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国藩这个人,现在网上关于他的争议很大,有的人说他是一个圣人,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屠夫,是一个无比凶残的人,
说曾国潘是圣人的原因主要和古代人关于圣人的评判标准有关注。在古代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圣人主要从“立功、立德、立言”方面来考察。镇压太平天国是立功,出世哲学是立言,但是在立德方面却没有任何记载。但是,单独只看这两个的话,曾国藩勉强可以当得起半圣的称呼了。
至于那些说曾国藩为屠夫的就刚好理解了,还是这镇压太平天国有关,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曾国藩纵容湘军在城内烧杀抢掠。更为严重的是,在曾国藩攻下南京之后,将南京近百万的军民,全部屠杀一空,这种史无前例的做法,让人震惊!更让人震惊的事情在后面,这种事情,这一切都是曾国藩在背后授意的,甚至还有鼓励的意味在里面。
其实从历史上对曾国藩的评价和历史上曾国藩做的那些事情来看曾国潘这个人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你可以说他是个圣人,因为他忠于他所在的国家,你也可以说他是个禽兽,因为他做的事情确实不堪入目。但是,能说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曾国藩,究竟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之下说出这四句,没有一点圣人风范,怜悯之心的狠话。
第一句:“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
在咸丰十一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861年,曾国荃在攻打安庆之前,收到曾国藩的一封书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即:“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死在攻破城池之后,多杀人才是重点,才是大事。也正是因为这封信,曾国荃在攻打下安庆之后,把安庆城内的2万多名太平军全部处死,不管对方是不是已经缴械投降。
第二句:“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
在安庆这场屠杀过去之后,曾国荃曾因为这种事情过于残忍,就回信跟曾国藩说了这件事情。但是几天之后曾国潘就回信训斥曾国荃:“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最让人感到胆战心惊的是在这件事情之后曾国潘给曾国潢写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安庆克复,城贼诛戮殆尽,并无一名漏网,差快人心。”不知道曾国藩是跟安庆有什么仇,居然让曾国藩能做出这种事情。
第三句:“城内放出之妇幼,迪庵前在九江一概不收,扔送进城内。一则城内饥饿者多可致内乱。二则恐贼之眷口从此得生也。望弟参酌。”
早曾国荃在对南京的围困中,导致南京城内产生了饥荒,当时李秀成希望湘军能够放城里的老幼妇懦一条活路,但是当时曾国藩的回信中是这样写的:“城内放出之妇幼,迪庵前在九江一概不收,扔送进城内。一则城内饥饿者多可致内乱。二则恐贼之眷口从此得生也。望弟参酌。”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确实南京城里会因为这场饥荒产生内乱,也是,万一有这些太平军的后代记恨他们,对他们来说也是件麻烦事,但是也没有必要让整个南京城内的所有人都死吧!
第四句:“行无民之境,犹鱼游无水之池。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
在曾国荃血屠南京之后,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但是曾国藩却没有理会,也没有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错,反而说了这样一句话“行无民之境,犹鱼游无水之池。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意思就是为了不在有太平军的余孽,所以要把太平军活动范围内的所有百姓都杀光,有一种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个。但是这样做也太过分了,不不能用太过分来说,应该说是简直就是丧尽天良。
从这四句话里,看到的不是那个所谓仁义道德的“半圣”,而是一个为了达到自己仁义目的的禽兽。但是曾国藩的禽兽不如的这一面,是对着的是那些不如自己,没有能力反抗自己的人。对着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曾国藩还是很恭敬地。从结果上面,曾国藩好像真的成为了一个圣人,但是他的这些禽兽之举,真的不是一个圣人能做的出来的。至少古代的那些圣人可不敢做出屠杀无辜百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