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秦赋》的热播,使大秦热再一次回到了了人们的视野中心。秦始皇通过六世国君积累下的国力,再加上自己和秦国君臣十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在战国末年,各国都有变法改革。其中赵国通过胡服骑射成为了最后一个可以和秦国在军事上有一战之力的国家。然发生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便再也挡不住秦国的进攻。很多人会认为,这还不是那么"纸上谈兵"的赵括搞得吗?这样说的话,一是小看了赵括,二是高估了赵国。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一、天下之脊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一决雌雄的对决,也是决定战国末年走向的一次大战。最终以秦国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五万人告终。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而秦国这一战,基本奠定了日后统一天下的格局。
赵括作为赵军的主帅,当然要为赵国战败负直接责任,但长平之战的失败也不是赵括一个人的责任。他也负不起那么大的责任。
那么赵国在长平之战之前是什么样的呢?
赵国经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军事实力大增,就像一个小孩突然成为了一个国家级重量运动员。他也是单挑其他五国没啥大问题。
秦赵两国一个在西面,一个在东面。两个强者之间终会有一天会有一场大战。那么韩国的上党郡此刻就成了一个导火索,也可以说是一块肥肉,虎和狼都想吃。
公元前262年,面对秦国的步步紧逼,韩国的上党郡郡守冯亭向赵国投降。韩国明确表示愿意把上党郡献给赵国。没有任何条件,也没有任何套路,就是单纯地不想投降秦国。只要赵国愿意接受,赵国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韩国的上党郡。
赵国君臣有人表示这是烫手的山芋,有人表示白给的不要白不要。赵孝成王认为,这个简直天上掉下的馅饼,必须得要啊。就算惹到了秦国,大不了干一架呗。谁怕谁啊。
二、你换我也换
当时的赵国主将是廉颇,秦国担任主帅的是王龁。双方在长平,也就是今天山西晋城市高平那一带,沿着长平城左右五十多里的山地各自进行军事建设,东西对峙。准备开始一场大战。
然而赵军主将廉颇一直不准备主动出击。任凭秦国各种挑衅,廉颇就是不给秦国决战的机会。双方当时加起来共有一百万的人在长平僵持。就这么耗了两年多,一百多万人,要花很多的财政,秦赵两国都下了血本。
面对廉颇的坚守不出,一直没有任何成果,赵孝成王表示很气。我给你那么多人,那么多钱,就是让你在前方看风景呢?然后就多次派人催促廉颇出战。让廉颇赶紧拿出成绩来,不然耗时间长了,赵国会坐吃山空的。
别看赵国很急,一直在拖着的秦国也很着急。秦国的相邦范雎出了一个反间计。收买了赵国朝廷的很多大臣,再加上秦国在赵国的间谍。四处宣传,秦国真正怕的是赵国的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廉颇坚守不出不足为惧。要是带兵的是赵括,那秦国马上就投降,反正也打不过,不愿意徒增伤亡。
赵孝成王本来就心急如焚,再加上廉颇也没有一点进展,就知道花赵国的钱。这时候赵国邯郸城内一片都是期盼赵括出战。赵孝成王于是决定让赵括去前线把廉颇给换下来。
当秦昭襄王知道赵国主将换成了赵括以后,心里乐开了花。廉颇打持久战的方式正让秦国头疼呢。他这样做真是雪中送炭啊。高兴之余,他顺手把秦国的主将由王龁换成了武安君白起。让王龁给白起当副将。并且下令,如果有人敢把秦国换将的消息泄露出去,有一个杀一个。
三、四十多万人啊
公元前260年七月,赵括达到长平,准备大显身手。赵括刚到主帅大营就更换了廉颇严防死守的战略方案。直接主动率军出击,大举进攻秦军。打算打破僵局,一举打败秦国,成为霸主。
很多人要说:他不是只会纸上谈兵吗?现在赵括到底打仗行不行我们不得而知。就算他会打仗吧。然而那也要看对手。他的对手是秦国的武安君白起。白起打仗从无败绩。整个战国,约有一百多万人都是他杀的。即使赵括能打仗,在白起这也是小巫见大巫。
赵括大举进攻,秦国并没有与之硬刚。选择了假装战败逃走,给人一种秦国确实打不过赵军,害怕赵括的假象。与此同时,白起设了两处伏兵,赵军没发觉,一直以为秦军打不过自己,疯狂追击,一直追到了秦军大营。
但是秦军大营特别坚固,防守措施也做得特别好。赵军根本打不下来,而秦军的一支两万五千人的突袭部队已经切断了赵军后路,另一支由五千骑兵组成的快速部队,迅速插在了赵军各军营之间,切断了赵军各个军营之间的联系,就连赵军的运量通道也被堵死。赵军的后勤被阻截了。
赵军这边非常被动,白起派人猛攻赵军。赵军打不过,一边死守,一边派人向邯郸方面寻求支援。秦军在前线奋力拼杀。远在秦国的昭襄王得知赵国的运粮通道被截断,亲自赶到河内,给所有的黔首都自动升一级的爵位,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赶往长平战场前线,拦住赵国方面的支援。断了赵国的后勤,让赵国军队无饭可吃,饿死赵国士兵。
九月,赵国士兵断粮已经到了四十六天,开始杀战马,杀完战马又互相残杀充饥。最后实在没什么可吃的了。打算最后赌一把,能突围就反败为胜。突围不了输就输了。
当时赵军编成四队,轮番进攻了四五次,用了最大的力量,但是没有实际效果,仍然在秦国的包围圈里。赵国主将赵括亲自带队和秦军肉搏,结果被万箭穿心而死。主将一死,赵国士兵军心大乱,已经溃不成军。
所有人决定向秦军投降,但是这么多人粮食也不够吃啊。秦军主将白起担心赵人抢秦军的粮食,便一面假意宣布接受投降,另一面却想着坑杀所有赵人。于是就把人全部活埋了,只留下二百多个未成年的士兵回去邯郸报信。
长平之战赵国先后损失四十五万,消息传到首都邯郸后,赵国举国震惊。
结语
赵括作为长平之战的主帅,必须要为赵军的惨败负直接责任。两千多年来,赵括一直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国人的心目中。但是,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付出了举国之力进行的对决,不是一方主将的个人能力就能决定的。
在长平之战之前,秦国的综合国力就已经很强了,单挑六国中的任意一国都没什么大的问题。这来源于战国初期秦孝公主持的商鞅变法。
赵国的军事实力本来是可以和秦国一战的,但是当年的胡服骑射只改革了军事,但秦国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建设全方面的改革是整个六国都无法比拟的。
而且秦国的供应士兵作战的粮食产地远超赵国,而且赵国的粮食产量和质量也远不如秦国。综合国力是秦国碾压赵国的,所以一开始赵国就是必输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