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南宋时期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而他因被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的故事,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悲壮传奇。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岳飞的一位后代——岳钟琪的故事。他是岳飞家族中最为人熟知的后代之一,并且在乾隆皇帝的评价中被称为“三朝武臣巨擘”。
岳钟琪(1686年-1754年),字东美,号容斋,来自凉州庄浪,是岳飞的第21代嫡孙。雍正皇帝曾亲自称他为“当朝第一名将”。在甘肃兰州以西约一百多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名为永泰古城。古城自万历年间修建,因其从空中俯瞰形状如同一只龟背卧于大地,得名为龟城。虽然这片荒凉的土地并不显眼,但却孕育了岳飞的后代岳钟琪——一位堪称英雄的将领。
岳钟琪出生在一个显赫的武将家庭,祖父岳飞的威名早已深入人心,而岳钟琪的父亲岳升龙则曾在康熙年间担任议政大臣和四川提督。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岳钟琪自小便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康熙五十年,准噶尔汗国屡次侵扰边民,岳钟琪被任命为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从此踏上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随着时间的推移,岳钟琪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终于迎来了他施展抱负的机会。康熙五十八年,沙俄支持下的准噶尔汗国的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并残忍杀害了拉藏汗。次年,康熙帝任命岳钟琪为大军前锋,与定西将军噶尔弼一同前往西藏平定叛乱。在此战中,岳钟琪巧妙地利用战术,他挑选了30名精通藏语的士兵,乔装成藏民,并亲自指挥队伍成功偷袭了敌人的营地,最终获得了胜利,并成功收复拉萨。
康熙六十年,由于岳钟琪卓越的战功,他被晋升为四川提督,成为地方上的重要人物。然而,真正让岳钟琪的军事才能大放异彩的是雍正帝即位后的几年。雍正元年,青海的蒙古族和硕部首领罗卜藏丹津企图叛乱,雍正帝命令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岳钟琪担任奋武将军协助军务,两人一同带兵前往青海平叛。岳钟琪提出了“乘春草未生”与“捣其不备”的作战方针,最终,他凭借仅1.5万步兵,成功击败了叛军十万之众。
这次战争仅仅历时两个月,就帮助恢复了青海广阔领土的安定,而岳钟琪也因此被雍正帝封为三等公,并晋升为川陕总督。可惜,好景不长,青海的叛乱刚刚平定,新疆的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又爆发了叛乱。雍正帝再次任命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前去征讨,岳钟琪再度不负重托,很快就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
然而,随着岳钟琪的军功越来越显赫,他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权臣和皇帝的猜疑。清朝的文字狱风头正劲,靖州秀才曾静向岳钟琪劝谏,建议他反清。虽然岳钟琪立即上奏雍正帝表明忠诚,但他依然被雍正帝猜疑。雍正十年十月,雍正帝下令让岳钟琪离开边疆,返回京城“商办军务”,并由副将军张广泗接管了宁远大将军印。岳钟琪返回京城后,不久便被囚禁在大牢,接受了长达两年的监禁和酷刑,差点丧命。直到两年后,雍正帝终于因考虑到岳钟琪在平定青海和西藏方面的杰出战功,才最终改变对他的处置,决定让他以“斩监侯”身份释放,并罚款七十万两银子。
乾隆二年,岳钟琪刑期已满,被贬为庶人回到成都。然而,岳钟琪并未因遭遇困境而气馁,反而继续以他的军事才能获得了新的机会。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川大小金川流域的苗民爆发了叛乱,乾隆帝再次任命岳钟琪为四川提督前往平定。岳钟琪迅速制服了叛乱,立下赫赫战功。乾隆帝因此恢复了他太子少保的职务,并将他封为三等公,并且免除了他曾经因平叛新疆而所欠的七十万两银子的追偿。
然而,岳钟琪的命运依然不容预测。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在平定重庆陈琨叛乱凯旋时,不幸因病逝世,终年68岁,死于四川资州(今资中县)。岳钟琪的英勇事迹与军事成就,依然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