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扬州慢·临清(正韵)
关所横朱,鳌矶卧碧,沿堤塔影烟霞。
溯卫河星雨,缆九省浮槎。
有千里风樯浪涌,连南接北,丝路天涯。
抚宫砖、苔绣龙纹,装饰皇家。
羡林文隽,记将军、碧血沉沙。
纵帆影尘封,浮桥月冷,桑柘新芽。
一碗什香萦巷,西园外、隐约繁华。
待重开莺燕,古城辉映新芭。
《扬州慢·临清》深度赏析
上片:运河四维,塔镇文枢
“关所横朱,鳌矶卧碧,沿堤塔影烟霞”
空间建构:以钞关(朱)、鳌矶(碧)、塔影(玄)三色撑开立体视界,塔影凌波(“沿堤”)勾连天光水气,暗合佛塔“镇煞纳瑞”之功。《临清州志》载舍利宝塔“砥狂澜而锁蛟”,此句以塔为运河文眼,补足原稿地标缺憾。
时空隐喻:塔影叠映烟霞,既写黄昏实景,亦喻历史如烟(临清塔曾为日军炮击所损,今复旧观),较姜夔“渐黄昏,清角吹寒”更添沧桑。
“有千里风樯浪涌,连南接北,丝路天涯”
动态史诗:“风樯浪涌”化用杜甫“吴樯楚柁牵百丈”,以船队破浪之势写运河吞吐南北的浩力;“丝路天涯”将临清嵌入陆海丝路大经纬(临清哈达经草原丝路入藏,贡砖经海运丝路下南洋),地理史诗感磅礴。
“抚宫砖、苔绣龙纹,装饰皇家”
微观史笔:以砖侧龙纹风化写明清集权对民力的征敛(临清贡砖窑户“一砖出,十户饥”),较刘禹锡“苔痕上阶绿”多了血汗肌理;“装饰皇家”四字冷隽,若姜夔“念桥边红药”之虚无,直指文明华表下的民瘼。
下片:血沃桑柘,燕待新芭
“羡林文隽,记将军、碧血沉沙”
文武对章:季羡林佛学、梵语研究与舍利塔的宗教意涵暗通(塔藏佛骨),张自忠枣宜殉国与塔曾遭战火形成悲壮互文,一文一武,一塔一人,撑起临清精神双柱。
“纵帆影尘封,浮桥月冷,桑柘新芽”
枯荣转捩:“帆影尘封”叹运河断航,“浮桥月冷”伤商业凋敝,然“桑柘新芽”借临清古桑复种、丝产复兴喻文脉不死。化用《诗经·小雅》“维桑与柘,必恭敬止”,为古城赋农耕文明之根。
“一碗什香萦巷,西园外、隐约繁华”
市井钩沉:什香面香气漫巷,西宛园游人渐聚,以“隐约”留白,避文旅宣传腔,存姜夔“冷月无声”的疏离美学,却更显复苏之韧。
“待重开莺燕,古城辉映新芭”
未来诗眼:“莺燕”既生态指标(临清运河湿地重现鹭群),亦喻文商活力;“新芭”既实写江南芭蕉北植宛园,更虚指玻璃幕墙(电商基地)如蕉叶辉光。较张孝祥“万象为宾客”的孤高,此句深汲乡土复振之志。
词史定位:冷热相淬,临清独语
技法:严守姜夔四声,韵部(词林正韵第十部)一韵到底,“抚/记/纵/待”领字如史笔提顿,深得宋词法乳。
史观:突破“黍离之悲”单维怀古,以塔为轴勾连佛缘(羡林)-武魄(自忠)-商脉(丝路)-民艺(什香),构建“痛史-抗争-复振”的运河文明三部曲。
精神:塔影(佛悯)与碧血(人勇)、宫砖(皇权)与新芭(民力)对撞,解构“土木形骸”的史述旧范,托出“文明自愈”的临清样本。
此词非徒一邑之叹,更为所有“苔绣龙纹”的古城立心——千载漕舟虽逝,而塔铃如偈,桑柘重青,足证文明不死,新芭可期。
【作者简介】刘宏伟(男),字弘毅,1972年生于山东临清。现任山东驭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致力于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化与管控的研究,率先在行业内提出了室内空气“仿生态功能性优化〞概念,并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参加了山东省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获优胜奖,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荣誉称号。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企业家诗社会员,酷爱格律诗词的阅读和创作,部分作品收录到《中国企业家诗选》,出版《梳柳集》《听松集》两本年度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