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沈阳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暨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季(第三季)”正式启动。
本场融合了法律普及、文脉梳理、考古体验的文化盛事,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指导,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文物局)主办,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市博物馆协会、中共沈阳市皇姑区委宣传部共同承办,瑞宝东方大厦支持。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紧扣“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年度主题,组织发起“全民参与、科技赋能、全城联动”系列活动,充分运用数字媒介与科技场景,在“文物保护知识全民挑战赛”决赛角逐的热烈氛围中,有力推动文物工作深度融入公众生活,致力于将文物保护打造成为全民共享的“必修课”,生动展现新时代沈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实践。
“发现文物该怎么上报?历史建筑能随意改造吗?”活动现场,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单行本及宣传册随数字屏签到同步发放,内页“一图读懂文物保护法”格外醒目。采用全数字屏展出“法护文明根脉 共奏文保强音”新文物保护法图文展,用图示解析法律条款,由讲解员生动讲述文物执法中的本土案例,让抽象法条变成“看得见、用得上”的生活指引。
活动首次全景发布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成果:完成1530处“三普”文物复核,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30余处,新发现比例15.3%,居全省前列。
活动现场,30名公众沉浸式体验了模拟体验陶器修复、纹饰制作,辽代白釉褐彩梅瓶纹样绘制。通过亲手操作,参与者近距离感受精准的断口拼接。
活动现场,还发布推出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季(第三季)11大单元、60余项活动, 目前已开展“公众考古社区示范基地开放日”“探寻沈阳11万年前的人类家园”专题活动和 “文物普查公众参与日”,还将举办 “实验室考古开放日”“考古发掘工地开放日”等活动。(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