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修复绝技斩获全国优秀
迪丽瓦拉
2025-09-13 19:32:12
0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科技+匠心“唤醒”千年文物,重庆修复绝技斩获全国优秀

让沉睡的石刻重绽雄浑气魄,让脆弱的古籍纸页重获新生,让斑驳的青铜器皿再现光华——重庆文物修复师们的精湛技艺,在北京赢得国家级认可。

近日,“2024全国文物修复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终评会落幕。经过13位权威专家的严格评审,活动揭晓了年度“十佳项目”及“优秀项目”榜单。

在这场汇聚全国顶尖修复成果的盛会上,重庆表现亮眼,包括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的宜宾市博物院馆藏青铜文物保护项目、丰都县文物管理所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重庆市铜梁区博物馆馆藏珍贵和重要出土石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在内的三个修复项目斩获“优秀项目”荣誉。

6月11日,重庆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三项凝结着山城智慧与匠心的修复工程,不仅成功守护了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更生动诠释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修复力量。

从石俑、书画到青铜器,重庆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石俑“重生”

科技解码千年裂隙之谜

在铜梁区博物馆,127套139件石质文物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病害缠身:裂隙如蛛网蔓延,溶蚀导致纹饰模糊,泛盐病害让表面斑驳如泪痕,更有11件明代仪仗石俑的青铜配件岌岌可危。

▲铜梁石俑修复前

如何让这些沉默的“历史见证者”重焕光彩?

重庆市铜梁区博物馆馆长张泽春介绍,文物修复项目组采用便携式荧光光谱仪(XRF)、扫描电镜等尖端设备,对病害进行“精准诊断”。针对石质裂隙,创新使用纳米级加固材料,既填补缝隙又避免破坏原始结构;面对青铜配件锈蚀,开发微环境调控技术,通过控制温湿度与酸碱度,阻断有害锈蔓延。修复后的石俑群,不仅重现了明代仪仗的威严,更通过数字化建模,为每件文物建立“健康档案”,实现预防性保护。

▲铜梁石俑修复后

“石质文物修复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历史信息的解码过程。”该项目负责人侯伊表示,一处细微的纹饰还原,可能揭示古代工匠的雕刻技法;青铜配件的合金分析,则为了解明代冶金工艺提供了关键数据。

古画“疗伤”

传统技艺唤醒纸墨丹青

丰都县文物管理所内,29件清代至20世纪初的纸质文物命运多舛:折痕如刀割,虫蛀似繁星,泛铅病害让画面蒙上灰霾,部分书画甚至濒临断裂。这些作品中,竹禅、张善子等名家真迹的艺术价值亟待抢救。

修复团队秉持“最小干预”原则,将科学与传统完美融合。针对“返铅”现象,采用3%过氧化氢精准点涂,将硫化铅转化为白色硫酸铅,再用纯净水清洗,既去污又护色;对于断裂严重的画心,以“隐补贴条”技法,用薄如蝉翼的桑皮纸加固,既保结构稳定,又留原作风骨。更令人称道的是装裱工艺——所有镶料无接头,采用“挖镶”技法,将画心嵌入整块装裱材料,最大限度还原古画神韵。

“每一幅古画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修复师指着修复完成的黄君璧山水画说道,“我们用的糨糊是自制的,pH值中性;补纸要选同时代的纤维,连光线角度都要模拟古代书房环境。”

青铜“复活”

穿越千年的合金对话

宜宾市博物院的119套青铜器,记录着从战国至明清的文明密码,却也饱受有害锈、矿化、变形的折磨。一把汉代青铜剑,表面铭文被锈层吞噬;一面唐代海兽葡萄纹铜镜,硬结物覆盖了精美纹饰;一尊清代鎏金佛像,金层剥落如岁月剥落的华服。

▲宜宾市博物馆清代铜灯保护修复前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修复研究所副所长顾来沅介绍,为了修复好这些珍贵的青铜器,项目组展开了一场跨学科“会诊”:X射线衍射锁定有害锈成分,拉曼光谱识别矿物结构,工业CT扫描揭示内部铸造缺陷。针对顽固的氯铜矿锈蚀,研发过氧化氢梯度点涂法,既除锈又护胎;对于矿化严重的器物,首创环氧树脂-玻璃钢复合补配技术,让残缺部位“新生”如旧。更具突破性的是,团队利用AI图像处理技术,将X射线扫描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精准指导纹饰复原。

