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学良晚年透露秘密:杨虎城遭老蒋灭门,因为西安事变主角是他
迪丽瓦拉
2025-09-13 20:32:09
0

提到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总是被提及为主要的事件负责人。但这场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究竟谁才是背后的主导者?这一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民间广泛讨论的焦点。

晚年的张学良终于揭开了西安事变的真相。他叹息着说:“很多人以为我是西安事变的主心骨,实际上,杨虎城才是这次事变的核心人物,我不过是名义上的领袖。杨虎城最后遭蒋介石灭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张学良停顿了一下,陷入沉思,眼前仿佛浮现出1936年那些令人动容的画面。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张学良会这样说呢?

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后,他们的扩张野心不止于此,接下来便是企图侵占华北。当时的中国局势岌岌可危,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杨虎城焦急万分,决定亲自前往石家庄,恳请蒋介石北上抗日。

抵达石家庄后,杨虎城没有片刻休息,立刻奔向蒋介石。见到蒋介石时,他眼神里满是焦虑与恳求,急切地说道:“委员长,现在日军已经侵占热河,接下来还要进攻华北,国家危在旦夕,百姓生灵涂炭,恳请您即刻北上,带领我们共同抵抗日军!”

然而,蒋介石的态度冷淡,几乎没有情感波动,只是淡然回了句:“现在还不是时候,此事我会处理,不必再说。”这次会面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气氛凝重,杨虎城带着失望离开。

不久之后,杨虎城得知,自己的陕西省政府主席职务被撤销,手中的权力被大大削弱。虽然身边的人纷纷为他鸣不平,杨虎城却淡然说道:“失去职务,削弱势力,没关系。但我的抗日决心始终未变!我们必须继续寻找抗日的伙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定能成功!”

到了1935年,为了保护东北军的实力,张学良带领部队来到西北,投靠蒋介石。初到西北的张学良对杨虎城态度傲慢,心里想着:“一个来自平凡背景的人,能有什么智慧。”即便杨虎城伸出友好的手,他只是敷衍几句,便让人离开。

随后,东北军与十七路军常因琐事发生摩擦,士兵们小小的冲突让局势变得紧张。杨虎城心急如焚,深知大敌当前,内部争斗只会加剧国家的危机。

一天,杨虎城再度前往张学良的住所,张学良依旧态度冷漠。杨虎城不以为意,依然诚恳地说道:“张将军,国难当前,日本已侵占东北,我们的枪口应当一致对外!”张学良漫不经心地回应了一声,却未能放在心上。

然而,杨虎城并未放弃,他屡次主动接触张学良,邀请他共同商讨局势。两人渐渐建立了更多的接触与信任。

某日,杨虎城与张学良促膝长谈,他的神情愈发严肃,语气沉重:“张将军,你还记得日本人如何在皇姑屯炸死了你的父亲张作霖吗?此仇不共戴天!现在他们居然还妄图吞并整个中国,我们怎能袖手旁观?联合抗日才是唯一的出路!”

张学良听后,心中一震,他沉默许久,缓缓开口:“杨将军,往后我们携手,共同抵御外敌吧。”从此,二人摒弃前嫌,开始为共同的抗日事业而努力。

1936年,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在与红军的多次交战中屡屡失利,士兵们疲惫不堪,战斗力逐渐减弱。更糟的是,蒋介石开始削减东北军的军饷和抚恤金,令张学良彻底心灰意冷。此时,蒋介石下达了紧急命令:“务必进攻红军,决不能有误!”

12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发布了强硬的指令。张学良与杨虎城私下商讨,张学良眉头紧锁:“进攻红军岂不是削弱抗日力量吗?更重要的是,这样会让同胞自相残杀,如何能行?”杨虎城重重地点头:“没错,我们不能这么做。”

12月7日,张学良满怀最后的希望,再次来到华清池与蒋介石会谈。但蒋介石仍固执己见,始终未能改变看法。张学良与他对峙了整整三个小时,最终依旧未能动摇蒋介石的立场。

离开华清池后,张学良连夜赶往杨虎城的住所:“我刚从蒋介石那里出来,他依旧固执己见,难道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杨虎城沉思片刻,突然停下脚步,注视着张学良:“我们不妨效仿古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点灵感并非杨虎城突发奇想,早在蒋介石挑起内战之时,17路军的赵寿山就曾提过此计。由于兵力不足,杨虎城未敢立即采取行动。如今张学良在西北拥有强大力量,两人觉得时机成熟,决定实施这一计划。

12月12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学良最终决定同意“兵谏”计划。王玉瓒带领部队急速向华清池进发,而杨虎城也迅速布置警戒。

当部队来到二道门时,蒋介石的一名卫士忽然质问:“什么人?”情况危急,王玉瓒立即举枪射击,“砰砰砰”三声枪响,紧接着命令部队进攻!

