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解体前夕,为何谢瓦尔德纳泽辞掉外长职务,火速飞回格鲁吉亚
迪丽瓦拉
2025-09-15 11:31:58
0

1991年12月25日,随着苏联红旗的缓缓降下,这个曾经庞大的超级大国宣告解体。然而,就在苏联即将土崩瓦解的前夕,其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却急匆匆地递交了一封辞职信给当时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令人震惊的是,这位曾经由戈尔巴乔夫一手提拔的亲信,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刻,选择了脱身而退,连夜逃回了自己的故乡格鲁吉亚,似乎故意“撇清关系”。

在谢瓦尔德纳泽担任外交部长期间,他主导了苏联外交政策的和平转型,并积极修复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尽管在那时国内外矛盾重重,谢瓦尔德纳泽的表现还算称职,虽谈不上特别出色,但也算尽到了职责。既然如此,为什么到了苏联解体的关键时刻,他却选择辞职离去,回到了格鲁吉亚?

回溯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全民期待中登上苏联最高权力宝座。之所以被称为“万众期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任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表现极为糟糕。二战后,苏联势力范围覆盖了欧洲半壁江山和亚洲部分地区,可惜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这位“苏穗宗”上台后,苏联逐渐偏离了正确轨道。赫鲁晓夫时期,苏军在欧洲干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在亚洲对中国施加压力,勃列日涅夫时代局势愈发恶化,甚至出兵阿富汗,打响了“帝国坟场”的悲壮一战。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一系列激进行动,使得原本稳固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许多国家对苏联失去信任。

在苏联国内,由于冷战思维严重,经济几乎九成投入军备,民生惨淡,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政府却依旧将重点放在重工业和军事上。这种状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一个看似美好的承诺:“我要让每一个苏联人都能吃上面包、喝上牛奶、开上汽车。”对当时苦于贫困的苏联人民来说,这话简直像救世主的降临,大家甚至将他视为可能再造斯大林的“猛男”。可惜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戈尔巴乔夫虽然胸怀大志,能力却明显不足。

上任后,戈尔巴乔夫不仅在经济上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最核心的还是政治体制的调整以及试图为苏联未来发展“拨乱反正”。他深知,苏联若想脱困,必须打破以往领导人带来的政治僵化和敌对状态。然而,他的改革策略遭到了长期担任外交部长、思维僵硬、坚守旧有冷战思维的葛罗米柯强烈抵制。葛罗米柯自赫鲁晓夫时期担任外交部长,已干了二十多年,完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此,戈尔巴乔夫果断罢免了葛罗米柯,将自己一手提拔的谢瓦尔德纳泽扶上外交部长的位置。

谢瓦尔德纳泽接任外交部长时,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挑战:一是如何缓和与西方特别是美国及中国的紧张关系,实现外交正常化;二是如何撤出阿富汗这场泥潭般的战争,避免无休止的资源消耗。令人意外的是,谢瓦尔德纳泽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外交手腕,取得了不俗成效。欧洲方面,他积极推动东德与西德的统一,缓和了美苏关系的紧张局势。在对华政策上,他曾在苏联会议上明确指出:“中苏关系恶化已持续二十余年,苏联付出了至少五千亿卢布的代价,双方都有责任和过错,因此必须实现关系正常化。”

事实证明,谢瓦尔德纳泽的判断极具前瞻性。苏联经济困境主要源于体制僵化,经济结构失衡,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衣食住行。如果中苏关系未曾恶化,苏联完全可以通过贸易缓解物资短缺问题,谢瓦尔德纳泽在关键时刻选择转变外交路线,无疑是明智之举。在阿富汗问题上,谢瓦尔德纳泽的努力成功促成了苏军撤军,结束了这场耗时十年的战争。十年间,苏联在阿富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耗费巨大,若能将这部分资源用于国内民生建设,岂不是更有利?

虽然谢瓦尔德纳泽仅担任外长四年,却解决了困扰苏联数十年的外交难题,赢得了不少国内赞誉。但令人费解的是,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他为何选择辞职并回到格鲁吉亚?

