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驾崩,三朝老臣李卫随之身亡,乾隆:一介庸奴,竟敢托名立庙
迪丽瓦拉
2024-11-08 07:22:04
0

原标题:雍正驾崩,三朝老臣李卫随之身亡,乾隆:一介庸奴,竟敢托名立庙

前言

中国历史中,雍正皇帝的驾崩和李卫老臣的身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而乾隆皇帝的即位,则掀开了另一段华章。然而,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纠葛和政治权谋却是引人入胜的故事。

乾隆面对三朝老臣李卫的离去,竟然大言不惭斥责他托名立庙,这一举动不仅震惊了当时的朝野,更引发了历史上的诸多议论和争议。今天让我们一起聊聊这段历史背后的真相!

一、金钱买官

徐州丰县,一个普通的小县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多过着朴实无华的日子。然而,在这座小城中,却诞生了一个后来在朝野间备受争议的人物——李卫。

李卫出身于一个富贾之家,家中资财万贯,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然而,他自小就性情古怪,对科举考试并不感冒,学业一直止步不前。看着儿子这般无所作为,李卫的父亲深感忧虑,生怕他将来误入歧途。

就在此时,朝廷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开放了"买官"的政策。李卫的父亲看到了这个机会,毫不犹豫地拿出六千两白银,为儿子买下了一个五品员外郎的闲职。

五品员外郎,虽然只是个虚衔,但在当时已经算是相当体面的官职了。就这样,靠着金钱的力量,李卫一跃成为了朝廷的官员。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李卫就此一蹴而就,坐享其成。相反,他在任上表现出色,工作勤勉尽责,很快就引起了上级的注意。他先后担任了兵部郎中、户部郎中等职务,逐步在仕途上有所建树。

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朝廷中并不罕见。由于科举制度的弊端,许多富贾子弟都是通过花钱买官的方式进入仕途。但是,能够在任上有所作为,并最终获得重用的,却并不多见。

李卫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他本人的能力和品德。他虽然是靠金钱买来的官职,但并没有因此而骄奢淫逸,相反,他一直勤勉尽责,清正廉洁,从不徇私舞弊。这种作风,自然会引起上级的重视。

可以说,李卫的经历,折射出了当时朝廷官员选拔制度的一些问题。虽然"买官"的现象普遍存在,但真正能够在仕途上有所建树的,却并不多见。这也说明,单凭金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真才实学和清正廉洁的品德。

二、雍正重用

尽管是买来的官职,但李卫并没有就此止步。相反,他在任上表现出色,工作勤勉尽责,很快就引起了雍正皇帝的注意。

雍正即位之初,朝中腐败横行,急需一批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人才。李卫正是这样一个人,他敢于直言不阿,大刀阔斧,毫不留情地查办贪污腐败案件。这种作风,正合了雍正的心意。

于是,雍正先后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云南盐驿道等要职。这些职位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都是肥差,从中可以捞取不少油水。然而,李卫并没有贪污受贿,而是一心一意地为朝廷办事。

在云南任上,李卫大力整顿私盐贩卖的乱象,维护了朝廷的利益。更令人瞩目的是,他还敢于查办当时权势滔天的步军统领鄂尔奇的贪污案。鄂尔奇是八旗子弟,又是名臣鄂尔泰的亲弟弟,可谓是朝中的"铁帽子王"。然而,李卫却毫不畏惧,直接对他予以查办。

这种敢作敢为的作风,深得雍正的赏识。于是,李卫一步步获得提拔,先后担任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重要职务。作为大清九大总督之一,直隶总督的权力可谓是相当巨大,不仅管辖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还兼任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等要职。

可以说,李卫从一个五品闲官,一跃成为了一品大员,其升迁之速可谓是"火箭式"的。而这一切,都源于雍正对他的重用和信任。

雍正之所以如此重用李卫,除了看重他的清正廉洁和敢于直言的作风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当时朝中腐败严重,亟需一些刚正不阿的人才来整治。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君主,雍正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清除朝中的腐败分子,必将危及国家的根基。因此,他特意选拔了李卫这样的人才,希望能够借助他的手,彻底肃清朝中的积弊。

可以说,李卫的迅速升迁,不仅是他个人的成就,也反映了雍正治国的一些考量。在雍正看来,只有拥有一批敢于直言、清正廉洁的人才,才能真正实现他的改革目标,为国家带来长期的稳定和繁荣。

三、乾隆贬斥

然而,好景不长。雍正驾崩后,其子乾隆继位。乾隆对李卫并不太喜欢,一方面是因为李卫是他父亲重用的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李卫的作风太过直爽,不懂变通。

乾隆登基之后,很快就开始清洗前朝的遗老遗臣。作为雍正重用的大臣,李卫自然也成为了乾隆的目标。

有一次,乾隆见李卫下朝后与宦官闲聊,便以"勾结内史"的罪名加以贬斥。对此,李卫感到无比愤怒和委屈。作为一个一生清白的人,竟然被如此诬陷,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从此,李卫郁郁寡欢,精神状态每况愈下。不久,他就撒手人寰,离开了这个对他而言已经陌生的世界。

乾隆虽然没有对李卫加以严惩,但也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尊重。相反,他还下令拆毁了百姓为李卫立的庙宇,理由是"李卫无非就是借着皇家恩宠,才如此的骄纵,并不是一大忠臣,他竟敢托名立庙,真是可笑"。

这番话,却是对李卫的一种侮辱。然而,乾隆似乎并不在意。在他看来,李卫不过是一个前朝的遗老,已经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

乾隆之所以如此对待李卫,除了个人的恩怨因素外,还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

首先,作为新朝的开国皇帝,乾隆必然要对前朝的遗老遗臣进行清洗,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李卫作为雍正的心腹大臣,自然成为了乾隆的眼中钉。

