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顿单于击败32万汉军后,为何不杀死刘邦吞并汉朝?他在害怕什么
迪丽瓦拉
2024-11-08 20:46:58
0

原标题:冒顿单于击败32万汉军后,为何不杀死刘邦吞并汉朝?他在害怕什么

汉六年秋季,匈奴人发兵包围韩都城马邑,韩王信(与韩信同名)率众而降。消息传到长安,刘邦既震惊又愤怒。惊的韩这个大藩国整个归降匈奴确实很轰动,怒的是韩王信的背叛,与匈奴人的不自量力。

此前,刘邦灭了项羽、擒了韩信,志得意满,自认为凭借汉军之骁勇,普天之下已无敌手。如今,他当然不把野蛮落后的匈奴人放在眼里。“胡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匈奴人?不就是当年那群被中原大军打出心理阴影的乐色吗?

匈奴号称有三十万控弦之士,刘邦当即下令,从全国募集32万大军,这是下定决心要与这个北方霸主分出雌雄。几个月后,到了汉七年冬季(汉朝以10月为岁首),汉军在北方集结完毕。

双方第一战在铜鞮爆发,刘邦亲自率军与韩王信的军队决战,汉军大获全胜,韩王信弃军而逃,只身逃入匈奴境内。接着刘邦又率军抵达晋阳,遭遇了屯驻在附近的匈奴右贤王率领的一万多名骑兵,还有又被组织起来的韩王信残部,汉军再次出兵将其击败,随后持续追击败退的匈奴军。

这是刘邦第一次带兵在北方打仗,而且是在气温十分寒冷的冬季,对于应付随时都可能急剧变化的气温有些经验不足。汉军在乘胜逐北的过程中不幸遭遇强降温,大雪如雨点般密密麻麻地落下,由于汉军未提前做相关准备,兵员损耗十分严重,竟有2/10到3/10的的士兵被冻掉了手指。汉军的士气和战斗力瞬间遭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当时的刘邦,自视甚高,而且不太把匈奴人放在眼。他此前遭遇的敌军都是规模较小,且一触即溃的军队,这导致刘邦产生了轻敌之心。所以即便是在强降温的天气中遭到如此严重的损耗,当刘邦打听到冒顿单于率领的匈奴军主力正驻扎在北边的代谷时,还是自信满满地想要去找冒顿单于决战。

刘邦当然没那么冒进,他先派使者去找冒顿单于“谈和”,实则是让其窥探匈奴军的强弱,刺探好军情后再决定是否该决战。冒顿单于猜到了刘邦的企图,他让大营中的青壮年士兵都藏了起来,只让年老体衰的士兵在汉使者视察的地方站岗。

汉使者见匈奴兵全是些连武器都拿不动的老弱病残,误认为他们就是帮乌合之众,回到本部后极力鼓励刘邦与其决战。刘邦还是不放心,又派去十多批使者刺探,冒顿单于故技重施,这十多批使者都与前者作出了相同的判断,刘邦便令大军开拔。

就这样,刘邦误入了冒顿单于的圈套,冒顿单于之所以隐藏自己的实力,就是为了引诱刘邦率主力赶来与自己决战,他有打赢刘邦的信心。

多批使者中唯有刘敬清醒,他看出匈奴人是在故意隐藏实力,其中必定有什么诈谋。可是当他回到本部,把自己的见解告诉给刘邦时,刘邦早已下达了大军开拔的命令。32万大军已经开始行动了,怎能说中止就中止呢?

固执己见的刘邦,不仅没听从刘敬的建议,竟然还亲自率领一支先头部队在大军的最前方开路!

刘邦与一小撮军队率先抵达了平城,平城旁有座高大的白登山,在这座山上视察附近的地形是十分适宜的。刘邦带着部分军队上了山,而他们的行动都被匈奴斥候观察到了。

冒顿单于闻讯后,立即率领主力部队赶到,将山上的汉军围了起来。后来,冒顿单于确认刘邦在山上,就派人快马加鞭赶回国内传达命令:所有能骑马的匈奴人,都给我赶来前线支援!

最开始,冒顿单于或许确实没带来多少人,可能只有8万、10万或15万,也难怪刘邦自恃兵强而轻敌。但当匈奴人全国出动,连老头和年龄小的少年都奉命赶来参战后,白登山下的匈奴兵竟然迅速猛增到40万人之多!刘邦某日从山上眺望,见匈奴军的包围圈看不见尽头,竟也露出了“将死于此”的悲哀表情。

部分汉军抵达后,在平城附近驻扎了下来,刘邦还在包围圈内,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山上和城旁的汉军之间也无法联系,刘邦被困在包围圈内长达7天,两边的汉军都束手无策。

陈平最终献出阴谋,单于因此而撤围。史书只是说:刘邦采纳了陈平的秘密计策,通过大阏氏向单于传达了某些话。单于安排某部分包围圈让开一个口子。某天大雾四塞,一些负责联络沟通的汉军士兵乘机在缺口处往来,匈奴兵竟然都没发现。于是刘邦果断带人突围,一帮人才终于脱困。