进入八十年代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持续四年,前文提及,戈尔巴乔夫是典型的有理想却缺乏执行力。其改革非但未能缓解经济危机,反而加剧了内部矛盾,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几近崩溃。此时,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开始认清现实,意识到继续留在联盟只会越陷越深,纷纷掀起独立运动。立陶宛、拉脱维亚、格鲁吉亚率先打响“脱离苏联”的旗帜。

面对加盟国的独立诉求,戈尔巴乔夫选择派兵镇压,试图强硬维持联盟完整。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谢瓦尔德纳泽的强烈反对,特别是在戈尔巴乔夫调兵格鲁吉亚家乡时,两人矛盾彻底激化。作为苏联最高领导,戈尔巴乔夫认为必须铁腕阻止国家解体,而谢瓦尔德纳泽却坚持改革必须伴随民主化和地方自治,反对过度集权。曾经戈尔巴乔夫对谢瓦尔德纳泽寄予厚望,甚至有意提拔他为副手,但最终因政治理念分歧,两人无法再协调一致。

深感失望的谢瓦尔德纳泽逐渐认清戈尔巴乔夫的固执与无力,决意不再在这种体制中任职。于是,在1990年12月,也就是苏联解体前一年,他递交了辞职信,选择返回家乡格鲁吉亚,远离中央政治风暴。

然而,次年11月,苏联已是强弩之末,戈尔巴乔夫为了挽救局势,决定召回谢瓦尔德纳泽,希望他能重掌外交,协助应对危机。谢瓦尔德纳泽复职后才惊觉苏联已陷入病入膏肓,重整旗鼓已无力回天。不到一个月,联盟彻底乱了套,苏联名存实亡。

最终,促使谢瓦尔德纳泽连夜逃回格鲁吉亚的,是俄罗斯境内那些仍怀冷战思维的激进派势力。他们将苏联解体归咎于谢瓦尔德纳泽在外交上的妥协,认为他削弱了苏联昔日的强硬姿态,把“北极熊”变成了“窝囊的狗熊”,并誓言在俄罗斯独立后对他进行政治清算。这令谢瓦尔德纳泽惶恐不安,迫使他再次递交辞职信,为保全性命连夜逃离莫斯科。

就在一个月后的12月25日,谢瓦尔德纳泽透过电视屏幕,目睹戈尔巴乔夫做出最后的国情报告,目睹苏联红旗缓缓降下,那个曾经是苏维埃最高象征的联盟,终于走到了尽头,画上了历史的句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提到历史上最彪悍的土匪,很多人都会想到马鬃山上的黑喇嘛。虽然他只是一个土匪头子,但他的彪悍程度确实非...
咸阳首次发现北魏早期墓葬 11月21日,记者从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一座...
原创 承... 承天寺塔位于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南街西侧,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塔,堪称宁夏文化的瑰宝。从西夏毅宗天佑垂圣元...
“军国主义”为何能在日本存续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军国主义势力没能在日本得到彻底清算,“军国主义”这块有毒的土壤为什么能够在日本存...
G20峰会在南非开幕 拉马福萨... 当地时间11月22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正式开幕。南非总统西里尔...
原创 李... 李鸿章在晚清历史上是个大人物,官做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办过洋务运动,还签了不少条约。 他一辈子娶了...
原创 汉... 汉昭帝刘弗陵是西汉的第八位皇帝,他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刘彻。在刘弗陵的统治下,汉朝与匈奴签订和亲...
原创 史... 谈到中国古代的盛世时期,很多人都会想到汉朝和唐朝。这两个朝代不仅政治强盛、经济繁荣,还是许多历史事件...
珠江起源最常见的说法在哪里:从... 在讨论中国南方重要河流时,珠江的名字总是伴随着丰饶与活力。人们熟悉珠江三角洲的繁华、珠江口的海洋气候...
花脚大仙分享:《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尽长江滚滚来 ——长江与中华文明展之五 长沙博物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
原创 中... 孙权曾采取了一项非常规的措施,发行了面值高达五百的大泉五百大钱,这一举动至今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中仍然被...
原创 大... 郭鹤年,马来西亚首富,于1923年10月6日出生,迎来了他百岁的寿辰。他不仅是马来西亚华人商业的杰出...
原创 打...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决定性时刻。新四军第五师的第十三旅驻扎在湖北大悟山一带,面临着日伪军和国民...
原创 秦... 匈奴是一个非常勇猛的骑马民族,可以说这个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历史交织了整整六百年。提到匈奴,人们脑海中首...
原创 历... 薛仁贵是唐朝初期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在唐高宗时期的征战中立下了显赫的战功,东征西讨,屡次凯旋。然而,在...
原创 曹... 曹操获得赤兔马后,为什么没有将它赠送给许褚或徐晃,而是送给了关羽呢?这个问题一直让人好奇,今天我们来...
原创 黄... 黄埔1期到6期的毕业生,在蒋系部队中,是一群非常特别的存在。虽然蒋介石一直对自己亲信的部队有着极大的...
原创 新... 1945年7月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伪和平救国军第一军军长杜新民刚刚送走一位访客,转身回到客厅。突然...
原创 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回望过去,会发现那个时代充满了革命的风潮。正是在那些充满血与火的战斗中,无数...
原创 孙... 辛亥革命后,原本属于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却被封建军阀袁世凯所窃取。在孙中山先生退位后,袁世凯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