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中兴名臣,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被合称为“晚晴四大名臣”,绝对是有功于大清朝的功勋重臣。曾国藩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同治年间,他还获封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而在曾国藩去世之后,又得到了历史上少有的文臣顶级谥号“文正”。
曾国藩的人生,简直就是成功学的典范。所以,到了近现代,他被众多人所追捧,其声望也达到了极盛期。
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功,跟他的为人处世原则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曾国藩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曾国藩自幼愚笨,但是他坚信勤能补拙。而且,曾国藩非常有毅力和恒心,他不断积累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将自己认定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在多数情况下,曾国藩也都取得了成功。这一点,可以说是曾国藩能够取得成功的最大源泉,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按照曾国藩自己的回忆,有一次有一个贼去他家中偷盗。这名窃贼爬上了房顶,发现曾国藩在背书。贼就想,等曾国藩背完书睡觉了,再去行窃。结果,曾国藩反复背诵一篇文章,都快天亮了,还没背会。
那名贼等了一夜,实在受不了了,跳下房顶,对着曾国藩将文章大声背诵了一遍。然后,贼对曾国藩说,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这么简单的文章都记不住。然后,扬长而去。
曾国藩望着这名盗贼远去的背影,目瞪口呆之后,是一片凌乱。不过,曾国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是更加刻苦的攻读。最后,总算功夫不负有人心,他在第三次参加会试时,终于考了一个三甲第四十二名,得了赐同进士出身的功名。
曾国藩愚笨,读书一般,打仗同样有点一般。
曾国藩训练湘军,准备与太平军决一死战。结果,岳州之战失败;靖港水战,又被太平军给揍了。羞愤之下的曾国藩,怒而投水自尽,幸好被部下所救。之后,曾国藩重整旗鼓,克湘潭,取武昌、汉阳,围九江,总算挣回来点面子。
结果,曾国藩还没刚高兴一会,在与石达开的湖口大战中,被太平军烧毁战船100余艘。曾国藩被迫跳船逃生,所乘船只,以及来往文书,均为石达开所得。曾国藩气的又要自杀,再次被部下拦住。
因为曾国藩总是跳船,后来,就有人就送了曾国藩“跳水冠军”的称号。
曾国藩战事上屡屡受挫,作为一代“影帝”的曾国藩,不免要表演一下。但是,表演过后,他并没有放弃。我们所熟知的“结硬寨,打呆仗”,就是曾国藩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直到现在,还影响着很多人。
在生活上,曾国藩为了纠正自己的很多坏习惯,也是坚持不懈。效果如何不知道,但是,至少曾国藩做到了每日自省其身。比如,曾国藩为了戒色,就天天写日记骂自己,一定要戒掉,不可以再犯了。唯一差强人意的地方就是,曾国藩似乎到临死前,才勉强实现了这一宏伟目标。
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中,曾表达对读书的见解:“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而在做事上,曾国藩认为:“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正是靠他所坚信的有志、有识和有恒,加上勤奋进取,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由此,他也被一些人称为古往今来“两个半圣人”中的那半个圣人,还被人称为“古今一完人”。
那曾国藩称得上“圣人”么?
我们先看一下曾国藩成为“圣人”的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自然是德行。
曾国藩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只要你不花那么多钱,那么你就不算贪。所以,曾国藩很清廉。不错么,古代官吏的基本道德准则,曾国藩做到了。然而,太平天国的宝藏,在曾国荃攻陷天京之后,却消失的无影无踪。之后,慈禧派去探查此事的两江总督马新贻也被刺身亡,引发了有名的“刺马案”。再最后,曾国藩出马亲查此案,不了了之。
难道还非要我们去证明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亲弟弟么?当然没必要。曾国藩具体干过什么,我们也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了。
再说立功,自然是对国家,或者百姓所做的贡献了。
这一点曾国藩做的非常好。他率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叛乱,力挽狂澜,挽救了末世大清,绝对是有功于清朝的功勋重臣。要不然,他也得不到中兴名臣的称号。
如果说曾国藩“舔满抑汉”是因为拿了清廷的俸禄,食人之禄,忠人之事,还有情可原。但是,他在处理天津教案之时,却一味指责天津民众,阿谀奉承法国,就不免让人鄙视了。他被骂为“曾国贼”,也并不为过。
再加上,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之时,曾经大肆杀戮。而被杀之人中,除了降兵俘虏,还有很多无辜的平民百姓。曾氏兄弟从此有了“曾剃头”、“曾屠户”、“曾老饕”的绰号。这不免让曾国藩的“立功”之中,充满了瑕疵。
天津教案和屠杀无辜百姓两件事,不但让曾国藩功劳有失,同时,还让曾氏的德行受损。
而立言,就是要写书、写信、写日记,留下自己的言论,以便教化世人。
这一点,从形式上而言,曾国藩确实做到了。他所写的家书、家训,被汇集成书,流传了上百年。特别是在清朝灭亡之后,曾国藩的遗著,被众多人所追捧,甚至很多伟人都赞不绝口。
可是,如果真的去详细了解曾国藩,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很复杂的矛盾体。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曾国藩如果毫无城府,是到不了封疆大吏的地位的。
曾国藩的真实想法,我们可能永远都猜不到。但是,他的行为我们却不妨学习一下。如果可以挤出一点时间,那么我们不妨用这些时间,写一些教人向善的内容,家书呀,日记呀,或者直接写本书,都可以。顺便,还可以把自己所犯过的错误,深刻反省一下,再加上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自己开脱一下。那么,我们很可能就会成为后世人的楷模。
世人误解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原意。
立德、立功、立言,并不是古人评断是否是圣人的标准。
这个标准出自《左传》,叔孙豹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原意是,树立高尚的德行榜样,或者建立丰功伟绩,亦或是著书立说,只要在其中一点上有所建树,那么这个人就虽逝犹生,实现万古不朽,永远被世人所铭记的志向。
不要说曾国藩并没有达到“三立”的标准,即使达到了,他与孔子、王阳明相比,还是欠缺太多了。相对而言,孔子、王阳明被称为“圣人”,还可以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而曾国藩的成就,不是他成了圣人,而是他的确做到了“不朽”三标准中的一部分,并且凭借他做到的这部分,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