刘邦与外面的汉军回合后,汉军大部队也已陆续到齐,单于也料到刘邦已经脱困,不愿多做缠斗,就带兵撤退了,汉军也未追击。这一场双方都投入了巨量人力的战争,在未经过大型交战的情况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读到这里,相信很多读者已经猜到单于不肯致刘邦于死地的原因了。

我来总结一下:

一、最主要的原因:匈奴是一个生活在艰苦恶劣环境中的民族,生存、繁衍极其不易。此次战争,单于倾尽全国人力,才勉强凑出了40万大军。这40万人,差不多也就是当时匈奴的全部男性人口了。不要认为这种说法很夸张,汉文帝时期的中兴说曾说过:“匈奴的全部人口,比不上汉朝的一个郡。”

这是匈奴军与汉军的第一次大规模碰撞,冒顿单于不知敌之强弱,自然不肯轻易地赌上匈奴国的国运。冒顿单于抓准时机调集全国人力围困刘邦,汉军纵然兵多也不敢轻举妄动,在避免决战的情况下,逼得刘邦不得不主动给出条件,允诺每年“赠送”给匈奴大量的粮食和布料,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二、次要原因:韩王信抛弃军队只身逃入匈奴国后,他的手下大将王黄接管了所有部队。单于将刘邦围困在山上后,曾派人通知王黄赶来支援。可王黄不知是何原因迟迟未到,单于满腹狐疑,误认为他已经与汉军达成了什么合谋,因此不愿多做纠缠,更愿意早点放走刘邦以摆脱与汉军的对峙。由于是在汉朝境内作战,单于自然要更加谨慎。

这一战,汉军兵多将广,原本有很大的机会能取胜。然而刘邦傲慢自大,犯了轻敌的大戒,在未经交战的情况下就陷入了劣势,最终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来脱身。此后,刘邦不敢再与匈奴起冲突,通过和亲政策和每年赠送巨量的粮食布料维持和平,这些粮食布料不知帮助生产力低下的匈奴增加了多少人口,实在是“养虎自遗患”。

冒顿单于老谋深算,将刘邦玩弄于股掌之中,且步步为营,未露出一丝破绽。最终选择放走刘邦,也是谨慎之举。在诸位看来,冒顿单于放走刘邦的做法是对是错呢?如果他没有放走刘邦,尝试歼灭汉军,甚至乘势入侵汉朝,是否能谋取到更大的利益?或是会撑破肚皮反而害了自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易... “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
原创 岳... 教材中有一处删减就是关于岳飞的《满江红》,我们都知道岳飞的诗词被教科书删减了,删减过后用另一篇同名的...
原创 为... 目前为止,世界上共有23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有195个,而地区则有38个,这些国家因为某些历史遗...
原创 李... 《大秦赋》播放到60余集,灭国史诗(或字幕)即将拉开序幕,秦人有宿将桓齮王翦坐镇,蒙恬、李信和王贲等...
原创 若... 我们先看看“隆中对”对于夺取天下的计划是怎样的?诸葛亮在隆中对说到“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
原创 三... 三国之所以会这么迷人,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那些塑造得相当立体的人物,精彩的故事,加上个性鲜明的人物,必...
原创 魏... 魏忠贤把持朝政期间,明朝一直压着后金打,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自古以来,中国朝政有就有一个说法,叫宦官...
原创 “... 伴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利用坚船利炮强行扣开了闭关锁国的大清国门,从此以后,也彻底改...
苏东坡为何称他“山抹微云秦学士... □ 本报记者 于 锋 “淮海”是一个地理名称,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连云港一带的地区,但在中国文...
原创 “... 阳谋,就是明着让对方知道了自己的计划,然而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取得成功了。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原创 唯... 近年来,日本对于我国各种各样的隐形入侵,不但每年培养资助大量的中国留学生,洗脑成为自己的傀儡。并且全...
原创 宋... 宋氏三姐妹可谓20世纪最为显耀的姐妹组合,姐妹三人都有着非凡的成就,其中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的妻子,曾...
75年的故事,还要从这里讲起…...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
原创 “... “他是一国帝王,赢得了天下,也赢得了她。而她只是迟来的过客,用尽韶华,最终不过是个笑话..........
原创 日... 21世纪已步入文明时代,封建王朝的糟粕应当消散,然而,现今还有不少国家存在着王室。 例如,闻名于世的...
原创 蒙... 蒙恬30万人难攻齐国边城,王贲5万人占临淄,还让齐王乖乖投降 齐国,是东方六国之中最后一个被秦国消灭...
原创 3...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35岁离世。他治理朝政不算昏庸,如“谢安尝叹以为精理不减先帝”,在二十二岁时带领军...
原创 明... 探究奇闻,从古而来。古今风云哪家强?一睹明朝 盛世 颜。巅峰时刻靠什么?明朝的那些事儿让人惊,强大的...
原创 明... 国土之争一直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古至今,大多数的国土都需要通过武力的方式获取,...
原创 三... 王平这个名字,喜欢京戏的人可能不会陌生。京戏里面有一出名段,叫做《失街亭》。说的是马稷刚愎自用,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