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王府井大街锡拉胡同的一座大宅,一位年过半百的男子坐在椅子上,左手捧着若干块大小不一的“龙骨”,右手拿着放大镜,正在努力观察上面的符号。忽然,他混浊的双目发出两道精光,这些中药材上面的符号,居然很像是一种古文字!
这位中年男子就是时任清朝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王懿荣以身殉国,但对于“龙骨”的研究却刚刚开始。
1901年,刘鹗从王懿荣家购得大部分“龙骨”,经过几年搜集与研究,于1903年写了第一部甲骨著录书——《铁云藏龟》,从此甲骨文广为世人所知。不过,此时国内外学术界更多只注重甲骨文的古董价值,即对其时代和产地更感兴趣,而其中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似乎没有受到更多关注。
刘鹗是第一位认识甲骨文字的人,在《铁云藏龟》序里认出了40多个字,但未介绍具体方法。
1904年,孙诒让撰写第一部甲骨研究著作《契文举例》,将甲骨文分为日月、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国、典礼、文字、杂例等十篇,成为系统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人。1905年,他又在《名原》中提到《契文举例》所用的方法,即“略摭金文、龟甲文、石鼓文、贵州红岩古刻,与《说文》古籀互相勘校,揭其歧异,以箸渻变之原,而会最比属,以寻古文、大小篆沿革之大例”。
简单说,他的主要方法就是古文字字形比较与偏旁分析。
1914年,罗振玉出版《殷虚书契考释》,真正进入甲骨文的考释时期。
他“由许书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窥书契,穷其蕃变,渐得指归”,相对于孙诒让的相互比较,用了更为简捷的逆推法,最早释读了一些殷商先王先妣的名号,并反过来用卜辞证实《说文解字》存在的讹误。《说文解字》一书以秦小篆为主,秦小篆基本来自战国大篆,战国大篆又上承商周文字,也就是说《说文解字》是沟通古今文字的重要桥梁。
不过此时,却有人与罗振玉唱反调,他就是章太炎。章太炎于1919年在《国故论衡理惑论》中,指出“其人盖欺世豫贾之徒”,认为甲骨文系伪作;搜藏传播者“非贞信之人”,当然说的就是罗振玉。实际上导火索源于《说文解字》与甲骨文的冲突,以致章太炎宁可抱残守缺。
但《说文解字》的传统理论终究守不住,唐兰于1935年作《古文字学导论》,建立一个全新的“三书说”,即象形、象意、形声,对于《说文解字》“六书说”致命一击。
1917年,王国维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标志甲骨文又进入一个新的史料时期。
王国维在《毛公鼎考释序》提到:“苟考之史事与制度文物,以知其时代之情状;本之《诗》、《书》,以求其文之义例;考之古音,以通其义之假借;参之彝器以验其文字之变化。由此而之彼,即甲以推乙,则于字之不可释、义之不可通者,必间有获焉。”也就是说,他已不偏重于单纯的文字考证,放在具体历史语言环境里,结合所有辞例释读文字。
举个例子,王国维发生卜辞中有一个经常被祭祀的“高祖”。这个“高祖”的名号像人首手足之形。王国维联想到《说文解字》戈部一个“夒”字,此字“贪兽也,一曰母猴,似人从页,已止戈其手足”;并联系到西周金文毛公鼎中的“羞”字与克鼎的“柔”字,此两字与“夒”也字形相似,因古音同部而互相假借。故王国维认为“夒”与这个“高祖”的名号,从商代甲骨文到周代金文再到秦代小篆均一脉相承,故将其释为“高祖夒”。
那么,“高祖夒”能对应哪位商王呢?王国维先生认为“夒”被称“高祖”,与被称为“高祖乙”的商汤齐名,所以应该也是最显赫的先祖,从音来推测,大概就是《史记殷本纪》的殷商先王帝喾;那么《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帝喾名夋”,正是“夒”之讹误;故《山海经》的帝俊,也应当就是帝喾。郭璞注《大荒西经》曰“俊宜为喾,余皆以为帝舜之假借。”而《祭法》“殷人禘喾”在《鲁语》作“殷人禘舜”,所以帝舜也是帝喾。
1930年和1931年,郭沫若相继发表《卜辞中之社会》与《甲骨文字研究》,标志甲骨文研究进入综合论史时代。
郭沫若“就诸家所已拓印之卜辞,以新兴科学的观点来研究中国社会的古代”,成为第一个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古文字的学者。如在《释祖妣》中,郭沫若联系到早期婚姻,认为“祖妣”为“牡牝”的初字,来源于生殖神的崇拜;如在《释臣宰》中,郭氏又联系到奴隶社会,认为“臣”是首俯目竖的奴隶,“宰”是屋下执事的罪人,等等。
唐兰则是首位把甲骨文字纳入到古文字学领域的学者,他在《甲骨文字释读》中总结出辨明古文字形体的四种方法,即对照法或比较法、推勘法、偏旁分析法与历史考证法,并于1949年作《中国文字学》。
除了唐兰之外,还有于省吾对甲骨文字理论方法也有较大贡献,在1979年的《甲骨文字释林》中,提出不少文字形旁互用乃至语法现象的归纳,并揭示出了“独体象形字”“原始指事字”,相较唐兰的“三书说”又更进了一大步。
时光流逝,今年已甲骨文发现第一百二十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于10月22日展出“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这是国博一次举办以甲骨文为主题的专题展,也是该馆首次向公众大规模展示馆藏甲骨。站在这穿越四千多年的文物面前,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孜孜不倦的前辈学者,正是他们薪火相传的学术研究,才向世界证明了这个文明的存在,才向我们讲述了这个王朝的故事。
参考文献:
王国维:《观堂集林》(外二种)
王宇信、杨升南:《甲骨学一百年》
王宇信:《甲骨学通论》(修订本)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北京晚报》《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