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仁于曹孟德,勇过霍将军”,此人是鲜为人知的万人敌
迪丽瓦拉
2025-09-13 04:32:11
0

前言:

常有人说,文明史本质上是战争史,而战争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进程。在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战争与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紧密交织,亦为出类拔萃的将领提供了成长的土壤。追溯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孙武便已成名为“兵圣”。在提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军时,我们既能想到那些凭智谋立下赫赫战功的智将,如孙膑,也不乏以勇武著称的猛将,如廉颇等。对于这些卓越的战将,世人通常赋予“万人敌”这一称号。那么,何为“万人敌”?这个称谓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据记载,项羽年轻时因心高气傲,既不学文也不练剑,因而遭到叔父项梁的批评。项羽解释称自己想学习“万人敌”,这一话语表明,最初的“万人敌”指的是用兵之法。随着项羽逐渐崭露头角,他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也让“勇猛无敌”的意味逐渐融入其中。通常,拥有“万人敌”之誉的将领都声名赫赫,诸如关羽和张飞。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正是一位低调却同样是唐代“万人敌”的英雄,他的名字叫李晟。

一、初显英雄本色

1. 一箭却吐蕃,始有万人敌

李晟出身于陇西李氏旁支,祖上长期守卫陇右,他的父亲李钦在唐睿宗时期因战功晋升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李晟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将门之后。年幼时父亲去世,他早早就学会了自立和坚韧。身为孤儿,他不仅尽孝心照顾母亲,还常年勤练武艺。十八岁那年,他便加入了王忠嗣所统领的河西军。这支军队的主要敌人是强大的吐蕃,值得一提的是,李晟的父亲正是在与吐蕃的战争中阵亡。

自唐高宗时期的大非川之战后,唐军在与吐蕃的较量中逐渐失去了主动,开始采取防守姿态。直到唐玄宗继位后,唐朝开始加强防御,并通过修建军事堡垒展开反击,逐步恢复了优势。而王忠嗣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次,王忠嗣率军攻打吐蕃城池,却遭遇了一名吐蕃猛将的阻击,唐军损失惨重,陷入僵局。眼看攻城进展缓慢,李晟挺身而出。他张弓搭箭,眼神如电,快速瞄准敌军主将,箭矢呼啸而出,敌将应声倒地。此举令唐军士气大振,吐蕃守军则陷入慌乱,最终王忠嗣指挥全军顺势发起攻势,一举占领了敌城。事后,王忠嗣对李晟大加赞赏,称其为“万人敌”,这一夸奖非同小可。王忠嗣不仅是当时四镇节度使之一,更是大唐的重臣,因而他的评价无疑为李晟未来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后,李晟的名声迅速传遍大唐,唐代宗时期,他被调入凤翔担任重要职务,随即迎来了更加显赫的战功。特别是在平定叛乱和讨伐党项羌人方面,李晟屡建奇功,唐代宗因此加封他为正三品的光禄卿,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

2. 攘外又安内,沙场无日休

自安史之乱后,吐蕃势力逐渐崛起,兵锋逼近关中。凤翔作为关中的西大门,地位愈发重要。唐代宗为此任命李抱玉掌管凤翔军务,并将李晟升任为右军主将。三年后,吐蕃再次发起进攻,灵州(今宁夏灵武市)面临被围困的危机,李晟遂被派遣前往援救。他率千余人马日夜兼程,成功打击吐蕃军的后方,摧毁了其大量补给并俘虏了主帅慕容谷钟,吐蕃军于是被迫撤退。此役不仅展示了李晟的勇猛,也体现了他深思熟虑的战略眼光。事后,唐代宗为奖励李晟的表现,任命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升任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

四年后,吐蕃大将赞磨率十万大军进攻泾州,时任泾原节度使的马璘因兵力悬殊而失败。李晟勇敢地突破敌军包围,成功解救马璘,震慑了吐蕃军。此后,李晟因功被封为合川王,比郭子仪封王时还年轻19岁。然而,马璘对此产生了嫉妒,暗中安排李晟赴京报告。李晟因此被调入禁军,成为右神策军都将。虽然这一转调带来了一定的舒适,但李晟却不久后又再次踏上了战场,参与了唐德宗时期的蜀地防守,并成功击退了联合南诏的吐蕃军。

