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历史剧,自开播以来,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笔者也是其中之一。所以笔者就想用自己的文字,给大家分享一下笔者对这部剧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初次赴任淳安的海瑞,做了几件事,显示出了他过人的才能。
朝廷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以后,由于严世藩急功近利的心态,他直接下达了毁堤淹田的命令,导致淳安、建德两个县被洪水淹没。因为被毁的堤坝是花费了几百万两白银刚修的,所以为了防止事情败露,防止嘉靖皇帝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自然需要有人把这件事给扛下来。
而当时建德、淳安两县的知县,以及杭州知府马宁远就成为了替罪羊,直接被处死了。这么一来,就空出了两县知县的职位。最后在谭伦的推荐下,海瑞成为了淳安县的知县,并且在到任之后干了几件事情,显示了他的过人才能。
第一件事情
海瑞赴任以后,就与郑泌昌、何茂才二人开始了数次的交锋。第一次交锋的时候,海瑞刚刚到达浙江之后,因为浙江主政官员都在议事,何茂才以海瑞官职太低,没有资格参加议事为缘由,喝令海瑞退出议事大厅。但是海瑞并不为所动,坚持参加议事,最后他的坚持获得了杭州知府高翰文的支持,他也得以在这次交锋中占了上风。
试想一下,如果是一般的新任官员,第一次见面就受到顶头上司的刁难苛责,谁又能像海瑞这样坚持自己的做法呢?有几人能扛得住这种压力?
其实说到底,海瑞是聪明的:第一,因为他明白自己这么做第一不违背大明律法,从法理上来说自己的无罪的。第二,他已经跟新任杭州知府高翰文通过了气,获得了他的好感,他明白只要自己坚持下去,高翰文就一定会帮助自己。第三,他也明白自己是裕王一方派来的,郑泌昌与何茂才也不敢太过为难自己。
第二件事情
淳安县的受灾百姓因为私自买粮,被臬司衙门的人扣在了码头,之后海瑞以一己之力唬的臬司衙门的官兵不敢缉拿淳安买粮百姓。之后这几个人还是被捉了起来,并且被平白无故地安上了通倭的罪名。何茂才更是把审理他们的案件交给了海瑞,企图通过这个棘手的案件拉海瑞下水,然后整死他。
海瑞当然明白这是一个冤案,也明白这次本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但是空口无凭,要想救人救己,就一定要找到证据。而海瑞很快就发现了何茂才犯下的一个致命的错误。
他发现,淳安县的几个百姓刚在淳安县被捕没多久,文书就送到了浙江巡抚衙门。可是淳安到达杭州巡抚衙门要花上几个时辰,绝对不可能送得这么快。也就是说,这是他们早就想好的一个阴谋。
海瑞知道对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想办法杀死几个百姓,所以他亲自守在大牢,并且将消息送到了胡宗宪手上。也因为他的这份坚持,让何茂才私下杀死几个百姓的阴谋彻底泡汤。
这一次的交锋,胜利又属于海瑞。
第三件事情
这次海瑞的对手换成了明朝大名鼎鼎的商人——沈一石。沈一石拉着几十船粮食,并且打着织造局的名义过来。海瑞一看这架势,就明白首先要明白一点,沈一石此行到底代表着谁。
因为如果他代表皇帝的话,淳安县改稻为桑的这件事情就不归他负责了。但是如果不是代表皇帝,而是他私自打着皇帝的旗号的话,这问题就大了。不仅沈一石会被处死,就连他也会被安上办事不利,损害皇帝圣明的罪行。所以海瑞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弄清楚沈一石究竟代表着谁,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他们一见面,这才叫一个精彩。海瑞上来就揪住沈一石穿的丝绸衣服不放,因为按照明朝律法,商人是没有资格穿丝绸的。当沈一石拿出自己的官服以后,海瑞又找到了新的发力点。紧紧抓住两套衣服不放,把沈一石说的是哑口无言。
最后沈一石没有办法,只好向海瑞道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海瑞这悬着的心才稍稍的放了下来。向来聪明自负的沈一石,也在初次交锋中,输给了海瑞。
在这几件事情中,海瑞无论是面对着高官、富商、还是恶吏,他都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这几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个人能力是很强的。也因此他在之后的官宦生涯中,得以步步高升,不断的发光发亮。
今天关于《大明王朝1566》的讲解就结束了,喜欢这部剧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笔者会持续更新的,谢谢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