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曹操杀掉立下大功的许攸和杨修,而骂他祖宗的陈琳反被重用?
迪丽瓦拉
2025-09-12 06:02:05
0

整个三国时期,曹操无疑是最为复杂且令人难以捉摸的人物之一。他的个性充满了反复无常和多疑,但同时也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真诚。若要论其复杂性,许攸与杨修的命运便是最有力的证明。两人都曾为曹操的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最终他们却没能逃脱死亡的命运。而与此相对的,是那个曾经极力辱骂曹操祖宗十八代的陈琳,竟然在曹操眼中成为了得力的重臣。那么,这其中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曹操对袁绍的敬仰与日俱增,袁绍的家世显赫,门第尊贵,四世三公,家族势力庞大,名声远扬。更重要的是,袁绍身上那股敢于挑战一切的气魄,使得曹操对其倍感钦佩。在“十常侍之乱”中,袁绍带领自己的兵马,奋勇直捣宦官的巢穴,展现出非凡的胆略;在“董卓之乱”时,袁绍毫不畏惧,敢于在朝堂上直言反对董卓,这份胆识令曹操由衷佩服。正是因为这些让曹操对袁绍充满了敬仰,甚至在早期的战略中愿意将自己定位为盟主,与袁绍联手,共同对抗乱世中的纷争。

然而,随着袁绍势力的不断壮大,那个曾经敢于一往无前的年轻英雄,逐渐变得深沉而多疑,成了一个精于权谋、斤斤计较的割据军阀,并且已经不再拥有最初的忠诚心。在汉献帝逃难之时,袁绍竟然拒绝出兵相救,完全置身事外。曹操成功将汉献帝安置稳妥之后,袁绍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感激,反而心生嫉妒,悄悄策划夺取汉献帝,这使得两人的关系急剧恶化,曾经的盟友变成了生死敌人。在官渡之战之初,曹操并没有十足的信心可以战胜袁绍,他也只能鼓起勇气,硬着头皮去迎接这场战斗。然而,曹操集团上下齐心协力,许攸的倒戈帮助曹操发现了袁绍军的弱点,最终曹操通过夜袭乌巢,成功摧毁了袁绍的粮草线,彻底扭转了战局。

官渡之战的胜利,许攸功不可没,但正是许攸的傲慢与对曹操的轻视,最终为他招来了致命的杀身之祸。许攸因为与曹操有较深的关系,逐渐变得自负,甚至不把曹操的权威放在眼里,时常肆无忌惮地破坏纪律,直接叫曹操“阿瞒”,这让曹操感到极其不悦。终于有一天,许攸再次在公开场合出言不逊,恰好被许褚发现并抓住机会,许褚果断地将其当街斩杀。尽管曹操表面上表现得十分悲痛,并为许攸举行追悼仪式,甚至对许褚进行惩罚,但实际上,曹操早已决定要除掉许攸,因为许攸的傲慢使得“恩深成仇”,这最终为他种下了杀身之祸。

杨修的家族背景同样令人瞩目,杨家代代掌权,四世为太尉,牢牢控制着东汉的军政大权。杨修个人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着卓越的表现,还在文学上颇有建树。曹操对杨修的能力极为欣赏,曾任命他为丞相主簿,相当于朝廷的最高秘书,这显示出曹操对杨修的高度信任。在最初的合作中,曹操确实将杨修视为得力助手,几乎依赖他处理各种国事。根据《后汉书》记载,杨修在内政上的表现也不负重托,几乎掌控了曹操集团的日常事务,堪称曹操阵营中的关键人物。

然而,杨修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他过于自信,甚至开始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来揣测曹操的心思。尤其是每当曹操下达命令时,杨修总能接上曹操话语的下半句,这种过度自信让曹操既感到欣赏,又倍感困扰。记得有一次,曹操赐给众人一个食盒,盒上写着“一盒酥”,众人都不明所以,而杨修却笑着说道:“这是‘一人一口酥’。”大家都觉得他机智,于是纷纷分食,而曹操得知此事后,虽然表面上称赞杨修,但心里却非常不悦。因为机智并非坏事,但如果在关键时刻总依赖机灵,往往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果然,杨修的过度自信最终为他带来了灾难。在曹操征讨刘备时,连日的大雨使得战局陷入僵持,曹操感到焦虑,发出了“鸡肋”命令。杨修误以为曹操不再继续征战,于是开始带领部队准备撤退。看到大家也开始收拾行李,曹操起初并未察觉,直到听到众人的解释,他才明白杨修自作聪明,导致军心动摇,士气大减。作为统帅,曹操怎能容忍这样的行为?为了保持军心与自己的威信,曹操最终下令处死杨修。

