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二战期间苏联一次重大失误,由于太怂,差点满盘皆输
迪丽瓦拉
2025-09-15 09:32:34
0

1941年,整个欧洲已经普遍预料到德国将发动对苏联的进攻。中国方面、英国方面早有警告,甚至苏联自己派出的间谍“佐尔格”也反复传递情报,但斯大林却像是充耳不闻,将这些关键信息统统视若无睹。结果,苏联边境毫无防备,军队也未做好充分准备。德军凭借数十万大军,在炮火骤响中迅速穿透苏联边防,直捣苏联腹地。等苏军反应过来时,前线已经成了火海,斯摩棱斯克和布良斯克等战略要地接连陷落。

这次战役中,德军轻松取得胜利,而苏联则付出了惨重代价。失败的根本原因并非兵力不足,而是苏联高层迟疑不决、决策失误,错失了最佳应战时机。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300万兵力大举越过边境。德军炮火迅速覆盖苏联边防线,空军展开大规模轰炸,摧毁了苏军的多个机场,坦克群迅速深入苏军防线腹地,令苏军措手不及。

苏联边防部队尚未完全反应过来,通讯线路便被切断,大量战机还未升空就被炸毁在跑道上。开战初期,苏联红军损失了数千架飞机和数十个师的地面部队,前线陷入极度混乱,部队失去联系,司令部甚至无法掌握各兵团具体位置,这种瘫痪状态持续了好几周。

斯大林对战争爆发表现出极度犹豫。战争前夕,英国和中国多次发出预警,苏联驻日本大使馆的情报部门连续多日发回密电,确认德国军队正在集结。但斯大林坚信这是“虚假挑衅”,命令军队禁止任何反应性调动,边境部队处于松散状态,重兵却仍部署在苏波边境线上。

正因为如此,德军“巴巴罗萨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北方集团军直指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迅速攻克基辅,中央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方向横扫苏军防线。苏联西线防御溃败,大量重要城市相继失守,部队撤退混乱,战斗力几近崩溃。德国方面本预期三个月内能够彻底击败苏联,这场溃败进一步验证了他们的判断。

到了9月底,德国高层决定加快攻势,发动代号为“台风行动”的攻势,目标是拿下莫斯科,彻底摧毁苏联的中枢指挥。中央集团军群兵分三路进攻,德军第2集团军和第2坦克集团军从南面突破布良斯克,第3和第4装甲集群从北面合围,形成钳形包围,围堵苏联首都。

然而苏联高层依旧判断失误,大量重兵部署在斯摩棱斯克-公路正面,严重低估德军主攻方向。苏军战术仍采用平推式防御,纵深极浅,仅有15至20公里,火力配置极为稀疏,根本无法抵挡德军装甲部队的快速穿插。以布良斯克方向为例,苏军第50、第3、第13集团军合防区的炮兵密度仅约每公里4门,坦克密度更是仅0.3辆,而德军在火炮、坦克和空军数量上均有数倍优势。

苏军战线被拉长成一条细线,兵力跟不上,补给严重不足,通讯系统瘫痪,调动只能依靠临时指挥,完全落后于德军高速推进的节奏。10月2日清晨,德军第3和第4装甲集团从杜霍夫希纳和罗斯拉夫利发起猛攻,当天即突破苏联西方面军防线,直插西翼,数小时内切断苏军第19和第20集团军两翼,令西方面军后方空虚暴露。

德军没有正面硬拼,而是像掏口袋一样,包围苏军主力。10月2日,德军第10装甲师在菲舍尔少将指挥下强渡德斯纳河东岸,全师随后一分为二兵分南北,第7装甲团北翼战斗群夜间推进,占领朱奇诺夫南侧要道。10月4日,该部队前进至朱奇诺夫东北12公里处,截断了通往莫斯科的主要交通线。

但燃料短缺成为最大瓶颈,战斗群几乎停滞。直至10月5日清晨,油料补给赶到,推进才得以恢复。10月6日,第7装甲团第2营占领当地机场,晚间21时,第69摩步团第2营完成合围,德军第7和第10装甲师会师,形成一个完整的包围圈,苏军四个集团军被困“锅”中。

与此同时,南线由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团军穿越罗斯拉夫利南部地带,切入布良斯克西侧。10月14日,德军发动总攻,苏军第50、第3、第13集团军遭到合围。德军动用5个军团完成封锁与压缩,形成第二个包围圈。

