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国宝级文物是我们民间无心发现并主动上交的,这些宝贝很可能藏匿了千百年,如今重新亮相。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件牺尊就尤为引人瞩目。这个国宝级文物现在收藏在上海市博物馆,吸引了众多人前去一睹其风采。牺尊造型精美繁复,图案新颖,其上刻有兽面和两条盘龙,龙的上半身从兽面头顶延伸,后半身则被兽面的双角勾住,并朝两侧延展。它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盛酒器,是青铜器中的瑰宝。
然而,牺尊的发掘却充满戏剧性。一切始于1982年7月17日,在齐中华领导下,一群砖窑厂工人和他的儿子在位于战国时期齐国故城南约5公里的商王村挖土烧砖。挖掘至石层后,齐中华用镢头砸击,却意外听到了金属撞击声。于是他们挖开了土块,发现了一个牛形铜器,通体灰绿色,异常沉重,且镶嵌了大量金银线。当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文物,只是认为可能是值钱的“废铜烂铁”,于是把它带回了家。
这件重达20多斤的“铜牛”引起了村民们的广泛关注,消息传到了文管所工作人员朱钦禄耳中。得到齐中华的同意后,朱钦禄将铜器带回文物所,同时还把自己的水杯作为奖励赠予了齐中华。这时,朱钦禄恰逢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专家罗勋章一看到这件铜器就确认了它的名字——牺尊。后来,这件文物被确认为战国时期的金银错镶嵌铜牺尊。
齐中华等人因此受到了政府的表彰,临淄文管所主任赵洪祥亲自颁发了纪念证书。齐中华说:“国家的东西就是国家的,我再穷也不能触碰国家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