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琉球王国,坐落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横跨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和先岛诸岛,全长1000公里,总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琉球成为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贸易兴盛,被誉为“万国津梁”。
在元末明初时期,琉球初步形成为山北国、山南国和中山国三个王国。中山王察度成为当时中南部“中山国”的统治者,开启了琉球真正的王国历史。在明洪武五年(1372年),察度遣使来明朝朝贡,拉开了琉球与明朝的历史交往序幕。明朝皇帝赐予琉球丰富的礼物,建立起两国密切的联系。
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统一琉球王国,自此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接受明朝的册封。琉球国派遣国人到明朝的官方教育机构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同时还采用明朝皇帝的年号。在明清时期,琉球王国因其地理位置和发达的贸易而积累了大量财富。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琉球在这段时期没有正规军队,仅有数百人的卫队,明朝的册封加强了琉球在东亚地区的地位。然而,明嘉清三十七年(1609年),日本却以武力入侵琉球,俘虏了国王尚宁,使琉球成为日本萨摩藩的属国。这一入侵标志着琉球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琉球与明朝的关系。
1866年,清朝册封了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此时琉球不仅向清王朝称臣纳贡,还使用了清朝的年号,派遣官生到中国的国子监读书。然而,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日盛,产生了吞并琉球王国的企图。1872年10月,日本天皇册封琉球国王尚泰为日本藩王,其目的实则是为了侵略中国台湾,寻找借口。
在1874年的事件中,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北京专条》,其中留下后患,为日本最终吞并琉球提供了借口。尽管最终日本侵略台湾的计划失败,但清政府对台湾误杀琉球人的事件却默不作声,为日本吞并琉球埋下伏笔。
1875年5月,日本要求琉球停止向清朝遣使进贡,并不得再接受清朝册封。在日本的强大压力下,琉球国被迫同意使用明治年号、执行日本法律、改革藩制,并派遣留日学生。尽管国王尚泰在遣使北京时表示“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厉鬼,愿永为中国属国”,但清廷对此置之不理,袖手旁观。
1879年4月,日本派遣军队镇压了长达200多年没有正规军队的琉球王国,使其灭亡。琉球历史画上了句号,结束了漫长的国家存在。这一时期,琉球在与明清两代的交往中,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贸易为基础,与明朝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然而,由于日本的入侵和清政府的袖手旁观,琉球最终走向了灭亡之路。
琉球的历史充满曲折,既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衰落的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琉球与中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与日本的纷争与动荡,都构成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