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川宣慰司在今云南瑞丽县等地区,与缅甸接境。元朝时就于其地设置了宣慰司。朱元璋派兵平定云南后,麓川宣慰司归明,其部族首领受令担任宣慰使之职。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十月,云南麓川宣慰使思任发叛,到正统五年七月,被镇守在云南的黔国公沐昂与都指挥方瑛、柳英等所率的明军所平服。
十二月,思任发派使者致书云南总兵官,转奏明朝皇帝,表示愿进贡谢罪。朱祁镇叫在朝的文武大臣进行讨论。刑部侍郎何文渊上言,认为麓川地方不大,又处于极南边,不要兴大军去进讨,“官军于金齿,且耕且守”,用政治去影响,使他们归服,“舜德格苗,不劳征伐,而稽首来王矣”。大学士杨士奇和侍讲刘球也主张这一办法。刘球还分析了当时的边防形势,指出:“瓦剌终为边患”,所以应该把边防的重点放在西北,“浚筑沟垣,增缮城堡,勤训练,严守望,以防不虞”。更不应该把甘肃的守将调去南征,削弱北方的防御。
但王振为了“示威荒服”,根本听不进这些正确的意见,一意孤行。他已先召还甘肃总兵蒋贵等人,待命出征。兵部尚书王骥揣知王振的意向,力主用兵。王振大悦“遂绌廷议,于是麓川之役起。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命定西伯蒋贵为征蛮将军,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征麓川。发四川、贵州、湖广兵十五万,“转饷半天下”,用兵一年,但却没有结果,到十二月,王骥等班师回京。
正统七年十月,复命蒋贵、王骥征麓川。明军深入高黎贡山,大破叛军,思任发逃走,乱平班师。思任发到处躲藏,后来为缅甸人所擒。正统十一年,缅甸人将思任发献于明军。思任发子思机发“屡遣使入贡谢罪,中外咸愿罢兵”。而王振却要“尽灭其种类”,于正统十三年复派王骥等率十三万明军前去征剿。
对麓川用兵,“老师费财,以一隅骚动天下”,给人民带来了不少灾祸,对明朝的国力也是巨大的消耗。而王骥等人却大发战争财,他们擅自征调民夫,抬运彩绸,卖给沿途的土司。军队的辎重却不给负载牲畜,强令士兵“负米六斗,跋陟山谷”,很多士兵因不堪负荷自缢而死。军队“抵金沙江,徬徨不敢渡,既渡不敢攻”。
王骥为了报功,“多捕渔户为俘”。结果,仍没有把麓川平服,虽然思机发“竟失所在”,而(王)骥还兵,部落复拥任发少子思禄为乱。王骥只好“与思禄约,许以土目得部勒诸夷,居孟养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