这两处合围共围困或歼灭苏军88个师,约67.3万人,成为二战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之一。德军仅用11天时间彻底清理战场,消灭被围苏军。苏联方面则紧急调集新兵固守莫斯科外围,战场上已无完整兵团,莫斯科周边几乎成为一片真空。斯大林终于放弃幻想,任命朱可夫接手西方面军,展开全面防御动员。

10月10日,朱可夫上任时,布良斯克已被包围,德军推进至加里宁、卡卢加、莫扎伊斯克防线。苏联最高统帅部连夜制定城市防御计划,动员45万市民修筑壕沟和堡垒,成立民兵团,准备在城区展开巷战。前线则将残余部队与新建部队混编,集中部署在图拉和姆岑斯克方向实施伏击。

图拉方向成为关键突破口。德军试图绕过主防线,从东南包抄莫斯科。苏军调集近卫步兵第1军和卡图科夫第4坦克旅支援,在奥廖尔—图拉公路展开顽强阻击,采取“打完就退”的战术,多次设伏打击德军先头部队。

从10月3日至14日,德军被迫在别廖夫和姆岑斯克一线滞留两周。这段时间成为苏联调整战线的关键窗口。德军推进速度放缓,战线拉长,补给断续,陷入胶着。10月18日,德军虽然突破莫扎伊斯克,但部队已极度疲惫,天气转冷,道路泥泞,空中支援困难,坦克推进速度显著下降。

苏联重新整编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从北、中、南三路发动反击,最终在莫斯科外围筑起坚固战略防线。莫斯科未被攻陷,战线稳固,苏军冬季反攻的序幕即将拉开。

布良斯克战役,成为苏联二战初期最惨痛的教训之一,也深刻暴露了苏联指挥体系的致命弱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提到历史上最彪悍的土匪,很多人都会想到马鬃山上的黑喇嘛。虽然他只是一个土匪头子,但他的彪悍程度确实非...
咸阳首次发现北魏早期墓葬 11月21日,记者从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一座...
原创 承... 承天寺塔位于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南街西侧,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塔,堪称宁夏文化的瑰宝。从西夏毅宗天佑垂圣元...
“军国主义”为何能在日本存续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军国主义势力没能在日本得到彻底清算,“军国主义”这块有毒的土壤为什么能够在日本存...
G20峰会在南非开幕 拉马福萨... 当地时间11月22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正式开幕。南非总统西里尔...
原创 李... 李鸿章在晚清历史上是个大人物,官做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办过洋务运动,还签了不少条约。 他一辈子娶了...
原创 汉... 汉昭帝刘弗陵是西汉的第八位皇帝,他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刘彻。在刘弗陵的统治下,汉朝与匈奴签订和亲...
原创 史... 谈到中国古代的盛世时期,很多人都会想到汉朝和唐朝。这两个朝代不仅政治强盛、经济繁荣,还是许多历史事件...
珠江起源最常见的说法在哪里:从... 在讨论中国南方重要河流时,珠江的名字总是伴随着丰饶与活力。人们熟悉珠江三角洲的繁华、珠江口的海洋气候...
花脚大仙分享:《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尽长江滚滚来 ——长江与中华文明展之五 长沙博物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
原创 中... 孙权曾采取了一项非常规的措施,发行了面值高达五百的大泉五百大钱,这一举动至今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中仍然被...
原创 大... 郭鹤年,马来西亚首富,于1923年10月6日出生,迎来了他百岁的寿辰。他不仅是马来西亚华人商业的杰出...
原创 打...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决定性时刻。新四军第五师的第十三旅驻扎在湖北大悟山一带,面临着日伪军和国民...
原创 秦... 匈奴是一个非常勇猛的骑马民族,可以说这个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历史交织了整整六百年。提到匈奴,人们脑海中首...
原创 历... 薛仁贵是唐朝初期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在唐高宗时期的征战中立下了显赫的战功,东征西讨,屡次凯旋。然而,在...
原创 曹... 曹操获得赤兔马后,为什么没有将它赠送给许褚或徐晃,而是送给了关羽呢?这个问题一直让人好奇,今天我们来...
原创 黄... 黄埔1期到6期的毕业生,在蒋系部队中,是一群非常特别的存在。虽然蒋介石一直对自己亲信的部队有着极大的...
原创 新... 1945年7月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伪和平救国军第一军军长杜新民刚刚送走一位访客,转身回到客厅。突然...
原创 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回望过去,会发现那个时代充满了革命的风潮。正是在那些充满血与火的战斗中,无数...
原创 孙... 辛亥革命后,原本属于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却被封建军阀袁世凯所窃取。在孙中山先生退位后,袁世凯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