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学良晚年透露秘密:杨虎城遭老蒋灭门,因为西安事变主角是他
迪丽瓦拉
2025-09-13 20:32:09
0

提到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总是被提及为主要的事件负责人。但这场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究竟谁才是背后的主导者?这一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民间广泛讨论的焦点。

晚年的张学良终于揭开了西安事变的真相。他叹息着说:“很多人以为我是西安事变的主心骨,实际上,杨虎城才是这次事变的核心人物,我不过是名义上的领袖。杨虎城最后遭蒋介石灭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张学良停顿了一下,陷入沉思,眼前仿佛浮现出1936年那些令人动容的画面。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张学良会这样说呢?

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后,他们的扩张野心不止于此,接下来便是企图侵占华北。当时的中国局势岌岌可危,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杨虎城焦急万分,决定亲自前往石家庄,恳请蒋介石北上抗日。

抵达石家庄后,杨虎城没有片刻休息,立刻奔向蒋介石。见到蒋介石时,他眼神里满是焦虑与恳求,急切地说道:“委员长,现在日军已经侵占热河,接下来还要进攻华北,国家危在旦夕,百姓生灵涂炭,恳请您即刻北上,带领我们共同抵抗日军!”

然而,蒋介石的态度冷淡,几乎没有情感波动,只是淡然回了句:“现在还不是时候,此事我会处理,不必再说。”这次会面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气氛凝重,杨虎城带着失望离开。

不久之后,杨虎城得知,自己的陕西省政府主席职务被撤销,手中的权力被大大削弱。虽然身边的人纷纷为他鸣不平,杨虎城却淡然说道:“失去职务,削弱势力,没关系。但我的抗日决心始终未变!我们必须继续寻找抗日的伙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定能成功!”

到了1935年,为了保护东北军的实力,张学良带领部队来到西北,投靠蒋介石。初到西北的张学良对杨虎城态度傲慢,心里想着:“一个来自平凡背景的人,能有什么智慧。”即便杨虎城伸出友好的手,他只是敷衍几句,便让人离开。

随后,东北军与十七路军常因琐事发生摩擦,士兵们小小的冲突让局势变得紧张。杨虎城心急如焚,深知大敌当前,内部争斗只会加剧国家的危机。

一天,杨虎城再度前往张学良的住所,张学良依旧态度冷漠。杨虎城不以为意,依然诚恳地说道:“张将军,国难当前,日本已侵占东北,我们的枪口应当一致对外!”张学良漫不经心地回应了一声,却未能放在心上。

然而,杨虎城并未放弃,他屡次主动接触张学良,邀请他共同商讨局势。两人渐渐建立了更多的接触与信任。

某日,杨虎城与张学良促膝长谈,他的神情愈发严肃,语气沉重:“张将军,你还记得日本人如何在皇姑屯炸死了你的父亲张作霖吗?此仇不共戴天!现在他们居然还妄图吞并整个中国,我们怎能袖手旁观?联合抗日才是唯一的出路!”

张学良听后,心中一震,他沉默许久,缓缓开口:“杨将军,往后我们携手,共同抵御外敌吧。”从此,二人摒弃前嫌,开始为共同的抗日事业而努力。

1936年,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在与红军的多次交战中屡屡失利,士兵们疲惫不堪,战斗力逐渐减弱。更糟的是,蒋介石开始削减东北军的军饷和抚恤金,令张学良彻底心灰意冷。此时,蒋介石下达了紧急命令:“务必进攻红军,决不能有误!”

12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发布了强硬的指令。张学良与杨虎城私下商讨,张学良眉头紧锁:“进攻红军岂不是削弱抗日力量吗?更重要的是,这样会让同胞自相残杀,如何能行?”杨虎城重重地点头:“没错,我们不能这么做。”

12月7日,张学良满怀最后的希望,再次来到华清池与蒋介石会谈。但蒋介石仍固执己见,始终未能改变看法。张学良与他对峙了整整三个小时,最终依旧未能动摇蒋介石的立场。

离开华清池后,张学良连夜赶往杨虎城的住所:“我刚从蒋介石那里出来,他依旧固执己见,难道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杨虎城沉思片刻,突然停下脚步,注视着张学良:“我们不妨效仿古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点灵感并非杨虎城突发奇想,早在蒋介石挑起内战之时,17路军的赵寿山就曾提过此计。由于兵力不足,杨虎城未敢立即采取行动。如今张学良在西北拥有强大力量,两人觉得时机成熟,决定实施这一计划。

12月12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学良最终决定同意“兵谏”计划。王玉瓒带领部队急速向华清池进发,而杨虎城也迅速布置警戒。

当部队来到二道门时,蒋介石的一名卫士忽然质问:“什么人?”情况危急,王玉瓒立即举枪射击,“砰砰砰”三声枪响,紧接着命令部队进攻!

