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22日,清风店战役圆满落幕,由杨得志将军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经过几天激烈的战斗,战场上的清理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共俘虏了1.14万敌军,击毙或打伤了超过2700人。再加上与保北阻击战一起,累计歼敌超过1.8万人,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中共中央对此次胜利做出了高度评价,表扬这一战绩“创下了晋察冀地区歼敌的新纪录”。
随着清理战场的进展,俘虏名单逐渐浮出水面,然而有一位高层军官始终没有找到,他就是第三军的军长——罗历戎。按理说,罗历戎的逃跑几乎不可能成功,凭他的身份和身手,他绝不会轻易死于战斗。那么,究竟他在哪里呢?他真被击毙了吗?所有人都开始焦急地猜测。在大家焦虑不安时,独八旅旅长徐德操却高兴地打来了电话:“罗历戎没跑,我们抓住了他!”
徐德操与罗历戎的故事颇有些戏剧性。罗历戎在局势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决定化装逃亡,他换上了士兵的衣服,装作一名普通炊事兵,趁混乱带着300多名士兵逃出战场,一路朝东南方向逃窜。没想到,他在南合庄的路上碰上了独八旅的战士,结果被他们逮个正着。独八旅的士兵虽不认识他,但凭经验觉得他必定是一名军官,于是将其拘捕,并暂时关押在院中。
当时,独八旅的指挥官徐德操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对,他以为这些俘虏都是普通的敌军官兵,按照常规程序,应该稍作审问后就能释放。但巧合的是,徐德操与罗历戎早有一面之缘。徐德操是长征时期的老红军,曾任八大参谋之一。1946年上半年,国共停战谈判期间,徐德操曾与罗历戎有过接触。那时,谈判以破裂告终,双方迅速转入全面内战。在离别时,罗历戎曾对徐德操说:“你是个人才,要是你在那边不干了,来我这里吧!”
徐德操听了这话,心中颇为不悦,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心中暗自记下了这个“约定”。他冷静地回应道:“罗代表,你等着瞧吧,三年内我一定能在俘虏营里看到你!”
一年多后,徐德操走进俘虏营,看着那些东倒西歪的俘虏,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认出罗历戎,直到一个偶然的细节发生:一名俘虏随手扔了一颗小石子,正好滚到另一名满头纱布的俘虏脚边。那位俘虏迅速低下头,似乎有些不自然。徐德操眼尖地捕捉到了这一微小的动作,忽然感到有些熟悉。他盯着那名头缠纱布的俘虏,心中越来越觉得似曾相识,便问道:“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记得我吗?”
那名俘虏的眼中闪过一丝慌乱,急忙摇头:“不、不认识……”
徐德操再次仔细端详了他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原来是你,罗军长!你不认识我,我可记得你!你还记得当时在石家庄谈判时,我说过什么吗?我说不到三年一定能在俘虏营里找到你,现在三年还没到,才一年多,我就把你抓住了!”
听到这话,罗历戎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身份了。尽管他知道解放军对待俘虏有一套政策,但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成了俘虏。杨得志将军得知罗历戎被俘后,立即下令派人将他送到野战司令部。
罗历戎似乎想通过某种方式保命,提出要求见聂荣臻——他的老乡、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的老师。杨成武把这一请求汇报给聂荣臻,得到批准后,罗历戎和其他几名高级俘虏一起被送到了阜平县史家寨的土地会议会址。
当杨成武与他们见面时,首先对罗历戎表示了钦佩:“罗军长,孤身一人走这几百里路,真的不容易。” 罗历戎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些许失落:“我判断失误,你们的主力不是在保北吗?怎么这么快就过来了?”
杨成武微笑道:“兵贵神速!”
罗历戎虽然是个老练的军人,心中对解放军的俘虏政策多少有些了解,但他依然心生忐忑,不知道自己会面临怎样的对待。杨成武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轻描淡写地说道:“让你受惊了,别担心,我带你去见个老乡。”
杨成武把罗历戎带到了聂荣臻司令员的临时指挥部。聂荣臻见到罗历戎,先是与他握了握手,并请他坐下。聂荣臻开门见山地说道:“这次内战是蒋介石逼着我们打的,你们为他卖命,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你愿意留下,我们会为你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如果你们愿意回去,我们也会放你们回去。但无论留下还是回去,都应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在此后,罗历戎被送往劳动改造,1952年转入战犯管理所,经过8年的改造后,获得特赦。直到1983年,罗历戎实现了政治上的转变,成功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而当年在俘虏营里认出罗历戎的徐德操,继续在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他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之后担任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工程兵指挥学院院长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