蒋介石被突如其来的枪声惊醒,慌乱中逃出卧室,衣服未穿整齐,甚至忘了戴上假牙。侍卫们急忙扶着他穿越后墙,艰难翻过,却不慎让蒋介石伤到了腰部和腿部。疼痛让他冷汗直冒。

东北军士兵快速冲进了华清池,四处搜寻,却找不到蒋介石的身影。正当众人焦急时,有士兵突然喊道:“找到了!他在这里!”蒋介石蜷缩在一个山洞里,伤痕累累,狼狈不堪。

西安事变后,如何处理蒋介石成了一个难题。杨虎城彻夜未眠,反复思考后决定与张学良商议:“我认为还是和平解决最好,只要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我们就放了他。”张学良表示同意。经过艰苦谈判,蒋介石最终同意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尽管杨虎城劝他:“南京之行恐怕不会有好结果,你得三思。”张学良却坚定地说:“我去向各方解释。”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张学良一到南京便被立即扣押,杨虎城也未能逃脱,最终被流放到欧美。

“七七事变”爆发时,杨虎城急切地向蒋介石发电报:“国难当头,我愿回国抗日,望批准!”但却收到冷酷的拒绝信。尽管如此,杨虎城依然决定返回,刚到香港便被捕入狱。

1949年9月6日,蒋介石下令:“除掉杨虎城!”杨虎城未能见证新中国的诞生,遗憾地在建国前夕遭遇惨死。

1990年,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记者问他:“经过这么多年,您现在怎么看待西安事变呢?”张学良答道:“西安事变,大家一直认为我是主角,但杨虎城才是真正的主角。是他坚定的抗日决心促成了事变。虽然名义上我有头衔,但策划与执行的重任全是他承担。”他顿了顿,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接着说:“人老了,见得多了,事情也看得透。如今我终于明白杨虎城的重要性,这是对他应有的尊重,也是在释然。”

杨虎城,作为西安事变的关键人物,以果敢与远见改变了当时的政治局势,为抗日救亡作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铭记与敬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禹治水不是神话传说!大禹治水... 夏朝作为我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代表着我国统一国家概念的正式确立。夏朝也是我国华夏民族形成的最初来源,...
原创 曹... 赵云的七进七出是三国历史中的一段传奇,至今让人感到惊叹。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为...
原创 唐... 引言 唐朝是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朝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唐朝的小商品贸易也达...
原创 我... 图腾是指代表某种文化的标志,最初的含义是指能够承载神灵之魂的象征物。在古代社会,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控制...
原创 清... 1923年6月27日,紫禁城的建福宫突发大火。溥仪怀疑宫中的太监为了私利,将珍贵的宝物偷偷藏匿,担心...
1916年6月6日,在北京中南... 1916年6月6日,在北京中南海居仁堂,病榻上的袁世凯攥住长子袁克定的手,虽手劲虚浮,眼神却满是杀气...
原创 马... 张飞位列三国二十四名将的第六,而马超则排在第五,看似马超的排名比张飞高出一头,这让许多人感到不满。因...
原创 波... 波兰,今天或许是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小国,但在历史上,它曾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大国。遗憾的是,波兰在历史上...
原创 老... 一组1931年的圣彼得堡老照片。那时圣彼得堡叫列宁格勒,1721年至1917年间沙皇俄国的首都设在这...
镇江博物馆清宫遗珍下篇碧树琼花... 镇江博物馆 清宫遗珍下篇 中国古代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制造和...
原创 关... 武圣关羽,从公元184年随刘备征讨黄巾军起,直到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10月兵败麦城,三十多年...
原创 潼...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潼关那一战,当时马超为报父仇,带着西凉铁骑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于禁顶不住十合,...
原创 孙...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辉煌的时代,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化流派。这个时期不仅诞...
原创 佩... 国民党军队内部,攀比之风非常盛行。士兵们常常讨论各种话题,其中最热衷的话题之一就是各自的派系背景、是...
原创 忽... 大运河山东段自大王庙闸起,南至山东与江苏的交界处,北至德州市德城区第三店,途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
原创 中... 赵炜,代号902,曾深藏在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内部,凭借一纸伪造的命令,成功扭转了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满...
原创 元...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其中元朝和清朝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两个,因为它们实现了真正意...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20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
原创 水... 宋江作为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人们对他的评价各异,有些人认为他自私虚伪,处...
原创 韩... 韩信,这位汉朝的开国功臣,凭借着个人的卓越才华,帮助刘邦打破了重重困局,实现了统一天下的伟大目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