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溃败以后,明廷举朝汹汹,一班官僚纷纷主张退守山海关。当时任兵部职方主事的袁崇焕,一个人骑马去察看关内外形势对山海关一带山川地形作了细致调查,还朝后说:“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明朝政府即提升他为金事,派他去关外监军。
袁崇焕,字元素,广西藤县(一说广东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土。他有谋略胆识,好研究军事。熊廷弱和王化贞逮捕下狱后,明朝政府另派王在晋任辽东经略。袁崇焕到任后,王在晋令其“赴前屯安置辽人之失业者。崇焕即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王在晋怯弱无远略,主张退守山海关,议于“山海关外八里铺筑重关,用四万人守之”。
遭到袁崇焕和其他几个中低级将佐沈棨、孙元化等人的反对。他们把不同意王在晋退守山海关的意见寄给了内阁首辅叶向高,叶向高因未经实地勘察而犹豫不决。大学士孙承宗自告奋勇,愿亲去前线裁决。孙承宗察看了关内外形势后,完全同意袁崇焕等人的主张,并向明熹宗朱由校“面奏在晋不足任”,改调南京兵部尚书。
天启四年(1624年)八月,孙承宗自请出关督师,继任为辽东经略。孙承宗到山海关后,大力整顿防务;定军制、建营舍、练火器、治军储、缮甲仗、练骑卒等;又采纳袁崇焕等人的建议,重点加强宁远的防御,派袁崇焕及总兵满桂前往守备。袁崇焕到宁远后,首先兴筑宁远城,“定规制: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祖)大寿与参将高见、贺谦分督之。明年迄工,遂为关外重镇”。
孙承宗为进一步加强关外防线,从宁远向东推进二百余里,在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右电兴筑要塞派将守御。“承宗在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楯之具合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电五千顷,岁入十五万”。这样,在山海关以外,筑起了坚固的防线,使努尔哈赤无隙可乘,不敢西进。
天启五年(天命十年,1625年)十月,孙承宗因不断遭到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攻击,辞职回家。明朝政府即派兵部尚书高第为辽东经略。高第到任后,“大反承宗政务”,认为“关外必不可守,令尽撤锦(州)右(屯)诸城守具,移其将士于关内”。袁崇焕说:“兵法有进无退”,锦州、右屯、大凌河“三城已复,安可轻撤。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亦失保障。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虑”。但高第一意孤行,听不进袁崇焕的劝告,而且要“并撤宁(远)、前(屯)二城”。崇焕愤然说:“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高第“乃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尽驱屯兵入关,委弃米粟十余万。而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而军益不振”。
袁崇焕坚守孤悬于山海关外的宁远城努尔哈赤得悉高第撤退关外守军,知道明朝新任经略庸懦无能,乘机西进。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大军十三万西渡辽河,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二十三日抵宁远。当时龟缩在山海关的高第拥兵不救,坐视宁远孤城被围。袁崇焕就和总兵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刚等集将土誓死守城。袁崇焕“刺血为书,激以忠义,为之下拜,将士咸请效死”。并将城外居民尽撤入城,帮助守城。在城内由同知程维模负责稽查奸细,所以“宁远独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努尔哈赤释放被捉获的汉人进宁远城,劝守将投降。袁崇焕严词拒绝。《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载:
(努尔哈赤)放捉获汉人,入宁远往告:“吾以二十万兵攻此城,破之必矣!尔众官若降,即封以高爵。”宁远道袁崇焕答曰:“汗何故遽加兵耶?宁、锦二城,乃汗所弃之地,吾恢复之,义当死守,岂有降理!乃谓来兵二十万,虚也,吾已知十三万,岂其以尔为寡乎!”
袁崇焕拒绝了后金的招降,首次用西洋大炮轰击后金兵营,“遂一炮,歼虏数百”。努尔哈赤督率后金军倾力攻城,战争打得十分激烈。宁远城防坚固,军民齐心协力,后金兵轮番攻城,俱被城上守军击退,死伤累累。努尔哈赤下决心要攻下宁远城,命令八旗士兵冒死凿城,宁远城被凿开高二丈余者三四处,城上守军用“火毬、火把争乱发下,更以铁索垂火烧之,牌始焚,穴城之人始毙,贼稍却”。原先,努尔哈赤认为宁远城孤且小,且夕可破,但经三天急攻未下,反遭受不少伤亡,只得撤围,焚烧宁远东觉华岛的积储,杀死该岛明朝军民后,退回沈阳宁远之役,是明朝对后金作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宁远之败时说:
“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忿恨而回。”《明史·袁崇焕传》载,后金自举兵以来,“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
努尔哈赤自宁远撤回后郁郁不乐,于当年八月病死。
下一篇:盘点明朝16帝的历史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