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失败不仅仅源自他指挥混乱,更与他的人事用人方式有着密切关系。虽然在他的麾下并非缺少能征善战的将军,但他却很少真正重用那些有实力的将领。
在蒋介石身边,有三位将领被外界戏称为“三大饭桶”,实际上,如果他能少用其中一人,或许就不会遭遇如此惨重的失败。那么这三人到底是谁?他们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得重用的呢?
首先必须提到的是刘峙。刘峙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更是被蒋本人称为“福将”的重要人物。早年间,刘峙在五虎上将中地位最高,正如著名的“总座高见”中所描绘的主角就是他。刘峙巅峰时期的声望远超卫立煌,甚至连顾祝同都无法与之相比。他不仅是陆军上将,还兼任河南省主席,是蒋介石早期最看重的将领之一。蒋介石曾言:“智将不如福将”,这句话正体现了他对刘峙的独特评价。刘峙人生的关键转折点是进入黄埔军校任教官,正是这段经历使他与蒋介石结缘。
回顾刘峙的前半生,确实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他不仅善于站队,战场上也有一定的战绩。在军阀混战时期,刘峙多次立下战功,正是凭借这些战绩,他才得以接近蒋介石,受到重用。第一次东征结束后,刘峙便升任团长,不久又晋升师长,而当时的蒋鼎文还只是一个普通团长。正是因为他当时表现出的能力,才被安排在中山舰事件中担任重要角色。
在围剿共产党红军的行动中,刘峙毫不手软,因而获得了蒋介石的器重。必须承认,蒋介石为人复杂,有时也非常讲究旧情。例如刘峙,蒋第一次下野时,刘峙果断支持蒋介石,并极力劝说他不能离开政治中心。如此忠心耿耿,蒋介石怎会不感动?这也解释了为何刘峙即使战场上屡屡失利,蒋介石依然不曾严厉惩罚他,甚至在他犯错时,还常常暗中帮他收拾残局。
事实上,蒋介石麾下的很多人,都是因早年军阀混战和北洋军对抗中取得了一些小成绩才成为他的嫡系,但那些战斗力远远无法和共产党或日军相比。更不用说刘峙在抗日战争期间曾闹出不少笑话。当年蒋介石派他围堵共产党红军时,长征途中刘峙几乎被红军活捉。抗战时日军攻势凌厉,刘峙被打得晕头转向,蒋介石多次发电询问他位置,结果刘峙一会儿说自己在河南,一会儿又跑到河北,被戏称为“长腿将军”,意指他撤退速度极快。
有人不解,为何蒋介石会重用这样一个贪生怕死、战斗力平平的人?答案就在于刘峙的忠诚。蒋介石曾坦言,刘峙战斗力不强没关系,忠诚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人手紧缺时,再次启用刘峙,并赋予他六十万大军,尽管最后这支部队只剩下五万人。
第二位是被誉为“天子门生”的胡宗南。在蒋介石麾下,胡宗南堪称嫡系中的典范。短短两年内,他从小兵晋升为少将,成为黄埔军校中首位被授予少将军衔的人。谁能掩盖胡宗南的锋芒?他不仅是黄埔的第一少将,还是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和兵团总指挥。蒋介石对他信任有加。但遗憾的是,胡宗南个人实力并不出众,他的重用更多靠的是谄媚和讨好。
谈及胡宗南的战绩,甚至连刘峙都得让开三分。1930年代初,蒋介石命他围剿共产党红军,尽管兵力占绝对优势,却毫无进展。三年后,他再次奉命围剿,结果差点被红军活捉。兵力远远超过对手,却频频失败,足见其指挥能力之低。后来进入陕北,胡宗南本想一举拿下延安,赢得蒋介石的赏识,但结果落得一无所获。蒋介石虽能忍耐,仍将他置于重要位置,继续派他进攻延安。
胡宗南率领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延安,然而抵达时才发现整个延安早已无我党兵士,那些情报是共产党故意放出的假消息,十万人被耍得团团转。此时胡宗南学会了一项“新技能”——谎报军情。蒋介石对此毫无察觉,依旧对他深信不疑。胡宗南不仅出身黄埔,还是蒋的同乡,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任何命令都毫不犹豫执行。战场上的庸才无疑,但忠诚度却是顶尖。
最后一位是陈诚。与前两人相比,陈诚与蒋介石的关系更加亲密。蒋介石对权力的渴望众所周知,而陈诚则是蒋介石在决策中极为倚重的人物。能被赋予如此信任,自然说明其地位非凡。
陈诚的经历与胡宗南颇为相似,同为蒋介石老乡,入黄埔军校任教,结识了蒋介石。不同的是,陈诚几乎没有任何战功。刘峙当年攻打陈炯明异常凶猛,胡宗南经历多场战役,而陈诚却难有作为。按理说,陈诚应该没有两人受重用,但他拥有一个重要优势——他的妻子是宋美龄的干侄女。
宋美龄有个干哥哥谭延闿,谭去世后,宋美龄非常关心这位干侄女,还将她送出国深造。陈诚娶了这位侄女,仕途因此一片光明。蒋介石不可能不重用这位与宋美龄有亲戚关系的将领,再加上陈诚嫡系背景,使得他顺利获得蒋介石的器重。
不过,陈诚的军事能力依旧不堪入目,屡战屡败。与胡宗南类似,他即便失败,仍能得到提升。在其巅峰时期,国民党内部地位仅次于蒋介石。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蒋介石非常喜欢亲自指挥,常常瞎指挥战役,导致失败。陈诚执行多次战役时,均在蒋的命令下,失败后蒋面子受损,而陈诚从不推卸责任,甘愿背黑锅。他一生只认蒋介石一个主子,多次替蒋背负失败的锅,也从未有怨言。
谈及蒋介石用人,当年薛岳曾用八个字评价他:“宁用奴才,不用人才”。蒋介石在选人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是否听话。只要服从命令,即便能力平庸,也能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