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谈明朝:中国历史最腐朽、残暴的朝代
迪丽瓦拉
2024-11-07 10:11:01
0

原标题:金庸谈明朝:中国历史最腐朽、残暴的朝代

金庸老先生的才学大家都不陌生,他一生的武侠著作多被翻拍成电视剧,像《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都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而明朝在历史上也是十分强盛的一个朝代,去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明朝整整有217年,可见其历史之悠久。那为什么金庸会在《袁崇焕评传》中这样批判明朝呢?

众所周知,这几年拍的古装剧大多是清宫戏,讲明朝的影视剧太少。因此提起明朝可能会有些陌生。

但如果你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话,想必你便会对明朝这个残暴朝代有所了解。从建国到最终的衰亡,明朝虽然出过很多名臣将相,但其贪腐、黑暗、残暴的一面似乎更盛。

内阁制的兴起

1380年,明朝的开国之帝明太祖朱元璋开启了一种新的统治制度,那就是内阁制。

古装剧中大家比较熟悉是其他朝代惯用的制度,对内阁制似乎有些陌生。其实内阁制的建立初衷是为了能够让明朝的皇权更为集中,削弱相权,这和明朝的腐朽黑暗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明朝前几任皇帝的统治中,确实是达到了明太祖的目的。

但内阁不同的一点在于,它能让皇权集中,也能牵制皇权。刚开始的皇帝因为内阁制度没有实权,基本朝中上上下下的事情都需要一手包办,皇帝看似皇权集中,实则是劳模无疑。

不是每一任皇帝都能成为劳模,他们总会有松懈的时候,而由于政务繁忙,无奈之下还是会选择把一些六部统一管理和政策交给内阁。

尽管起初的内阁确实没有实权,但随着明朝的发展,内阁的权力还是越来越大,甚至在大明宣德朝时期出现三杨辅政的局面。

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的时候,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

这个看似没有实权,办事效率低下的内阁成为了腐化黑暗的基本,开始萌生贪官污吏。他们没有名臣将相的一展宏图之志,却有暗中勾结之风。

而这些奸臣的存在不仅多次干涉皇帝政权,还在多次宫廷混乱中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在明朝期间,其腐朽与官场的混乱脱不了干系。虽然说基本每一个朝代都会出现贪腐官吏,但明朝的贪腐官吏之多自然是有原因的,而内阁制的存在便首当其冲。

厂卫制度的黑暗

明朝除了内阁制的政治制度特殊,其更特殊的是一个特别的组织,还是由皇帝亲自设立,便是赫赫有名的厂卫,先后设立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

这样一些神出鬼没的组织,相当于现代的特务职位,不听命于任何人,只听信皇帝的吩咐。

如果说内阁的设立让明朝的办事效率十分低下,那么这些组织的设立就刚好相反,这是一个效率极其高的组织。

高到什么程度呢?皇帝睡前下命令抓人,半夜人就已经到了大牢里,而进了大牢的人,基本没有能活着出来的。它和明朝的黑暗、残暴关系颇深。

锦衣卫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整治贪官污吏,肃清官场。而东厂的设立是皇帝朱棣为了暗中打探消息。没想到最终都变成了冤假错案的集中处理点。

他们最惯用的手法便是将犯人抓来在入狱之前,一般会授意被告发者,让犯人说出自己家门中在朝的权势之人。

这样,家中的权势之人如果用足够的金银来贿赂他们,那么他们之间也就相安无事了。

但如果这位有权势的人吝惜钱财,不能满足他们,或者,所给的钱财数量不够,那么,他们就会马上汇报给皇帝,被告发者就会被下入镇抚司的大狱。

而犯人一旦入了镇抚司的大狱,必死无疑,其审讯的残暴不得而知。

太监的宠信

在历史上最让人不寒而栗的太监要数明朝太监,而赫赫有名的东厂头目也是太监总管王振。

可想而知明朝的太监权力到底有多大。原本宦官在古代地位一直低下,但明朝的宦官略有不同,他们多飞扬跋扈,虽然文化水平低下却因为亲近皇帝而深得宠信。

明朝初年,朱元璋对太监的监管十分严格,凡是宦官都不得识字念书,不得干预政事儿。

按理说太监的地位不可能有如此之高,但明朝的太监的专权得益于皇帝朱棣,因为朱棣的谋反得益于太监的辅佐,故之后亲信太监,便允许太监设立东厂。

之后宦官一脉便纷纷效仿,在明武宗年间更是出了一位贪婪专权、臭名昭著的太监刘瑾,他的存在差点让整个明朝覆灭。

在整个明朝期间像他这样专权贪腐的太监还不少,前有王振,后有魏忠贤。

他们不仅没有按照明太祖的规定不干政事,反而在朝中结党营私、陷害忠良,对皇帝献媚谗言,依仗皇帝狐假虎威坏事做绝。

更有甚者萌生除掉皇帝,独揽大权的痴心妄想。宦官的宠信为明朝的黑暗贪腐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皇帝的残暴

