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两次拒绝为其立庙?真是因怀恨在心
迪丽瓦拉
2025-09-15 10:32:07
0

文:小玉 编辑:小玉

建兴十二年秋,五丈原上,蜀汉的国士星辰陨落。诸葛亮在疲惫与病痛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消息传来,蜀地的百姓纷纷请愿为他立庙祭祀,以表达他们的无尽敬仰。然而,后主刘禅两度拒绝了这一请求。我们透过历史的尘埃,细细剖析史料,会发现这并非是一种怨恨的表现,而是一种更为深远的政治智慧。

那年,诸葛亮已经年届五十四。自建兴十年起,他便为北伐曹魏筹划了三年的准备,终于在建兴十二年发动了第五次北伐。这次他从斜谷道出兵,驻扎于渭滨五丈原,稳固后方。他的目标不仅是战争的胜利,更希望在北伐过程中加强蜀汉的粮草供应。为避免以往因兵员不足、粮草断供而失败的历史教训,他在渭滨一带组织了大规模的屯田,为长期对抗魏军做好准备。

魏国的司马懿深知持久战的威力,于是也选择了坚守。他命魏军背水而筑营,守而不出。两军对峙已超过百日,尽管诸葛亮屡屡派兵前往挑战,但司马懿始终不为所动。在这持续的僵持中,诸葛亮的身体却在不知不觉中急剧衰弱。司马懿派人秘密侦察,得知诸葛亮常常早起晚睡,公务繁忙至极,凡是二十杖以上的惩罚,他亲自过目,吃饭不过几升。由此判断,诸葛亮的时日已不多。

终于,在那年八月,诸葛亮因劳累过度,病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临终时,他根据预定计划安排杨仪和费祎负责指挥各路军队撤退,魏延和姜维则被指派担任断后任务。尽管他在最后的时刻依旧严谨从容,这位伟大的丞相还是陨落了,震惊了整个蜀汉。

诸葛亮的死讯传到成都后,刘禅的反应令许多人始料未及。年仅28岁的他,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悲痛和冷静。史书记载,在得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后,刘禅悲痛欲绝,甚至一度哭倒在龙床之上。然而,他没有因个人情感而失去政治理智。迅速下达命令,成都实行宵禁,全城进入紧急状态,显现了他在极度悲痛中依然能保持政治敏锐度。

接着,刘禅为诸葛亮追谥忠武侯,并为其素服发丧三日。当诸葛亮的灵位自前线运回成都时,刘禅亲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迎接,以最庄重的礼仪迎接这位为国捐躯的丞相。这些行为,不仅是对诸葛亮的深切敬意,也反映了刘禅对其贡献的高度肯定。

然而,诸葛亮的死却并非全然没有争议。朝中有名为李邈的官员,竟敢向刘禅上奏,提及历史上威胁汉室的权臣吕禄、霍光,暗示诸葛亮权力过大,甚至令皇帝都生畏,恐导致奸臣横行。李邈在奏疏中写道,自己在诸葛亮的威势下常感心惊胆战,如今诸葛亮去世,蜀汉“宗族得全”,形势“大小为庆”。

面对这样的奏疏,刘禅毫不犹豫,立刻将李邈处死。这一举措彰显了刘禅在政治上的果断与对诸葛亮的深厚感情。值得一提的是,朝中并非没有类似李邈之类的声音。李严、廖立、来敏、魏延等人也对诸葛亮的专权有所不满,只是由于诸葛亮生前的威严,他们未敢公开表达。然而,刘禅在面对这些言论时,毅然决然地以实际行动捍卫了诸葛亮的名誉。

诸葛亮去世后,许多官员和百姓纷纷请求为他立庙祭祀,但刘禅因“违背礼制”而拒绝了这一请求。根据汉代礼制,只有皇帝和诸侯王才能享有立庙的荣誉,即使是功勋卓著的臣子,也不能破坏这一制度。刘禅的决定遵循了这一传统,并且经过朝廷广泛讨论,朝臣普遍认为此举符合法理。在严格的礼制面前,个人情感往往显得微不足道。

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不再设丞相职务,分散了原本集中在丞相手中的权力。政事由尚书令负责,军权则交由大司马管理,而大将军为最高军事统帅。这一举措体现了刘禅的政治智慧和对权力制衡的深刻理解。他通过这种分权安排,防止权力再次集中在一人手中,避免出现类似诸葛亮那样的专政局面。

虽然朝廷拒绝了立庙的请求,但诸葛亮在民间的影响力并未减弱。百姓们在每逢节日自发地祭祀诸葛亮,形成了广泛的民间祭祀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反映了诸葛亮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也迫使朝廷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在这种强大的民意压力下,刘禅最终作出了立庙的决定。

