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项羽的英明,全是被逼出来的!
迪丽瓦拉
2024-11-08 20:45:20
0

原标题:巨鹿之战——项羽的英明,全是被逼出来的!

巨鹿之战应该属于秦朝末年最引人瞩目的一场对决,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先是歼灭王离大军,而后迫使章邯大军全部投降,秦军主力就此湮灭,秦朝也就彻底失去了扭转局面的机会。“巨鹿之战”不但催生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破釜沉舟,也使项羽一战成名,成为秦末起义军的领袖

巨鹿之战,人们看到了项羽的运筹帷幄和领导能力,然而,如果将双方战前的备战进行对比的话,就会发现,项羽的英明,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众所周知,项羽一直跟随项梁长大。项梁在拥立楚怀王之后成为起义军的实际统帅,而项羽也掌握了四支起义军主力中的一支。只可惜,后来章邯发动奇袭,项梁身亡,之后楚怀王迅速出手夺回了军队的控制权,将项羽架空。好在章邯获胜之后没有趁胜追击,而是转投扑向了赵国,这才给了项羽一个崛起的机会

项羽随宋义出兵救赵,项羽利用宋义的种种失误、以及军队对宋义的不满,当机立断、将其诛杀,成功夺回了兵权。

按说,事情很美满,都是朝着有利于项羽的一面发展,可是,夺回兵权的项羽却根本高兴不起来,因为形势远比他想象的要严峻,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支援赵国

按照楚怀王的规划,当时的起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宋义率领救援赵国,另一路由刘邦率领进攻咸阳。

可宋义到达安阳就停步不前,他希望在赵国与秦军火拼之后坐收渔翁之利,可他忘记了这个赵国是得益于陈胜吴广起义才刚刚复国的赵国,根本就没有与章邯大军抗衡的能力。赵军与起义军里应外合尚且可以与秦军一战,若是赵军被歼,起义军独木难支,很有可能再次被秦军击败。宋义的这个失误引起军中不满,再加上自私和享乐,最终导致被项羽所杀。

宋义死了,全天下都在看着项羽,因为项羽杀了宋义后给楚怀王的信中说宋义不是社稷之臣,无法为国分忧,言外之意不就是自己可以为国分忧吗?如果项羽拿不出一点让人信服的功绩来,那他就彻底失去大家的信任了。项羽也想有所作为,但是,他面前的章邯是秦末最杰出的将领,章邯所率领的秦军也是秦国的精锐,项梁在他们面前都不堪一击,项羽心里着实没底,但是,又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这是项羽当时的苦恼之一

其二:家仇国恨

项羽是楚国人,当年秦始皇在征服楚国时,项羽的爷爷项燕曾一举击败了李信所统帅的大军,只不过,后来主帅换成王翦后项燕就被逼得饮恨自尽。项燕死后,楚国灭亡,这既有“家仇”、也有“国恨”,另外,项羽的伯伯项梁死于章邯的突袭之中,这更增加了双方的仇视程度

而这一次,项羽面临的对手中,不仅有章邯大军,还有王翦的孙子王离所率领的一支军队。谁能想到,十余年前留下恩怨的各方,竟然在这一刻聚集在了一起。

章邯已经成名立万,为了自己的地位,他肯定会不遗余力;王离也背负着家族的荣耀和秦国的重任,绝对不会手下留情;而项羽,更是仇恨的结合体,“家仇国恨”的沉淀也必定让他使出浑身解数!

这一战,对于交战各方来说至关重要,都是势在必得,因此,都不得不格外谨慎

其三:实力悬差

谨慎归谨慎,但是,在冷兵器时代,数量上的悬差是决定战争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偏偏,项羽面对的除了训练有素的秦军外,还有两位身经百战的秦军统帅

当时项羽有多少人?史料中记载,不超过五万人,而且还是杂牌军,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居多。从这个数量上也可以看出,宋义“坐山观虎斗”的战略是十分失误的,因为当时章邯手里的军队有大约20万人,而王离手里也有近10万人的军队。

很多人认为章邯手里的大军也并非秦军精锐,而是由囚徒改造的“骊山军”,这其实是个误区,当时章邯为了解咸阳之围,确实将骊山囚徒整编成军,并在对抗陈胜义军中起到关键作用,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几场战争下来,囚徒们也损失严重,由于战争的需要,秦国也在不断给章邯补充更多的军队,只不过,章邯是因为“骊山军”而闻名,后人就一直用“骊山军”来形容章邯,但实际上,在章邯后期的军队中,真正的“骊山军”已经微乎其微了