蒋介石被突如其来的枪声惊醒,慌乱中逃出卧室,衣服未穿整齐,甚至忘了戴上假牙。侍卫们急忙扶着他穿越后墙,艰难翻过,却不慎让蒋介石伤到了腰部和腿部。疼痛让他冷汗直冒。

东北军士兵快速冲进了华清池,四处搜寻,却找不到蒋介石的身影。正当众人焦急时,有士兵突然喊道:“找到了!他在这里!”蒋介石蜷缩在一个山洞里,伤痕累累,狼狈不堪。

西安事变后,如何处理蒋介石成了一个难题。杨虎城彻夜未眠,反复思考后决定与张学良商议:“我认为还是和平解决最好,只要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我们就放了他。”张学良表示同意。经过艰苦谈判,蒋介石最终同意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尽管杨虎城劝他:“南京之行恐怕不会有好结果,你得三思。”张学良却坚定地说:“我去向各方解释。”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张学良一到南京便被立即扣押,杨虎城也未能逃脱,最终被流放到欧美。

“七七事变”爆发时,杨虎城急切地向蒋介石发电报:“国难当头,我愿回国抗日,望批准!”但却收到冷酷的拒绝信。尽管如此,杨虎城依然决定返回,刚到香港便被捕入狱。

1949年9月6日,蒋介石下令:“除掉杨虎城!”杨虎城未能见证新中国的诞生,遗憾地在建国前夕遭遇惨死。

1990年,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记者问他:“经过这么多年,您现在怎么看待西安事变呢?”张学良答道:“西安事变,大家一直认为我是主角,但杨虎城才是真正的主角。是他坚定的抗日决心促成了事变。虽然名义上我有头衔,但策划与执行的重任全是他承担。”他顿了顿,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接着说:“人老了,见得多了,事情也看得透。如今我终于明白杨虎城的重要性,这是对他应有的尊重,也是在释然。”

杨虎城,作为西安事变的关键人物,以果敢与远见改变了当时的政治局势,为抗日救亡作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铭记与敬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西省酒文化研究会研创基地落户... 6月10日,山西省酒文化研究会授予位于市区滨河南东路的山西汉光温酒文化有限公司为副会长单位,并挂牌山...
原创 胡... 传闻中,国民党将领胡宗南的妻子不仅容貌绝美,而且身材极其曼妙迷人。她曾深深吸引过戴笠,让这位神秘的特...
原创 第... 1920年6月,陈独秀在上海渔阳里集结了李汉俊、施存统、俞秀松与陈公培,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早期...
原创 红... 作为商人,霍英东首先是一位中国人! 在香港的商界大佬中,霍英东的出身无疑是最为卑微的,但正是这样一...
祈愿、战斗与劳作:中世纪社会阶... 2025年6月11日 骑士授勋(来自 1352 年由那不勒斯的路易一世创立的结绳骑士团的法规中的微...
原创 1...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中央军中能征善战的老兵几乎全部损失殆尽,长江以北地区已无大规模战事。然而,蒋介...
原创 你... 要聊三国里最有排面的武将,关羽关二爷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这红脸蛋、长胡子、拎着大刀的形象,简直刻进...
原创 让... 三国历史中的许多故事都充满了波澜壮阔的英雄事迹,但有时候也不乏让人忍俊不禁的荒唐情节。曹操,这位汉末...
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没有满清入关... 葛剑雄葛老曾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攻读研究生,后来还长期担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对历史与地...
原创 唐... 《——·前言·——》 唐朝征服高句丽,这场历史上最为壮丽的军事胜利之一,背后隐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复...
原创 最... 历史开讲 1936年,西安事变的爆发为中国的历史进程带来了转折点。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国共两党的重大变...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 央广网长沙6月12日消息(记者 黄珂岚)6月12日,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国际会议中心...
三国乱世里,他是曹操一生的意难... 汴水河畔的战火还未熄灭,陈宫就已看清了曹操眼中的锋芒。那是中平六年的深秋,洛阳城的灰烬尚未冷却,当他...
原创 邓... 1965年冬末的一天,时任四川副省长的开国上将邓华找到西南局书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提出希望能...
原创 保... 邓小平的健康长寿曾多次成为全球媒体热议的话题,许多国内外的报刊杂志也就此发表了大量文章。一家报社曾经...
原创 1...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中国,文化知识界尤其受到重创,许多优秀的文艺工作者遭遇了巨大...
原创 郭... 在郭沫若的一生中,争议和批评几乎从未远离他。即便在他去世之后,这些声音依旧未曾消散。事实上,邓小平同...
原创 诸...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命运似乎陷入了深深的黑暗中,...
原创 他... 在湖南省西北边缘、武陵山区的核心地带,坐落着一个名叫龙山县的小县城,这是一个充满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的...
魂归秘境:欧洲冒险家的首次突袭... 公元1529年,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他的小分队到秘鲁寻觅黄金。三年前,他们的一次试探性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