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从,很明显是不好的词,在古代是指地位身份底下之人,在现在这个社会来看,是来贬低别人,更是对人的一种羞耻,没有人是想当仆从的。“仆从”一词虽然是个带有鄙夷意味的词,但在清朝的典章轨制上,它却有着一个不凡的位置。那么这个不凡的位置是指什么呢?
清朝的前身是后金,1636年,皇太极才把国号改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当时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了清朝并率领八旗军入关,同时摄政王多尔衮也率领清军趁势入关,清朝也正是接手这个天下,成为统治者。
清朝更是在康雍乾三代上走向了顶峰,统一多民族国家获更是稳固下来,但是里面也有很多不好之处。明朝后期的君权很是松懈,而清朝又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顶峰。中后期更是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思惟禁锢等渐渐落伍于西方。那这些和我们今天说的主题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我们所说的“仆从”,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是怎样一回事呢?其实很简单,就是非我族类,你看满族人在入关后,都不相信其他名族的人,尤其是汉族人,但如果把汉人都杀了或者是不让他们进政治界,那满清人是不能统治的了偌大一个中国的,我们汉人何其之多,一旦做的太过。便会引起民愤。所以满族人对汉族人虽然不友好,但是也不招惹。
但这并不表示满族人对汉族人不会鄙夷和排斥。其中军事上就可以看的很清楚,汉人军队人数虽多,但是,两者的待遇完全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与此同时,汉人军队里会安插满人作为将领,这都体现了满人对汉族的不信托。又比如仆从的称呼上。
清朝有这么一个规定,给皇帝上奏章,若是是满臣的话,就要自称“奴才”,汉臣只能自称为“臣”。这上面看起来是不是显示满臣职位低了,其实不是,这表示他本身既是皇帝的臣子,还是皇帝的家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家人。而汉臣在满族看来并不是自家人,这个只是他们为了更好的统治不得不做的一个妥协。所以呢,汉臣是不能自称奴才的。
所以孙中山在后来的辛亥革命里,提倡了三民惊主义,其中的民族主义,就是说要推翻满族人的统治,建立民主的国家。所以说呢,干事必定要公允,不然的话,会让别人产生不满。迟早是要被取代的。浆都不稳,又怎么可以让船更好的行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