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布衣发迹,在马上得天下,但却懂得不能在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因此朱元璋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并不以勇武善战作为考察的主要标准。
建立明朝后,朱元璋早早地确立了太子人选,就是他的长子朱标。这一方面是因为朱标为人仁厚,是守成之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立嫡长子继承制,避免重蹈皇子争位而使王朝动荡的覆辙。
可惜天不遂人愿,皇太子朱标壮年暴毙,让朱元璋十分伤心。而朱标的长子也早亡,朱元璋因此选择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嫡长孙,来继承自己的江山。
朱允炆性格和自己父亲相同,充满了书生气,面对如狼似虎的叔叔们,难以保住自己的社稷。最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叛乱,最终朱允炆失败,在宫里的大火中失去了音讯。
朱棣夺取了侄子的江山后,对其旧部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打击报复,男女惨死者不计其数。但对在大火中幸存的朱允炆次子,当时只有2岁的朱文圭,朱棣却起了恻隐之心。
朱文圭对朱棣来说无疑是一块烫手山芋。屠杀朱允炆的旧部,已经留人以口实。若现在对一个2岁的婴儿,自己的血脉下手,恐怕会难堵悠悠之口,遗臭万年。但如果留下这个婴儿,日后又恐遗祸无穷。
面对这个难题,朱棣最终采用了一个不人道的办法来解决——将此婴软禁起来,不得与外界接触。
于是,在接下来的50多年岁月里,寒来暑往,秋去冬来,朱文圭一直生活在广安宫中,未曾踏出一步。
直到后来朱祁镇登基,想起了自己有这么一个被囚禁多年的老伯父,联想起自己也曾被人软禁的历史,不禁感同身受,于是下令还朱文圭自由。
经历了50多年的囚犯生活,广安宫已经成为了朱文圭生命的一部分,忽然将其放出。在别人看来是仁慈,但对他本人却是残忍。朱文圭被释放时连牛马都不认识,更别说其他人事了。因此刚被释放不久,朱文圭反而马上就在忧惧之中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