二、威名直冲云霄

1. 介于二贼间,补天回日月

唐德宗继位后,朝廷的内外局势日益复杂。李晟虽然屡屡立功,但却面临着多方的政治挑战。河北三镇之一的魏博镇发生叛乱,李晟第一时间带兵前往平乱。面对强大的敌军,李晟凭借卓越的指挥和战术,多次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然而,随着叛军的力量不断增强,李晟独力承担了主要压力。在几次艰难的战斗后,李晟因疲劳过度而病倒,暂时退守定州。然而,朝廷的动荡并未因此平息,泾原军在长安发生了哗变,叛军推翻了朝廷的统治。

面对国家存亡的危机,李晟迅速回到战场,带领军队迎战叛军。他不仅在战斗中展现出无畏的勇气,也凭借高尚的人格激发了将士们的士气。最终,他成功平定叛乱,重回长安,恢复了朝廷的秩序。唐德宗在得知此事后深感欣慰,感叹道,“天生晟,为社稷万人,岂独朕哉!”

2. 功能存社祏,奈何逢庸主

尽管李晟屡次为国出力,他却没有被唐德宗彻底信任。唐德宗由于过度厌倦兵事,未能及时采纳李晟的建议,这也为日后朝廷的动荡埋下伏笔。李晟深知自己的命运,尽管他为大唐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最终,唐德宗对李晟进行了调职和削权,甚至将他调回朝中,剥夺了他的军权。尽管他在许多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但李晟最终因病去世,年仅六十七岁。

结语

李晟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像霍去病那样的声名显赫,但他的勇气和忠诚同样令人敬仰。在他去世后,唐德宗为其送葬,并追封其为“太师”,定谥号“忠武”。他不仅被列入宋朝的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也被明朝的帝王庙所奉祀。李晟,作为一位真正的“万人敌”,虽名声不如一些其他将领,但他的事迹依旧值得后人铭记和崇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保... 邓小平的健康长寿曾多次成为全球媒体热议的话题,许多国内外的报刊杂志也就此发表了大量文章。一家报社曾经...
原创 1...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中国,文化知识界尤其受到重创,许多优秀的文艺工作者遭遇了巨大...
原创 郭... 在郭沫若的一生中,争议和批评几乎从未远离他。即便在他去世之后,这些声音依旧未曾消散。事实上,邓小平同...
原创 诸...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命运似乎陷入了深深的黑暗中,...
原创 他... 在湖南省西北边缘、武陵山区的核心地带,坐落着一个名叫龙山县的小县城,这是一个充满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的...
魂归秘境:欧洲冒险家的首次突袭... 公元1529年,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他的小分队到秘鲁寻觅黄金。三年前,他们的一次试探性进攻...
原创 蒋... 蒋介石在权力最盛时期,曾屠杀大量的共产党员,手段之残忍,令人震惊。当时的他,猖狂自大,浑然不觉自己的...
原创 有... 多了我也不推荐,我就推荐这本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 先科普一下作者何兆武先生。 何兆武,192...
原创 隋... 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百姓纷纷举...
原创 蒋... 说起西安事变,凡是稍有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会知道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更是...
原创 1... 在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不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既能方便您随时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不同的参与体...
原创 红... 在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可以方便地接收到更多类似的文章,并且可以随时...
原创 新... 1955年,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同时,她的丈夫甘泗淇也荣升为上将。这个时刻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也标志...
原创 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诸葛孔明的历史地位提出质疑。在尊重“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前提下,我感到十...
原创 保... 1949年2月,解放军第63军187师的参谋长杨尚德带领一支团抵达西柏坡,准备执行一项极为机密的任务...
兴盛了700年的魏晋南北朝隋唐... 公元三国到隋唐这七百年的风风雨雨,虽然朝代更迭频繁,帝王轮番上阵,然而真正长期占据权力顶层的,却不是...
中国考古“黑科技”助力乌兹别克... 联合考古队中方队员在现场工作 中国历史研究院供图 五铢铜钱 中国历史研究院供图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
原创 猛... 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蓝玉,这位曾在战场上叱诧风云的猛将,因一场谋反案件...
原创 民... 在上世纪的三十到五十年代,曾有一位风头一时无两的“大名人”,他的名气丝毫不逊色于今日的明星。他并非演...
原创 蒋... 1933年,宋庆龄公开指责蒋介石是“杀人犯”,引发了蒋的极大愤怒。这件事令他气愤异常,甚至激起了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