时很多人把他视为救国的希望。然而,8年后,叶利钦黯然下台,很多人骂他是“窃国者”。这8年里,叶利钦的名声和威望急转直下,他究竟做了什么?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最后一任领导者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职务,绘有锤子和镰刀的苏联旗帜缓缓降下,苏联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个时代也随之宣告终结。原本属于苏联的各个国家纷纷独立,俄罗斯也不例外,新上任的总统叶利钦是一位政治经济丰富的“老手”。然而,虽然如今手握大权,叶利钦的心情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和轻松。

苏联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在强大的表象之下,苏联也暗藏着许多问题和隐患。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些隐患不仅没能得到解决,反而被彻底暴露出来,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遗产”,自然也一并继承了这些负面的东西。如何解决?这对于新任总统来说是个大问题。

当时俄罗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内忧与外患并存: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卢布贬值得一文不值,经济几乎停滞,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严重,另外,还有车臣危机等问题威胁着俄罗斯的国防安全;国外,苏联虽然倒下了,但美国依旧对俄罗斯虎视眈眈,企图通过“颜色革命”的手段渗透俄罗斯。

为了给世界一个崭新的俄罗斯,新上任的叶利钦野心勃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经济方面,叶利钦采用了“休克疗法”,这是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理论,简单来说,“休克疗法”就是贸易自由化,放开价格,同时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压缩政府开支,通过短期的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由于这套理论实施起来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在短时间内甚至会使经济出现“休克”状态,因此被称为“休克疗法”。

80年代初,面临经济困境的玻利维亚率先采用了“休克疗法”,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玻利维亚克服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被世人称为“玻利维亚奇迹”。正是因为玻利维亚的成功,才使叶利钦相信,如果俄罗斯采用“休克疗法”也能复制同样的成果。

然而,事实却是,即便是使用相同的政策,不同的国家国情也会造就天差地别的结果。

俄罗斯采用“休克疗法”后,第一步棋就是放开物价。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一开始似乎效果还不错,货架上的商品塞得满满当当,这让习惯了苏联时代物资紧缺的俄罗斯人看到了改革的好处。然而仅仅3个月后,俄罗斯的物价就像断线风筝一样失控,扶摇直上,足足上涨了65倍,市场秩序一片混乱,进入了死循环。第二步棋是收紧财政和货币,意在开源节流。然而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持续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

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则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也就是说把原来的国有资产分到个人,每个俄罗斯人都领到了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然而,到这一政策正式实行时,卢布已经飞速贬值,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皮鞋。另外,这一政策最大的得利者还是特权阶级和暴发户,他们丝毫不关心企业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只求盈利,于是快速变卖了这些昔日的国家资产。

叶利钦错误地照搬西方的经验,使俄罗斯本就恶化的经济更为雪上加霜。在“休克疗法”的一番折腾下,短短几年里俄罗斯的GDP就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普通百姓的生活非常穷困,健康状况和国民平均寿命也在不断恶化。被逼无奈之下,不少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异国打工,还有很多女性为了生计堕入风尘。

除了经济领域的失败,叶利钦在外交方面的所作所为也令人诟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转为资本主义国家,而且由于之前美国曾经暗中支持叶利钦,因此叶利钦在上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亲美派”。叶利钦的想法也很好理解,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虽然家底丰厚,但要想稳住地位还是需要一个强大的靠山,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美国,因此他想要赢得美国的支持。为此,叶利钦不断向美国示好,甚至有点巴结的意思。

然而,叶利钦当时没有意识到,即使俄罗斯已经不再是社会主义阵营,但作为苏联曾经的一部分,俄罗斯的存在依然会让美国如鲠在喉,因此对于美国来说,最好的局面就是俄罗斯不断分裂,变得越来越弱。

俄罗斯不仅实力逐年走低,从昔日大国沦为二三流国家,而且由于叶利钦的亲美立场,使俄罗斯失去了昔日的骄傲和骨气,这引起了民众的不满,俄罗斯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加深,这才迫使叶利钦及时扭转了立场,不再一味地巴结美国,而是开始向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转变,比如开始和中国交好,这也为后来的中俄友好打下了基础。

叶利钦的几大罪名还有一点,这一罪名不管发生在哪个国家都足以把他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那就是他自愿放弃了多达500万平凡公里的领土。