▲宜宾市博物馆清代铜灯保护修复后

“我们不是在修复器物,而是在与古人对话。”顾来沅说,经过科技检测显示,一件明代铜镜锌含量竟超40%,揭示了当时特殊的合金工艺;而战国柳叶形剑的锡铅配比,则印证了巴蜀兵器铸造的精湛水准。修复后的青铜器在宜宾博物院新馆展出,汉代铜洗上“建初三年堂狼作”的铭文清晰可辨,引得观众驻足惊叹。

“文物修复的终极目标,是让历史‘活’在当下。”顾来沅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让更多文物走出库房,讲述中华文明的故事。

重庆已构建起三峡文物科技保护体系

近年来,重庆陆续建成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等文物保护基础设施,为三峡出土文物修复与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构建起三峡文物科技保护体系,辐射带动三峡库区乃至西南地区文物保护能力全面提升。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部副主任赵雄伟介绍,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三峡博物馆建立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重庆区域中心,先后开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11项,在重庆三峡库区设立了9个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改造升级,使得三峡出土文物的保存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为助力沉睡的文物“活起来”,重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将数字文物技术、VR、AR等新兴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文物修复中。观众可在重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通过半开放式的文物修复室,近距离感受“文物医生”的工作,通过高清摄像头观察文物修复的每个细节,见证文物再现光华。

“未来几年,我们要实施好重庆三峡库区出土文物修复,排除三峡出土文物险情,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更加丰富的博物馆展品,推出一系列高质量展览。”赵雄伟说。(记者 李晟)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真是让人惊讶,泰国的王后苏提达,刚从国外回国,还没休息片刻,竟然就去海上开帆船了。她的节奏一点都不拖...
原创 关... 张飞和关羽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他们都是武艺出众,情谊深厚,与刘备一同结为桃园三结义。关羽以忠...
原创 鳌... 前言 在清朝的盛世时期,鳌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复杂的权谋、忠诚与背叛。当他面临生命...
原创 宰... 我国上古时期实行禅让制,即部落首领在无法继续执政时,会将自己的位置让给更加贤能的人。例如,尧帝被后人...
狂妄言行背后是错误历史观作祟(... 历史的教训岂敢忘却!抗战胜利80年后的今天,我们绝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破坏世界和平稳定 日本首相...
原创 秦... 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寝中的代表,至今依然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下。尽管自从确认其存在至今已经有超过两...
原创 故... 首都,在古代常被称作京城,现在的首都就是北京,这座城市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所在地。回顾三千多年的封建历...
大禹治水不是神话传说!大禹治水... 夏朝作为我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代表着我国统一国家概念的正式确立。夏朝也是我国华夏民族形成的最初来源,...
原创 曹... 赵云的七进七出是三国历史中的一段传奇,至今让人感到惊叹。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为...
原创 唐... 引言 唐朝是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朝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唐朝的小商品贸易也达...
原创 我... 图腾是指代表某种文化的标志,最初的含义是指能够承载神灵之魂的象征物。在古代社会,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控制...
原创 清... 1923年6月27日,紫禁城的建福宫突发大火。溥仪怀疑宫中的太监为了私利,将珍贵的宝物偷偷藏匿,担心...
1916年6月6日,在北京中南... 1916年6月6日,在北京中南海居仁堂,病榻上的袁世凯攥住长子袁克定的手,虽手劲虚浮,眼神却满是杀气...
原创 马... 张飞位列三国二十四名将的第六,而马超则排在第五,看似马超的排名比张飞高出一头,这让许多人感到不满。因...
原创 波... 波兰,今天或许是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小国,但在历史上,它曾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大国。遗憾的是,波兰在历史上...
原创 老... 一组1931年的圣彼得堡老照片。那时圣彼得堡叫列宁格勒,1721年至1917年间沙皇俄国的首都设在这...
镇江博物馆清宫遗珍下篇碧树琼花... 镇江博物馆 清宫遗珍下篇 中国古代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制造和...
原创 关... 武圣关羽,从公元184年随刘备征讨黄巾军起,直到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10月兵败麦城,三十多年...
原创 潼...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潼关那一战,当时马超为报父仇,带着西凉铁骑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于禁顶不住十合,...
原创 孙...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辉煌的时代,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化流派。这个时期不仅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