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清两代不设宰相,明代以内阁大学士行使宰相职权,而清代以入主军机处代行宰相权力,自秦以来,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在明朝正式走入历史。皇帝彻底走向“独裁”皇权在明清两朝达到巅峰。
应该说,封建时代宰相的权力是一个渐渐缩小过程,秦汉两代宰相权力最高,是独相制。可以开衙建府。有自己的属官和幕僚。宰相坐而论道事归台阁。隋唐以后就是群相制,中书,门下,尚书分立。彼此互相牵制。各办各的事。两宋以后宰相的再也没有坐而论道的权力。财权,兵权都已经不归宰相。朱元璋以后就废相了。
从现实角度来说,明代内阁的首辅就是宰相,入阁即拜相,这是群臣包括皇帝在一个不言自明公认事实,而就权力而言。则是大大不如前朝,宋代宰相富弼敢对宋英宗说,“伊尹之事,臣能为之。”而明朝即便张居正想都不敢想。具体到明朝的首辅而言。那也得分人看人,张居正肯定是“权相”。而嘉靖时期,严嵩肯定不是权相。明初最强“三杨”内阁大概就是皇帝的秘书、明朝首辅的看人不看位,只要有政治实力才能做到实权“宰相”。历史上公认的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在朱元璋手底下,他手里的权力能高过嘉靖手下的徐华亭?宰相本身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还得看人,看皇帝是否强势。
明朝内阁大学士不过五品官,大学士为兼衔,位不过五品。到英宗二次登基以后,才有首辅、次辅、群辅的区分。而职责上不过是皇帝的秘书罢了,以后兼六部尚书才具有实权,明朝还有一个的特殊之处还在于,有一个和内阁平行机构司礼监,甚至犹在内阁之上。票拟之权在司礼监。明朝的内阁始终是“无名”。归根结底,明朝的首辅不是宰相,也没有宰相的权力,甚至居于司礼监之下,没卵的太监更像宰相。强势如张居正也不敢自称“宰相”。明朝就是皇帝独裁,内阁与司礼监共同执掌宰相职权。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