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7日,八路军115师的副师长聂荣臻,带领着115师独立团、特务团、骑兵营等3000多名战士,在五台山地区为中心,正式建立了晋察冀军区。在聂荣臻的带领下,晋察冀军区的实力迅速扩展。最初独立团的规模大约是1700人,但不久后,人数就增加到了7000人,团长是杨成武。
为了进一步提高军区的战斗力,晋察冀军区很快组建了四个军分区,其中杨成武担任了第一军分区的司令兼政委。最初的这四个军分区因为兵力有限,所以晋察冀军区决定将独立团的部分兵力分配给其他军分区。这样一来,杨成武所领导的第一军分区人数减少,面临扩兵的难题。为了壮大兵力,各军分区想出了不少办法,包括收编地方武装,甚至招募一些土匪,这成了当时扩充兵员的重要途径。 在杨成武所辖的一分区,有两股地方武装势力,原本他们是土匪,做一些违法勾当,祸害一方。但是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这些地方武装也意识到乱世出英雄的道理,纷纷壮大了自己的队伍,与日本人进行了几场战斗,不论胜败,至少在名义上,他们是抗日的。两股武装的头目分别是孟阁臣和赵玉昆。由于争夺地盘,这两支队伍经常发生冲突,最后互相伤害,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杨成武看到了调解的机会,于是派人联系当地的绅士,进行调解,让这两股武装不再自相残杀。随后,杨成武进一步派人劝说孟阁臣和赵玉昆,希望他们能加入八路军,一起抗击日本。两位武装头目看到八路军的实力不断壮大,加入八路军后能更好地生存,便答应了加入八路军。杨成武也没有亏待他们,孟阁臣的部队被编成第七路军,赵玉昆的部队被编为第十路军。这两支队伍总共有一万多人,为一分区的实力增添了不少。然而,孟阁臣和赵玉昆的背景复杂,他们原本有国民党背景,而且这些年过惯了山头领导的日子,养成了骄奢淫逸的习惯。八路军的纪律严格,令他们很难适应。表面上,他们似乎改造得不错,但实际上,他们私下里一直在策划脱离八路军的计划。孟阁臣是最早叛变的,他加入八路军后不久,就开始秘密与日伪军联系,答应为他们效力,甚至愿意当汉奸。 杨成武得知孟阁臣叛变后,立即组织了三个团的兵力,部署在易县附近。孟阁臣知道自己暴露了,不再隐藏,准备与杨成武对抗。但杨成武并没有选择硬拼,而是派人去做工作,特别是针对易县的士兵,他们多数不愿意成为汉奸。通过这些士兵的努力,最终在孟阁臣的部队内部形成了瓦解。于是,当杨成武率领三个团发起进攻时,孟阁臣的部队几乎没有什么抵抗,最终大部分人都主动放下武器。据说,孟阁臣被抓时正躺在床上吸大烟,最后被送到晋察冀边区处决。 为了安抚赵玉昆,杨成武给予了他很大的信任,不仅把孟阁臣的部队交给他管理,还按照赵玉昆的意愿,任命了下属各团的军事主官,但每个部队的政委依然由组织派遣,加强思想改造。然而,赵玉昆并未被组织的关怀所感化,表面上他天天强调抗日,私底下却继续与日军保持秘密联系,打算将来带领部队投靠日本,谋取官职。 杨成武掌握了赵玉昆的叛变企图,但并没有采取激烈手段,而是继续让政委们加强思想工作,强化部队的抗日决心。某天晚上,赵玉昆试图带领部队逃走,但他的部队大部分并不跟随他,最后只有300多人投奔了日本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赵玉昆知道自己迟早会被清算,于是将自己面容毁容,藏匿在民间。但杨成武始终没有忘记这个叛徒,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派人将赵玉昆抓捕归案,并最终执行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