判断刘禅是否对诸葛亮怀有怨恨,最直接的证据便是他对诸葛亮后代的态度。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诸葛亮去世时年仅八岁,九年后,他不仅娶了刘禅的女儿,而且在短短六年内便被提升至尚书仆射,封为军师将军。这种晋升速度在古代社会几乎不可思议。如果刘禅真的怀恨在心,他完全可以冷落或打压诸葛瞻,但他选择了相反的做法,给予了极大的关爱和支持。

此外,刘禅还继续支持姜维的北伐,前后进行过11次之多。即便在诸葛亮去世后,他依然坚持这一战略,显示出他与诸葛亮在政治理念上的高度一致。如果刘禅真心反对诸葛亮的路线,完全可以停止北伐,休养生息,但他选择了继续推进北伐,这表明他在政治理念上并未改变。

在延熙五年后,再度有人提议为诸葛亮立庙。史书记载,“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即便此时再次有人提出在成都立庙,刘禅依旧没有同意。事实上,在都城为一位臣子立庙,不仅是一种祭祀行为,更是一种政治象征。如果让臣子在都城立庙,可能会削弱皇权,甚至对刘禅的统治构成威胁。因此,刘禅的拒绝展现了他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和对潜在风险的敏感度。

诸葛亮去世不到一年,刘禅便通过果断措施处死了数位大臣,这些人或反对诸葛亮的政策,或在诸葛亮去世后试图挑战既定方针。刘禅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有效震慑了政敌,维护了蜀汉的政局稳定。

时间到了景耀六年春,距离诸葛亮去世已经近三十年。此时,蜀汉的政权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魏国司马昭调兵遣将,准备大举攻蜀。就在这危急时刻,习隆、向充等大臣再次建议为诸葛亮立庙,以凝聚民心、振奋士气。经过深思熟虑,刘禅终于同意了这一提议,为诸葛亮在沔阳建立了庙宇。

沔阳是蜀汉的北方门户,诸葛亮多次北伐的起点。在这里建立庙宇,既是对他伟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在日本占领东北之后,他们迅速带着先进的设备展开了石油勘探活动。然而,他们能否最终发现油田,仍然是一个...
原创 秦...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统一天下的朝代是秦朝,虽然秦朝的存在时间相对较短,但它仍然在后世被誉为“霸秦”。...
原创 征... 好的,我会在保持文章原意的基础上,改写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尽量保持稳定: --- 水泊梁山的英雄...
原创 孔... 蜀汉为何屡次北伐?诸葛亮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众所周知,蜀汉在魏蜀吴三国中,实力最为薄弱,几乎没有...
原创 刘... 很多人认为刘备最终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缺乏能够帮助他打拼的俊才。相较于曹操麾下的名将如云,刘备手中...
原创 杨...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杨广和妹妹乐平公主杨丽华一同巡幸张掖。然而,途中杨丽华突然病重,病情迅速...
原创 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随着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相继死亡,法西斯势力的崩溃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最终,盟...
原创 隐... 在济南的一个老旧街区,有一间不起眼的小诊所,灰色的砖墙和老化的木窗框上覆盖着岁月的痕迹,岁月的磨砺让...
原创 匈... 战国时期的匈奴崛起 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仍然充满了诸侯国间互相争斗与吞并的激烈局面。就在...
原创 他...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丰富一些细节描写: --- “把城里的医生全都请来给我...
原创 勾...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很多人从小就认为,勾践是一个坚忍不拔、充满耐性和智慧的人,...
原创 左...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些。 --- 1868年1...
原创 尉...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专程前往庆善宫游幸。庆善宫原本是唐高祖李渊早年在武功的一处旧居...
原创 岳... 南宋绍兴十二年腊月二十九日,年仅三十九岁的岳飞,在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处死刑,英勇的将领就此陨...
原创 希... 美国的崛起,正如偏居一隅却能独霸天下。这段历史中,美国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从一个原本被殖民的后发国家...
原创 左... 好的,我帮你对这段历史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加丰富。字数会尽量控...
原创 苏...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将每段内容改写一遍,保持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文章更丰富。下面是...
原创 渭... 《——·前言·——》 公元621年,突厥的可汗颉利领导着庞大的骑兵部队,迅速逼近唐朝的西北边疆。突...
原创 铁... 公元1246年,铁木真的孙子贵由,在其父亲窝阔台死后五年,通过蒙古“忽里勒台”大会的选举,成为蒙古帝...
原创 戴...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