其次,乾隆也可能担心,如果让李卫这样的人物继续在朝中活跃,必将影响到自己的统治。毕竟,李卫是一个敢于直言的人,很可能会对乾隆的一些做法提出批评和质疑。

因此,乾隆选择了贬斥李卫,并且还下令拆毁了百姓为他立的庙宇。这不仅是对李卫个人的一种羞辱,也是对前朝统治者的一种否定。

可以说,李卫的遭遇,折射出了朝代更迭时权力交替的复杂性。作为一个能力出众、清正廉洁的大臣,他最终却难逃被贬斥的命运,这无疑是一种悲剧。

四、百姓爱戴

尽管遭到乾隆的贬斥,但在民间,李卫却备受爱戴。这一切,都源于他在任上的表现。作为直隶总督,李卫不仅治理有方,而且清廉正直,从不徇私舞弊。在他的领导下,直隶地区的河道得到了良好的整治,腐败分子被一一查办,百姓的生活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正是由于李卫的这些贡献,当地百姓才会为他立庙修建塑像,以表达对他的敬重之情。可以说,这是对李卫最大的肯定和赞誉。

然而,乾隆显然没有看到这一点。他固步自封,认为百姓立庙是李卫在"托名沽誉",于是下令将庙宇拆毁。这种做法,无疑是对民意的一种藐视和伤害。

乾隆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除了对李卫个人的不满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考虑。首先,作为一个新朝的开国皇帝,乾隆必然要对前朝的遗老遗臣进行清洗,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他看来,百姓为李卫立庙,是对前朝统治者的一种褒扬和认同,这必然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

其次,乾隆也可能担心,如果让这种"民间崇拜"的现象继续存在,必将影响到自己的威信。毕竟,作为一个君主,他必须时刻维护自己的权威,不能容许任何人或事物与之抗衡。

因此,乾隆选择了拆毁李卫的庙宇,这是对民意的一种践踏和伤害。在他看来,李卫不过是一个前朝的遗老,已经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根本不值得百姓如此崇拜。

然而,乾隆的这种做法,却引起了民间的强烈不满。毕竟,李卫在任上的表现,已经深深地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敬重。拆毁他们为之立庙的行为,无疑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和伤害。

可以说,李卫在民间的崇拜,不仅是对他个人的一种肯定,也反映了百姓对清正廉洁官员的向往和期望。在一个腐败横行的时代,能够有一个像李卫这样的人出现,自然会受到百姓的热烈追捧。

结语

李卫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经历了无数坎坷。他靠金钱买官入仕,却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清廉作风,最终获得了雍正的重用,成为一品大员。

李卫的人生轨迹,折射出了朝野之间的种种矛盾和纷争。它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靠金钱买官入仕的人,只要肯吃苦耐劳、清正廉洁,也是可以在仕途上取得成就的。

同时,它也警示我们,权力的更迭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变化,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也就如同风中的残烛,随时可能被吹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在... 武圣人关羽,一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关二爷就是武力值的代表,他的那把青龙偃...
原创 民... 关于民国时期的鲁迅先生,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他的薪资水平啦。但当时的通货是大洋,怎么计算呢?其实,作为...
原创 九... 一个平凡的四川小村庄里,竟然藏着一位战功赫赫的老英雄? 这听起来简直像是电影情节。可就在前几天,资阳...
“从老报刊透视开天辟地”专题展... 中新网广州9月26日电 (记者 程景伟)“笔底风雷——从老报刊透视开天辟地”专题展览26日在位于广州...
原创 那... 文·段宏刚 兵马俑全称为“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于西安市以东30公里处的临潼区骊山北麓,于1974年3...
勇开历史新天地(人民要论) 金秋十月,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75年,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算长。但新中国的75年,开创...
宣化区举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溯... 宣化区举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溯源研究工作专题学习讲座 9月26日,宣化区举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溯源研...
原创 剑... 一、刘羡阳的隐藏身份 刘羡阳出身于骊珠洞天,其隐藏身份主要有以下几点: - 颍阴陈氏守墓人后裔:刘...
原创 韩... 说起韩国这个小国啊,如今的许多中国人可能都会露出迷之微笑,要从经济水平上来说说它怎么着也是个发达国家...
原创 为... 说起美国,我们知道是一个移民国家。既然是移民,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其中除了欧洲的白人后裔外,人口...
原创 美... “人若是太过弱小,必然会被他人欺负。若想不被欺负,必然要先强大起来。”人们总是会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原创 狠... 众所周知,三国的大赢家是司马家。司马懿凭着超长待机的寿命,硬生生熬死了曹家三代,曹操、曹丕、曹叡,在...
原创 重... 古代中国,可以说是从各个方面领先于世界的,无论从社会发展程度还是社会生活水平来说都站在世界这个金字塔...
千年古城迎客来 9月27日,游客进入独克宗古城参观游览。 独克宗古城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距今有130...
原创 动... 《咏和亲》:“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和亲是古代皇帝的一种政治手段,牺牲女人的婚姻维护两...
原创 嬴...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据史料记载,一代女皇武则天晚年宠幸面首,尤其是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白皙俊美...
原创 欧... 关于朝代,历史没有给出准确的概念,现在较为权威的说法是:一个人或者其家族以君主制度统治一个国家的整个...
原创 1... 说起沙皇,我们知道是封建时期俄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沙皇其实是拉丁语中凯撒的音译,翻译成俄语的意思是大...
原创 黑... (文/陈达)曹廷杰是清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爱国学者,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对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历史、地理、...
兰州:一条河,一座城 转自:中国水运报 西北偏北,黄河之畔,金城兰州。   甘肃省会兰州市,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曾是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