明朝的残暴除了厂卫制度的设立,还跟统治者有关。

历史上很多酷刑都来自于明朝,其残恶程度常人都难以想象。

若受罚官员落得个罢黜下狱、杖责都要回家感谢祖宗庇佑。每天上朝前都要在自家祠堂拜一拜祖宗。

这并非一句玩笑话,而是真正的提心吊胆做官,这也是明朝很多能人不愿考取功名做官的原因,不仅每月俸禄少的可怜,还要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难保哪天脑袋就不在脖子上了。

在上文说到的明武宗年间的太监刘瑾,最终就落得一个凌迟处死、千刀万剐的下场。

这样的奸臣被用酷刑可以说是罪有应得,可另一位忠臣也遭遇酷刑而死,连带诛灭十族,却令众人惋惜,忠臣方孝孺因为不屈服皇帝朱棣的威逼,宁死不改篡位之实而惨遭诛灭十族。

明朝连皇帝都这样残暴,下面的人也纷纷效仿。而厂卫监狱的酷刑也是让人闻风丧胆,在审讯过程中死了的人不计其数。

明朝的黑暗与残暴,和特殊的制度、统治者的管理方式,以及能人抑郁不得志,小人当道关系颇深。

金庸老先生如此批判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鲁肃是一个被严重误解的人,由于三国演义及影视作品的渲染,在很长时间内,鲁肃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老实人,这...
原创 家... 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隅,许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中华民国七十五年孙中山壹圆纪念币。这枚钱币不仅是...
原创 “... 《仪礼》中关于射礼的记载,大概出于春秋战国间儒家的编辑,因为《大射礼》和《乡饮酒礼》中谈到诸侯之臣有...
持续为国“加油”——65岁大庆... 大庆油田——我国陆上最大油田65岁了。 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原创 赵... 唐朝应该是中国封建时代一个转折点,在日本学者看来。唐与宋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分水岭。但实际上唐宋更大的...
苏轼:一生能有苏辙这样的暖男弟... 苏轼和苏辙这对亲兄弟,在北宋的文坛上那可是响当当的两位大文豪。虽然苏轼名气大得吓人,但苏辙也并非等闲...
原创 他...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随着现时代的不断发展,极限运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极限运动,可以挑战自...
看见桑干河流域史前“文化大漩涡... 发掘单位: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陈小三 在大同桑干河畔,有一个神奇而美...
原创 如... 我们知道出家人应该六净清净,所谓的六根清净,是哪六根呢?六根清净最早出自隋朝《宝台经藏愿文》,里面说...
原创 诸... 《三国演义》中,一说到蜀国大将魏延,很多人都会为他打抱不平。这样一位为蜀汉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功臣,...
原创 唐...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代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就拿婚姻这事来讲,古代的指腹为婚使众多人得不到完美的爱情;...
原创 原... 明朝奇女子,被载入史册的女将军,40岁替夫出征,让敌人闻风丧胆 中国古代一向的传统是:女人在家相夫...
原创 史... 引言 《后汉书·丁鸿传》中写道:“如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再如朱伯庐在《治家...
原创 明... 自秦朝以来,2100多年的帝制王朝中,皇权至上,除了古代官僚制度对皇权有所限制外。还有两股势力对皇权...
原创 晚... 晚清四大奇案,我们最熟悉的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戏曲舞台上演,拍成了电视剧。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
原创 将... 1946年11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六师在师长吴信泉(1955年成为开国中将)率领下,离开哈...
原创 傅... 傅崇碧是一位军政双全的将军,抗美援朝铁原阻击战一战成名。在学习期间病重,很多老领导去看望他,还差点闹...
原创 梁... (惊堂木一拍)各位看官注意了!今儿咱们把梁山泊当**北宋职场综艺来趴一趴,表面兄弟情深,背地刀光剑影...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主教授予赎罪券,洛伦佐·洛托的壁画,约1524年(维基共享资源) 将宗教改革仅仅局限于神学辩论的范畴...
云嫔:曾是咸丰身边宫女,慈禧见... 前言 在紫禁城这个帝王权力中心,一位出身卑微的宫女竟能让慈禧太后行礼相迎!她就是云嫔武佳氏——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