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最著名的儿子是刘禅,民间传说中的扶不起的阿斗。赵云这样无敌的武将,在曹军阵营中冒死七进七出救过他,而诸葛亮这样的智谋之士,也竭尽全力辅佐他,但最终依然未能完成蜀汉的复兴。因此,许多人会感慨:如果继承刘备帝位的不是刘禅,历史是否会有不同的结局呢?
其实,刘备还有其他几个儿子。刘禅是次子,三子是刘永,四子是刘理,这几位与刘禅年龄差距很大,对刘禅继位并没有威胁。可是,作为长子的刘封为何没有继承帝位,而且在三国历史上也没有太多存在感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并非刘备的亲生儿子,而且最后还被刘备亲自赐死。刘备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前往荆州投靠刘表时,遇见了年少的寇封。当时,寇封身材高大、武艺出众,且侍奉非常恭谨,于是刘备很喜欢他,尤其是在四十多岁仍未有儿子的情况下,他决定将寇封收为养子。 寇封当时就非常仰慕刘备的名声,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收养的请求,并且改名为刘封。此后,他一直跟随刘备,并被当作接班人培养。然而,六年后,刘备的亲生儿子刘禅出生了,刘封的地位开始变得尴尬。他不再被视为继承人,而是成了刘备麾下的一名普通将领。 刘封对于这一变化其实心里明白,但他原本就是因为仰慕刘备而跟随他,并没有多想过要继承刘备的帝业。因此,他安下心来继续做一名忠诚的将领。刘备也非常欣赏刘封,信任他,每当有重要的军事行动,刘备总是派刘封去执行任务,刘封屡次立下赫赫战功。 尤其在刘备平定益州时,年轻的刘封便开始带兵作战,与赵云、张飞等老牌名将共同平定了诸多郡县,声名显赫,成为蜀汉军中的重要将领。刘备对他依然十分看重。有一个突出的例子是,219年的平上庸之战,刘备在取得汉中全境后,派孟达去攻取房陵郡与上庸郡,孟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刘备便再次派刘封去助阵,为刘封积累资历。 然而,这一切为刘封带来了灾难。当他成功占领上庸并驻军时,关羽因襄樊之战失利,急需援兵。刘封虽然刚刚夺得上庸,地方的民力和资源尚未完全消化,百姓也有不少不满情绪,他无法调动部队去援助关羽,因此拒绝了关羽的求援。等到关羽败亡,刘备对刘封产生了不满,但并未立刻采取行动。只是,刘封与孟达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孟达因心生愤恨,最终写信辞职,并带着部队投降了曹魏。 孟达的投敌给曹魏提供了可乘之机,迅速发兵攻占了上庸三郡,刘封在抵抗中败北,最后不得不孤身逃回成都。刘备非常生气,训斥了刘封没有及时救援关羽,而且还因个人矛盾导致孟达投敌。不过,刘备并没有立即处罚刘封,但诸葛亮却在旁边说了一句: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意思是刘封性格刚烈,等刘备去世后,刘封的儿子很难控制他。刘备听后大惊,觉得诸葛亮说得有道理,最终下令赐死刘封。刘封之死,根本原因还是他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身份。若他仅仅是个普通将领,虽然性格刚猛、做事鲁莽,也许不会招致致命的后果。但作为名义上的长子,太子的哥哥,他本应谨言慎行,以显示自己不会对继承帝位构成威胁。然而,他虽然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却陷入了复杂的宫廷斗争,最终难以逃脱非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