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晋国 春秋霸主,称霸中原百年,先后灭亡20余国,征服40国
迪丽瓦拉
2025-09-03 14:02:51
0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

1、唐叔虞,2、晋侯燮,3、晋武侯

4、晋成侯,5、晋厉侯,6、晋靖侯

7、晋僖侯,8、晋献侯,9、晋穆侯

10、晋殇叔,11、晋文侯,12、晋昭侯

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分裂为翼和曲沃

晋侯(翼侯):

1、晋孝侯,2、

晋鄂侯,3、晋哀侯

4、晋小子侯,5、晋侯缗

曲沃伯:

1、曲沃桓叔,2、曲沃庄伯,3、

曲沃武公(

晋武公

)

曲沃武公统一晋国,周釐王封曲沃武公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曲沃武公改号为晋武公

1、晋武公,2、

晋献公,3、晋君奚齐

4、晋君卓子,5、晋惠公,6、晋怀公

7、晋文公,8、晋襄公,9、晋灵公

10、晋成公,11、晋景公,12、晋厉公

13、晋悼公,14、晋平公,15、晋昭公

16、晋顷公,17、晋定公,18、晋出公

19、晋哀公,20、晋幽公

三家分晋后:

1、

晋烈公,2、晋孝公,3、晋静公

诸侯晋(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姬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晋国在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也因为晋国的国力强大,经常压制住齐秦楚三个大国,在春秋时期大多数时间里独霸中原。

晋国的勃兴,开始于晋献公的时候,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侯经过六七十年的夺权斗争,灭掉晋国公室,取而代之。献公继位后,接受他父亲的教训,尽灭公族,起用异姓贵族辅佐朝政,巩固了君权。同时将一军扩大为二军,开始对外扩张,先后兼并了霍(霍县)、耿(河津)、魏(芮城)、虞(平陆)、虢(河南陕县)等周围一些小的封国,讨伐了东山皋落氏(垣曲东南)等戎族部落。经多年征伐,晋国地盘骤然扩大,东到太行山麓,西与秦国毗邻,南抵黄河之南,北和戎狄交接,成了春秋时期的北方大国。

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为立骊姬的儿子奚齐做太子,废杀了太子申生,又把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逼到国外。献公死后,晋国内乱,奚齐、骊姬被杀。公子夷吾用黄河以西的土地贿赂秦国,秦穆公帮他回国当了国君,这就是晋惠公。惠公上台,对内擅杀老臣,剪除异已,对外背信弃义,结怨秦国,结果与秦国在韩原(今河津、万荣之间)打了一仗,自己当了俘虏。在惠公被俘期间,晋国的大臣们“作爱田”、“作州兵”,扩大私田和征兵范围,为以后晋国的强盛准备了条件。

晋惠公死后,流亡在外19年的公子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于公元前636年回晋国当了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当时,他已经62岁了。

晋文公重耳,是个聪明贤达、老成持重的人,长期的流亡生活,更磨练了他的意志,增长了他的才干。跟随他一起流亡的孤偃、赵衰等人,都是一些一心报国,远见卓识的栋梁之才。重耳回国当上国君后,在这帮人的辅佐下,平息暴乱、稳定局势,革除弊政,任用贤能,奖励生产,发展商业,很快使晋国富强起来。

当时,东方齐国的霸权已经衰落,南方的楚国正向中原扩张势力,中原的小国纷纷投靠了楚国。在这种形势下,晋文公采用孤偃等人的建议,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平定周王室内乱,在诸侯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还把原来的两军扩大到三军,积极准备与楚国争霸中原。

公元前632年夏,楚成王攻打宋国,宋向晋求援,晋国联合宋、齐、秦等国向归附于楚国的曹、卫进攻,迫使楚军北上。双方军队在曹陶丘(山东定陶西南)相遇,晋文公以报答楚成五的资助为名,“退避三舍”(九十里),巧妙避开楚军弱点,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垮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再用佯败后撤、迂回包抄的办法,打垮楚军左翼,取得战争的全胜。城濮之战是春秋前期最大的一次战争。战后,晋文公提高了声望,他率领宋、齐、鲁、郑、陈、蔡、邾、莒等国在践土(河南原阳西南)会盟,周天子也被召来参加,册命晋文公为侯伯(霸主),各国也都承认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晋文公继齐桓公之后,成了名符其实的中原霸主。

