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万岁!”“同志们!乡亲们!永别啦!”
1941年9月26日,狼牙山回荡着高亢的呐喊声,五位战士为了不被敌人俘虏,为了民族的尊严,毅然选择跳崖。
这五位英雄就是闻名遐迩的狼牙山五壮士。在他们跳崖后,三人不幸殉国,幸存的两人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一位回到家乡成为村支书,另一位在军中官至副师级。这两位英雄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追溯他们的故事。
民族精神的脊梁
狼牙山位于河北省易县,山势陡峭,山形如同狼牙般尖锐,因此得名狼牙山。
在抗日战争期间,这座山见证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那个时候,日军每天都派出飞机在阜平、五台、涞水、易水等地侦察。
某日,日军将领冈村宁次接到情报,称狼牙山藏有五万名八路军。他立即判断晋察冀军区的主力部队肯定藏匿在狼牙山,于是下令:
“第一二三旅团的中村旅团长带领八千日伪军,务必围攻狼牙山,捉拿藏匿在此的主力军!”
中村带领部队到达狼牙山山脚,凭借望远镜观察,他看见远处的云雾笼罩了山脉,以为这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正在下山。
在慌乱中,他命令炮兵开火并呼叫飞机增援。山上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然而,实际上,狼牙山的驻守并非晋察冀军区的主力,而是经过转移的五万名军民和当地百姓。上级早已识破这一点,在敌人到达前一晚,五万民众已悄然转移,只留下七连待命。
七连连长刘福山和指导员蔡展鹏决定利用山势进行反击。他们巧妙地埋设地雷并在山中各处埋伏,利用敌人必经之路制造出山上有重兵的假象。
这招成功令敌人遭遇了惨重的损失。中村看到山下冒起的烟雾和密集的枪声,以为自己部队即将取得胜利。
他急忙向上级报告:“我们已经击溃了聂荣臻的主力部队,太阳下山之前一定能活捉他,不需要增援。”
冈村宁次听后感到满意,于是取消了增援命令。
随着敌人加速进攻,刘福山被重伤,蔡展鹏决定将其藏匿,并命令六班班长马保玉带领六班坚持战斗至夜晚。
马保玉满怀决心承诺:“指导员放心,我们班一定会完成任务。”
临别时,蔡展鹏将任务托付给马保玉,泪水满眶。
五壮士慷慨赴死
在夜色降临时,五位战士被敌人逼到了险峰——牛角壶山。
当他们攀登至山顶,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三面峭壁如刀削,背后紧追着上千名敌军。大家心知肚明,今天恐怕要在此与世长辞。
马保玉对胡德林说:“看来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准备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了,德林,你怎么看?”
胡德林微笑着回应:“自从参军起,我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见过太多生死,死亡对我不再可怕。”
说完,他向家乡方向深深磕头,表达对父母的感恩。
马保玉凝视着远处的天际,思绪万千:“人终究是要死的,何时死并不重要。”
正当他陷入沉思时,宋学义的大喊打断了他:“班长,飞机来了!”
五名战士抬头,只见三架敌机呼啸而过,喷射出密集的子弹。紧接着,中村指挥的数百敌兵开始发起进攻。
战士们迅速投掷手榴弹,炸得敌人四散而逃,敌人中不少人因伤痛滚入深谷。
然而,敌军的攻势依旧汹涌而至,五位勇士的弹药很快用尽,只剩下石块可以投掷。
随着敌人愈加逼近,五人明白,他们已被完全包围。
“撤!大家快撤!”马保玉高喊。可是,四面八方都是敌人,根本无处可退。
五位战士相继与敌人握手告别,心中已做好牺牲的准备。马保玉说:“我们死在这里已经不重要了,我先跳。”
副班长葛振林坚定地回应:“班长,我绝不会被俘,我会和你一起跳,但不能让敌人得到我们的枪。”
葛振林扔下枪,其他战士也紧随其后,将枪一同抛入深谷。
胡福才感叹:“我们在这座山上经历了无数艰难时刻,吃过乡亲们的核桃、柿子,听过团长讲的古代故事,今天,我们为乡亲们保卫了安全,也为国家消灭了敌人,生死已不再重要。”
最后,五人高声喊出:“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万岁!同志们!乡亲们!永别了!”
这响亮的呐喊声回荡在狼牙山间,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敌人目睹这一壮丽场景,表情瞬间凝固,随即中村连连鞠躬,以示敬佩。
敌军终于意识到,所谓的主力部队,竟只是五名英勇的战士。
幸存者的后续
幸运的是,五名勇士中的两位幸存了下来。
一个月后,敌人撤退,李老道上山寻找幸存者,最终在半山腰发现了葛振林和宋学义。两人因树枝的接力而幸存,但都受了重伤。李老道将他们带回,并通知了军区参谋长,得到的消息让所有人泪如雨下。
几天后,一分区召开了庄重的追悼会,马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被追授烈士荣誉,葛振林和宋学义也受到了嘉奖。
他们的事迹迅速传播,成为全国人民敬仰的英雄。
宋学义在1944年因腰伤退役,回到家乡成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不仅在村里工作,致力于扶贫,还培养了子女和孙辈,让他们继续为国家服务。直到1971年因病去世,他的事迹仍被世人传颂。
而葛振林则继续参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升任副师级军官。
在退役后,葛振林始终心系教育,为孩子们讲述英雄故事,激励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他用一生证明了英雄精神永不灭,直至去世。
五壮士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