苏联解体时,曾经的各加盟国“大难临头各自飞”,纷纷宣布自立山头,然而,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组成的“中亚五国”却迟迟不愿独立,他们希望继续依附于俄罗斯。俄罗斯本身也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而且解体之初俄罗斯其实还有联合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继续组成联盟的意思,不过被其他两国拒绝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要自由,不愿再和俄罗斯捆绑,但是中亚五国很乐意跟着俄罗斯,原因很简单,因为中亚五国那时是又穷又落后,希望找一个强大的靠山。

在苏联时代,中亚五国就是混得最差的几个国家之一,因为气候干燥,不适合发展农业,经济情况也非常糟糕,全靠苏联从其他富裕地方抽调资源才能勉强维持。因此,中亚五国可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苏联解体的国家了,然而叶利钦那时一心想倒向美国,巴不得早点甩掉这几个“累赘”,因此大笔一挥,彻底放弃了中亚五国。

一开始,刚脱离苏联的中亚五国确实过得比较艰难,但是没过几年,哈萨克斯坦等几个国家境内就发现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石油,借助资源优势,中亚五国很快走出了经济困境。如今,曾经被视为累赘的中亚被称为“第二个中东”,并且凭借重要的地理位置而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发展得也越来越好,人均GDP更是远远超过了昔日强盛的乌克兰。

评价任何人物都不能只看一方面的功过,叶利钦也是如此,他担任俄罗斯总统的8年期间虽然做出了不少至今引人诟病的错误行为,但他也为俄罗斯做出了许多贡献,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只不过,作为总统,叶利钦一旦犯错,就难以弥补了,因此到了执政后期,叶利钦的支持率一路下跌,民间对他的怨气也越来越大。好在叶利钦还算是比较清醒,在20世纪的最后一天宣布辞职,并制定了他的接班人——普京。从此,俄罗斯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走向。从这一点来说,有人认为他为俄罗斯的未来奠定了基础,也有人坚称他是国家的“罪人”,许多人对于叶利钦的评价十分两极化,就像戈尔巴乔夫说的那样:“叶利钦为国家立下大量功绩,但同时亦背负了很多严重错误,堪称悲剧命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被... 公元前225年,李信率二十万大军伐楚,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一战李信大败而回,损失了七个都尉。 明...
原创 为... 唐玄宗时期的募兵制和节度使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二者的结合又形成了藩镇体制。从根本而言,藩镇体制是安史...
原创 康... 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在整个封建历史上,康熙皇帝的在位时间...
原创 韩... 我们都知道,韩国人一直认为中国的传统都是他们的,比如端午节,孔子什么的。这次韩国人发大招,居然说孙悟...
展品翻倍 互动升级!北京焦庄户... 顺义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坐落着一个小村庄——焦庄户。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村人民利用地道,以...
原创 清... 楷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化而来的一种字体,《辞海》中对其的描述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楷书也...
原创 内... 公元前517年,大流士派兵占领了印度西北部地区,将其置为印度行省。然后,他又把矛头指向多瑙河下游和黑...
文物部门将构建科学完整的西藏考... 玛不错第二期典型陶器。 玛不错第二期墓葬示意。 玛不错第二期遗物(石质、骨质、金属装饰品,以及骨...
原创 若...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豪杰四起,英雄辈出,名将云集。经过明朝作家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广告似的科普后...
原创 王... 这个问题得从军事和政治两个层面去分析。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问李信,“攻打楚国,以你为主将,需要多...
原创 雍... 古人对于生死之事非常看重,下葬礼仪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封建时期女子死后只能埋葬在夫家的坟墓里,否则...
原创 通...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
原创 雍...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弘时抄他八叔“阿其那”的家时,“阿其那”对他进行了最后一番“教导”。 正是...
原创 清... 披甲人在清朝可不是一般的军人,那是还保留有原始游牧民族习俗的游牧民族部队,而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也...
原创 太...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农民革命战争,这是史学界一致承认的。但太平天国革命又发生在中国已开...
原创 胤... 爱新觉罗·胤禔,原本是康熙皇帝第五子,可由于康熙前四子均幼殇未齿序,所以胤禔便成为皇长子。其实在夺嫡...
原创 宋... 翰墨风华与帝王悲歌:解码宋徽宗赵佶的双面人生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始终是最璀璨的明珠之...
原创 最... 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有君主的国家,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不过由于日本是君主立宪制度,天皇统而不治,只是日本...
原创 司...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被大家熟知,是因为它出现在了小学的课本里,课文中的司马光被人称作聪明机智,...
原创 周... 周武王下令征调百姓赴重泉(地名)戍守,同时又说:“凡百姓捐谷一百鼓(四石为一鼓)者,得免征调。”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