晋文公在位9年,他死之后,后继者们继续推行霸业,长达一百多年,先后灭掉20余国,征服40余国,使晋国成为中原大国

春秋时期,晋国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井田制瓦解,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随之晋国公室日趋衰落,为异姓公卿为代表的新兴势力强大起来。春秋晚期,韩、赵、魏、范、智、中行六家异姓公卿,把持了晋国政治军事实权,而且占据着晋国大部分土地。他们推行打击奴隶制度的政策,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个强大的封建地方割据势力。为了扩大各自的势力,他们多次发生内讧。公元前497年发生了范氏、中行氏为一方,韩、赵、魏、智氏为一方的战争,经过七、八年的火拼,公元前490年,范氏和中行氏败走奔齐。韩、赵、魏、智四家分割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掌握了晋国的政权。

剩下的四家中,智氏力量最强,他为了独霸晋国政权,想方设法削弱其它三家,向他们索要土地。韩、魏较弱,被迫屈服,赵氏则拒绝了智氏的要求。于是,公元前453年,智氏胁迫韩、魏发动了讨伐赵氏的战争。赵氏迫于联军的压力,退守晋阳(太原市南晋源镇)。晋阳是赵氏家族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城垣坚固,仓廪充实,百姓拥护。智、韩、魏联军围城两年多,也未能攻下。后来,联军统帅智瑶想出了水淹晋阳的计谋,引晋水灌入晋阳城。时值雨季,河水暴涨,晋阳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危急之中,赵氏首领赵襄子派家臣张孟谈潜出晋阳,与韩、魏媾和。韩、魏怕赵氏灭亡后祸及自身,遂与赵氏联合,发动政变,杀死智瑶,解晋阳之围。韩、赵魏三家尽分智氏土地,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势。晋公室只保有宗庙所在地曲沃和周围的一小片土地,完全成了三家附庸。

公元前403年,垂微的周王室,迫于韩、赵、魏三家威势,正式承认他们为诸侯。公元前369年,赵、韩迁晋桓公于屯留,晋传世止此,便在历史上最后消失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在我国古代的帝王中说起残暴无常,杀人成性的皇帝就会想到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时候杀了不少开国...
原创 曹... 曹操:要做事,必须得找志同道合的人|资治通鉴 【发生时间】 公元一九零年 【通鉴原文】 董卓在雒阳...
原创 连...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到华夏文明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个长达五千年的时间跨度,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罕见。...
原创 温... 周晓明/锡东刀客 “守”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其最早设立于战国时期,最初为武职,主要职责是防守边郡...
原创 烽... 周王室要完蛋了 周朝,西北。 寒风中,秦襄公负手而立,三千发丝随风舞动,衣衫猎猎作响。 他一动不动地...
原创 春... 春秋战国时期的“智库”概念与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迎来了多个专门从事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
原创 项... 垓下之围,项羽被刘邦困在围城之中,最终,他在乌江自刎,西楚霸王的传奇走向了终结。虽然项羽在楚汉战争中...
原创 1... 在17、18世纪,英国政府关于北美殖民地的激进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思想冲突日益加剧。激进派认为,北美殖民...
原创 隋... 自秦汉以来,幽州在我国历史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显著,它曾一度成为影响中原局势的重...
原创 清... 公元1620年9月6日。 一群人乘坐着“五月花号”从英国普利茅斯出发,前往发配地美国。102个人中,...
原创 权... 克娄巴特拉,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熠熠生辉,希腊语中的“种族之光荣”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她的卓越与非凡。她不仅...
扬州慢·临清(正韵) 【原创】扬州慢·临清(正韵) 关所横朱,鳌矶卧碧,沿堤塔影烟霞。 溯卫河星雨,缆九省浮槎。 有千里风...
赖清德称台湾与日本“像家人”,... 国务院台办14日上午举行例行记者会,发言人陈斌华回答记者提问。 有记者问,赖清德日前在台南参加八田...
原创 戴...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共和党籍总统,也是迄今为止美国“最伟大总统”排名中始终名列第一的总统。...
原创 崇... 导语: 崇祯朱由检乃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帝王,在我们的印象中除了崇祯铲除魏忠贤一派造成了短暂的繁...
原创 建... 汉武帝通过推恩令成功地解决了诸侯王的问题,这一手段让他能够有效削弱地方权力,稳固中央政权。然而,到了...
原创 文... 历史周期律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揭示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通常无法延续超过三百年的命运。这个“30...
原创 大... 自17世纪起,西方国家加快了在近代化进程中的扩张步伐,持续影响着清朝的海上对外贸易。为应对这一外部压...
原创 《... 这本《公主之死》的副标题是《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由副标题可知,这本书实际上是一本中国古代的法律...
原创 台... 在您阅读以下文章之前,我们诚邀您先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进行互动讨论和分享,还能为您带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