从数量上的悬差来看,项羽几乎就没有取胜的可能,如果从秦军的战略意图来看,项羽更没有一丝机会

当时章邯和王离并没有驻扎在一起,王离率10万大军攻打巨鹿,而章邯的2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非但如此,当时前来救援赵国的军队除了项羽之外还有很多,他们都集中在巨鹿的北面,而章邯却视而不见,将大军驻守在巨鹿的东南方向。这个意图再明显不过,这是标准的“围点打援”,我们甚至可以猜测,王离的10万大军都未必全军攻城。

章邯和王离在听说项羽诛杀了宋义成为上将军之后,知道项羽会孤注一掷,条码觉得,只要不出现重大失误,单是兵力上的悬殊就足以让项羽无功而返,因此,章邯故意将巨鹿的秦军设计成犄角之势,就等项羽自投罗网

可没想到,项羽故意示弱,在章邯和王离的注意力转移之后,趁夜渡河,并采用“破釜沉舟”的策略激发了将士们最大的斗志,一举歼灭王离大军,并在与章邯的对峙中不断进行劝降,最终迫使章邯大军投降。

巨鹿一战,绝对有载入史册的资本,谁都想象不到,只有5万人马的项羽是如何击败30万秦军精锐的。项羽的周密谋划不容否认,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在他辉煌的背后,其实也有太多的无奈。因为在诛杀宋义后,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他必须比宋义表现得更让人信服,除了击败秦军,他已经无路可走。

俗话说“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项羽能够一战成名,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的话,项羽之所以能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何尝不是被形势给逼出来的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在秦昭王时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将领,名叫白起,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还以出色的军事才能闻名。他曾多...
原创 特... 1938年4月的一个夜晚,皖南岩寺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潺潺流水环绕,景色宁静、宜人。然而,就在岩寺...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许褚被称为曹操手下的第一猛将,他的战斗力十分强悍。然而,如果放眼整个三国天下,能够...
江西吉安:百年书院藏秋韵 赣江如练,环抱吉安城中的白鹭洲。这座形似白鹭浮水的江心洲上,藏着始建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的白...
原创 同... 1949年11月30日,解放军的先遣部队顺利抵达了长江南岸。这时,蒋介石正站在重庆黄山官邸的露台上,...
泉州:世遗名片勾勒宋元海洋商贸... 泉州,古称刺桐,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东西文化和谐共生的城市景观。2021年,在第44届世界...
原创 三...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许多令人铭记的历史人物陆续登场。除了勇猛的将军如关羽、张飞,还有许多智勇双全的谋...
原创 4... 1930年代的上海,十里洋场,霓虹闪烁,却是文人墨客的战场与乐园。在这座“东方巴黎”,作家们的经济状...
原创 1... 1946年的沈阳,刚从伪“满洲国”的殖民阴影与战火中挣脱,却陷在一种混沌的喘息里。沈河区小西路的青石...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中,“光”这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有卓越功绩、超越前任的皇帝。这样的帝王被称为“光”,意味着...
原创 朱...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他深知,只有培养出真正的优秀人才,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保持...
二十二年追寻,还原英雄吴石 (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本报记者 李 筱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让隐蔽战线英雄吴石的故事走...
原创 历...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有着入土为安和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这种信仰促使我们在亲人去世后,总是...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首次发现... 中新社南昌11月8日电 (记者 李韵涵)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汉代区域文化学术研讨...
原创 日... 陕西这个地方,提起它,大伙儿脑子里先蹦出来的多半是那些老古董事儿,秦始皇的兵马俑、西安的城墙,还有汉...
原创 她... 1926年,国民党北伐军成功地夺回武汉,武汉成为了北伐军的重要基地。随之而来的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成...
原创 如... 战术,或者说谋略,在我国古代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兵法书《孙子兵法》。在《军争篇》中,孙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
原创 溥... 公元1636年,大清朝建立,成为中国的统治者。对清朝皇帝来说,他们的目标是使自己的政权稳固、长久,甚...
原创 溥...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尽管他当了皇帝的时间不长,但作为皇帝,他享受了许多皇帝所能享受到的待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