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1938年3月,115师的林师长不幸负伤,不得不暂时离开了前线。军队中不可缺少指挥官,林师长一走,谁来接替他的职务呢? 林师长的离开,引发了115师一系列重要的人员调整。接下来,我们一一梳理这些变动。 首先是代师长的选择。115师已经出现了分裂,副师长聂荣臻留在五台山地区,负责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而除了师长、副师长,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也在其中。罗荣桓成为了代师长的有力候选人。 115师的师长空缺,理论上可以通过提拔一名旅长来接替。115师下辖两个旅,分别是343旅,由陈光担任旅长,和344旅,由徐海东担任旅长。值得注意的是,徐海东的344旅当时已经划归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因此不再属于115师管辖。 由于344旅不再隶属于115师,徐海东自然不能接任师长。这样一来,只有陈光和罗荣桓有资格暂时担任115师师长。此时,延安和八路军总部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毛主席和军委参谋长滕代远在延安商议后,决定由罗荣桓代理115师师长。罗荣桓是秋收起义的老兵,忠诚于党、为人正直,毛主席对他非常信任。 然而,位于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接到林师长受伤的消息后,朱德和彭德怀也感到措手不及。在没有来得及与军委商议的情况下,他们直接致电蒋介石和阎锡山、卫立煌等国民党领导人,提出了由陈光暂代115师师长的决定。 蒋介石很快批准了这一提议。由于朱彭两人的电报比毛主席和滕代远的电报早几个小时,并且经过了蒋介石的批准,程序上显得更为合法。因此,陈光被任命为代师长,而罗荣桓则继续担任师政委,并主持实际工作。从那时起,陈光一直代理115师师长长达五年之久。 直到1943年,陈光返回延安学习,才由罗荣桓正式接替担任师长,全面领导115师。 随着师长的更替,旅长的变动也不可避免。陈光代理115师师长后,不再管理343旅,那么谁来接替343旅旅长的位置呢?343旅下辖两个团,分别是685团,由杨得志担任团长,以及686团,由李天佑担任团长。两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且在红军时期均曾担任过师长,实力出众。朱德和彭德怀决定由李天佑担任343旅的副旅长兼代旅长,李天佑因此升职。 那么,杨得志呢?他在1938年也成为了代旅长。当时,344旅的旅长徐海东因病离开前线,彭德怀将杨得志派往344旅,担任副旅长兼代旅长。 也就是说,1938年,李天佑和杨得志这两位团长都晋升为代旅长。 然而,这些调整还没有结束。李天佑原本是686团的团长,在他升任343旅代旅长后,686团团长的职位空缺了。朱德和彭德怀任命原686团副团长杨勇接任团长,并兼任政委。 杨勇因此也得到了升职。值得一提的是,686团的前身是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杨勇正是红三军团的老将之一。在李天佑因病离开抗日前线后,杨勇正式接管了343旅的领导工作。 从李天佑到杨得志,再到杨勇,这三位都是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且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均被授予了开国上将的荣誉。相比之下,陈光虽然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但遗憾的是未能活到大授衔的时刻,而罗荣桓则成为了十大元帅之一。 (参考书籍:《我的父亲滕代远》、《八路军史》)