与许攸和杨修不同,陈琳不仅才情出众,而且能在曹操面前保持谨慎分寸。他没有傲慢自大,也没有过度解读曹操的意图。事实上,陈琳之所以能够得到曹操的重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治原因。对于曹操来说,重用陈琳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特别是在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曾命陈琳写了一篇指责曹操的檄文,恶语中伤,批评曹操的出身卑微,甚至指责他篡夺汉室。然而,曹操看到这篇檄文后,并未愤怒,反而被陈琳犀利的笔触深深吸引,认为陈琳文才非凡。尽管陈琳的言辞直白、尖锐,曹操依然宽容他,并在战后对其进行提拔,这既是对陈琳才华的认可,也是曹操在乱世中收获更多人心的一种策略。

总体来看,曹操的用人标准并非完全基于个人性格,而是更多根据实际的政治需求来作出判断。无论是许攸、杨修还是陈琳,他们的命运都与他们的能力、个性和曹操的政治考量息息相关。曹操重用陈琳,更多的还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而不仅仅是因为陈琳的才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众...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被人提到,意味着某人或某事在关键时刻恰如其...
原创 明... 诸葛亮,是刘备南下荆州后,三顾茅庐请出的谋士,他为蜀汉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关羽,具备文武双...
6 世纪查士丁尼瘟疫可能起源于... 蒙古的匈奴时期战死者大规模墓葬。匈奴战士与后来被称为匈奴的游牧民族有关。照片:BBC 新闻 伊万·...
原创 他... 清朝末期,满清王朝在北京面临着两大巨大的威胁,一方面是拥有兵权的南方汉族官僚,另一方面是虎视眈眈的外...
原创 他... 在三国时代,若谈及最为艰难的家世,毫无疑问,刘备是其中最为困难的一位。曹操尽管出身于宦官之家,但凭借...
原创 夷... 这是蜀汉命运的转折点,一场注定改变历史的战役,刘备为报兄弟之仇而发起的复仇之战,结果却成了他和蜀汉的...
明末清初,两亿汉人为何会被几十... 两亿汉人和几十万满人,不能简单的化为敌我两个阵营。 明末清初的形式,远远比这样简单归类复杂的多。 ...
原创 古... 七、孝庄皇后——清朝 作为皇太极的庄妃,孝庄皇后在她儿子福临即位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她在中国历史上...
原创 历... 自秦始皇以来,皇帝就成为了名义上至高无上的存在。虽然皇帝的权力在实际运作中往往会受到各种限制,但无论...
原创 原... “封狼居胥”这一成语源自少年将军霍去病在成功击败匈奴之后,于狼居胥山前举行祭天仪式的典故。它象征着极...
原创 关... “义绝”关羽,千年来忠义的化身。面对曹操的厚待,他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成为千古佳话。然而,当我们拨...
他应是状元,却因慈禧嫌弃其名字... 文|云初 编辑|云初 前言 清朝光绪年间,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本该金榜题名,荣登状元宝座,却因慈禧太...
原创 三... 三国谋士琅琊榜:千古风流人物的智慧博弈 一、认知迷局:当历史评判遇上 “哈姆雷特效应” “一千个读...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片展在莫...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以“并肩战斗 携手前行”为主题的图片展5日...
原创 三... 《三国演义》:诸葛亮与魏延的矛盾与蜀国后期的困境 文 | 雷爷说史 阅读《三国演义》时,不禁让人对...
原创 苏... 孝庄皇太后身边的侍女苏麻喇姑:非凡女性的传奇 苏麻喇姑,孝庄皇太后身边一位非常独特的侍女,在清朝历...
原创 明... 在中国古代专制王朝的政治体系下,都城不仅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更承载着政权的象征。迁都作为一种重大政治决...
南宁市开展2025年国际档案日... 非遗代表性项目壮族香火球展示。记者宋延康摄 档案是历史的“存储器”,记录着城市发展的脉络、民生变迁的...
原创 若...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1941年1月24日,驻守在武汉的日军第十一军,动用了第3、17和40三个师团的兵...
原创 梁... 在《水浒传》中,田虎与宋江、方腊、王庆一同并列为“北宋四大寇”。他势力的版图覆盖了威胜、汾阳、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