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把江山折腾得千疮百孔那会儿,天下就跟开了锅似的。从将军到和尚,谁都想在这乱世里捞个皇帝当当。可皇帝宝座看着风光,坐上去的没几个有好下场。今儿就唠唠仨最典型的,结局一个比一个唏嘘,你说这事儿怪不怪?
先说说最荒唐的那个,和尚皇帝高昙晟。一般出家人都念着阿弥陀佛,他倒好,手里拎着刀比谁都凶。公元618年那会儿,河北怀戎县搞佛事,县令设斋饭请百姓,人挤人跟赶大集似的。就在大伙跪着祈福的时候,高昙晟突然带着一群和尚冲上来,刀光一闪就把县令砍了。
当时在场的人都吓傻了,哭着往门外跑,结果早被他的人堵死了。这和尚站在祭坛上喊,说自己是弥勒佛转世,要建个佛国让大伙过好日子。说实话,谁信啊?可架不住刀架在脖子上,只能跪下来喊万岁。他倒好,当场就自称大乘皇帝,还把相好的尼姑静宣立成了皇后,年号都定好了叫“法轮”。你说这算什么事儿,袈裟换龙袍,尼姑变皇后,简直刷新三观。
可他这点家底自己心里没数吗?就靠几百号和尚,撑死了算个土霸王。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他居然派人去招降渔阳的军阀高开道,还说“五百年前是一家”,要封人家当齐王。高开道是土匪出身,手里有上万兵,接到信差点笑出声——这和尚怕不是疯了?
高开道也鬼,带着五千人假装投靠,一到怀戎就摸清了底细。没几天就趁高昙晟睡午觉的时候动手,砍了他的脑袋示众。那个尼姑皇后呢?没下文了,估计是被高开道顺手带走了。从称帝到死,满打满算半年,这皇帝当得比过家家还短。
跟高昙晟比,窦建德可就正儿八经多了。这人是河北农民出身,年轻时就实在,邻居家死人没钱下葬,他直接把耕牛卖了送钱——那时候耕牛比命还金贵啊。后来拉起队伍反隋,打了胜仗缴获的金银,全分给弟兄们,自己就吃粗米饭配青菜,老婆穿的都是粗布衣裳。
真的,真的很少见这么仁厚的首领。别的军阀抓到隋军就杀,他却给人路费放回家;抓到李唐的淮安王李神通,不仅不杀,还客客气气送回去。河北老百姓那会儿都把他当救星,他建了“大夏”称帝,没人不服。
可就是太实在了,才栽了大跟头。李世民打王世充的时候,窦建德非要去救,结果在虎牢关被活捉了。押到长安见李渊,李渊没跟他废话,直接就砍了。消息传到河北,老百姓哭成一片,后来他的部将刘黑闼一造反,河北人全跟着上,差点把李唐的半壁江山掀了。你说这民心,可不是靠虚情假意能换的,窦建德死得是真冤。
再说说瓦岗军的李密,这人跟窦建德是两个极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本来是贵族出身,跟着杨玄感反隋失败,又投了瓦岗军,靠着计谋把首领翟让挤走,自称“魏公”,后来也偷偷称了帝。瓦岗军最盛的时候,连宇文化及都打不过他,可他偏偏骄傲起来,听不进劝。
跟王世充打了一场恶仗,两败俱伤,他居然扭头就降了李渊。本来李渊还给他官做,可他总觉得委屈,没几天就想叛逃。结果跑到桃林县就被追上了,乱箭射死。死了之后连个正经坟都没有,还是旧部偷偷把他埋在黎阳城郊。
有时候我就琢磨,隋末这堆称帝的人里,窦建德有民心,李密有智谋,高昙晟有“脑洞”,可没一个善终的。高昙晟是把皇帝当儿戏,李密是把忠义当摆设,唯独窦建德,是把江山当责任,可偏偏死得最可惜。
乱世里的皇帝宝座,看着是金的,其实是扎人的针。要么像李渊那样够狠够稳,要么就别硬往上凑。这些草头王的下场,说来说去就一句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心术不正,早晚栽跟头。你们觉得这仨人里,谁最可惜?评论区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